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人口規模是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尺。1990年以來,廣州市常住人口從591.9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1882.7萬人,東莞市常住人口由