留學生的夢碎時刻可能就是,辛辛苦苦在國外讀完大學,出來一看不僅找不到工作,連專業可能都沒了,前段時間哈佛一口氣取消了30多門課,讓文科生瑟瑟發抖.....為什麼當時一些熱門專業會火?以及當年就讀這些專業的孩子如今怎麼樣了?怎樣的專業能在大浪淘沙裡留下來?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文章。
From 留學全知道
微訊號:EduKnow
大約十年前,我在天津就讀於一所有名的連鎖國際高中,我記得當年留學最流行的專業是:酒店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
不知道為什麼,曾經酒店管理是大家都推薦的專業,高一時,我諮詢我們領事(類似於班主任的角色)什麼專業是最推薦的。領事說,可以選酒店管理啊。
當時我就產生了很大的質疑,小小的腦袋,大大的問號。
我的質疑點是:
1. 沒資源沒背景沒酒店,誰會讓我管理酒店?
2.酒店管理要幹嘛?難道一進去就能當管事兒的嗎?
3.感覺聽起來很像空姐,像服務員!
所以最終我沒選酒店管理,而是選了工商管理裡的市場營銷專業。
為什麼當時一些熱門專業會火?以及當年就讀這些專業的孩子如今怎麼樣了?怎樣的專業能在大浪淘沙裡留下來?
下面講一講我過去的同學們在做什麼,給留學家庭提供一個有趣的觀察視角……
我所在的國際學校兩極分化是比較大的,選擇酒店管理專業的大部分是女生,當時成績也都還不錯(下邊化名)。
Emily,是我當時關係最好的朋友,現在也還聯絡。她家境非常殷實,我們都是高二上完就出國了。
當時我們看到高中合作學校的介紹,關於這個專業的描述,我到現在還記得:
“酒店管理專業可以學習酒店運營體系、負責酒店收益定價策略、產品創新。就業方向是頂級高階酒店,例如希爾頓,凱悅,喜來登等等。”
她本人就是一個非常喜歡旅行,也捨得花錢住很貴的酒店的人,當時就是這麼單純的原因選擇了這個專業,她家裡也沒反對。
在瑞士讀書上課的過程,和其他學科差別很大,她們會學習用餐禮儀、literally會端盤子、倒紅酒、疊餐巾……等等。再次見面時,感覺她整個人都變得優雅了不少!
快畢業時,託家裡關係,她找了一個本地城市的酒店實習,工資非常低,只有不到2000塊錢。但是家長一般都會補貼孩子,而且在本地,也還能過得去。
但是剛入職就很多問題,一方面是國內酒店業工作太累,對體力要求太高,另一方面是人情世故。
周邊同事學歷水平偏低,年齡偏大,大專生都少,基本都是初高中就輟學,來酒店打工做服務員、停車工。而Emily即便留過學,也一樣要從基層做起,所以很快她就受不了。這心理落差太大。
回到瑞士順利畢業後,Emily也嘗試在國外找工作,因為實在難找,也沒合適的崗位,她很快就決定回國了,gap了一兩年,申請了香港的碩士,出去又讀了兩年,現在剛畢業在秋招找工作中。
Emily告訴我,讀酒店管理專業,真的要慎重。
高二到加拿大後,我就讀的是寄宿制高中,我有3個室友,其中有兩位都選擇了和很多人不同的路徑。
室友Lucy選擇讀護理專業,這是加拿大最容易移民的專業。
根據公開資料,護理薪資待遇一般是在$29-$48加幣每小時,換算成每個月最低是$4600加幣。但實習時工資沒有那麼高,不到30加幣。
做護士前期學業很繁重,非常多的實操課,學術書籍也相當的“大部頭”。Lucy在高中時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她是很認真的女生,所以能學下來,我毫不意外。如果換做一位天生不適合背書的人,那畢業可就不容易了。
幼教專業也曾是大熱門,另一個室友Lin就選擇了去綜合大學讀幼教,一般讀這個專業去College也是可以讀的,但是當時她沒想好是留加拿大還是回國,選擇uni也是給自己多一條後路。
幼教收入比不上Nurse, 學校提供實習機會,但是實習工資和local最低時薪是差不多的。
前兩年幼教的工作也非常難找,加拿大幼教專業畢業生工資年薪也就$ 3.5W,完全屬於低收入群體。畢竟在多倫多,一個condo的次臥就要1000+加幣/月了。
重點是,崗位市場需求量不大,就算在本科期間有實習,Lin也沒在本地順利找到工作。
所以回國後進了國際學校做老師。Lin是南方人,最後去的是江浙地區的國際學校,工資大概是每月不到1W,好歹離家近,她本人也挺喜歡做老師,所以也算是滿意。
會計絕對是10年前、5年前熱門中的熱門。可以說會計專業的留學生裡,80%都是中國人。
在我就讀的工商管理大類裡,會計是偏數學的專業,大一大二的課程安排以通識課為主,大三才有一些專業課,並且基本以考試為主,presentation較少。
我有太多朋友學的是會計,但就業方向卻不太一樣。
絕大部分人在本科畢業後,選擇讀研,極少人選擇直接就業。
一部分人學習非常好,在大四時也做了職業規劃,目前就業方向基本是四大、銀行,移民中介,小華人公司。在加拿大,工作非常非常難找,尤其是近幾年。工資普遍$20-$30每小時,目前好像最低時薪降到了$14$15,這樣一對標,專業含金量就一目瞭然。
一部分人學習能力較弱,本該四年畢業,但卻上了5、6年的本科。這部分人裡也有少數選擇去澳洲、英國、香港讀研,另一部分直接回國回老家躺平。
回國工資就不說了,在小城市不過萬很正常,但是家裡一般有兜底,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會計專業會不會失業?這太難說了。如果是在國外學的會計,基本上就沒法回國做本職工作。每個地方的政策法規是不同的,學習的內容也是不同的,回國沉沒成本太高。
在國外,確實現在工作很難找,就算是進了所謂的四大,工資也非常低。以下是幾年前朋友發給我的四大起薪工資圖,沒看到這之前,我也是不相信的。
我有個好朋友,港澳留學生,也是會計專業,最後收到了新加坡四大的offer,但她拒絕了。因為掙得太少,她自己都覺得沒法掙回學費。
但是加拿大的會計師平均年薪是6萬加幣,只能說這個數字是參考值,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拿到的,一般畢業三五年內的新人無法有那麼高的收入。
可能對於絕大部分留學生家庭來說,回本兒,依然是會納入考慮的一件事。
我也不例外,也會常對比留學時輕而易舉的花費換到現在得賺多久的錢。
我和母親也探討過這個話題。雖然我讀的不是會計專業,但也是工商管理裡被認為很雞肋的“市場營銷”,但當時我對專業還是挺熱愛的。
目前,我已畢業已經一年了,在北京工作,年薪大概30多萬,但依舊不抵留學時一年的花費(約50W)。每一年學費都在漲,物價也在漲。有一年我還買了車,甚至花的更多。
我跟母親抱怨:“留學是很不值得的投資。”
她卻告訴我:“不是,你留學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能有更高的見識和眼界就是值得的。”
Economics也是很多留學生會選擇的一大熱門。我把它排到最後一位,並不是因為選的人少,而是學這個專業的同學都對本專業懷著一言難盡的心酸。
首先Econ的課程偏理科,大一所有商學院的學生都會學習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等課程。課程程式碼都是101,001,之類的,這就代表經濟是一切商科的基礎。
在大二大三,Economics的劣勢就會逐步顯露出來,因為這個專業要學的課程實在是太!雜!了!既要學習Finance,例如貨幣經濟學,公司金融學,又要學習經濟學本身,比如中級類的宏觀經濟,微觀經濟課程。
更要學習一些其他專業,如資料分析,BI,Management, Accounting,線性代數,Math……
別以為學的多,就是好,事實真不是這樣。
因為學得多,反而啥都不精,很多數學類的課程,用英文教學時,中國同學都會有學習障礙,於是去補課班囫圇吞棗的補習,拿著資料刷test bank,最後考試成績是過了,甚至能考到70、80分以上(一般均分60),但最後自己真學會啥呢?啥也沒學會。
當時學校裡流行的說法是,Econ專業畢業後的去向是家庭廚房和做美甲。
真是一語成讖。
我認識的人裡還真的有畢業後去做這兩項工作的。當然,也有去讀研,並且順利畢業,在國內找工作,進入大廠的同學。也有做HR、運營,或者跨界做廣告的朋友……
但是經濟學本身專業對口的就業方向確實不多,給各位讀者做一個小小的避雷吧。
學什麼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未來的就業選擇。
但是工作後,我也深刻地認識到,學什麼,長遠來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的思考方式和學習能力。
比如現在我會自己做行業研究,用很短的時間搞清一個行業的上下游。
我會有資料分析的意識,去官方公佈的資料庫,查詢資料佐證。我會用更體面更學術的方式與老外溝通,並且也能與外國人洽談合作,這些都是我在留學生涯中積累到的能力,且一般是國內學生欠缺的能力。
留學到底該如何選擇專業,增加含金量呢?到底什麼專業最好找工作,什麼專業能回本兒?
這還真的不一定!
已經從國際學校畢業近10年了,我過去的同學、朋友,大家都在各自的軌道中向前走著,有的人慢一些,有的人快一些。
只有認清目標,做自己適合和喜歡的決定,才能一路不彷徨,不猶豫,勇往直前。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留學全知道,微訊號 EduKnow,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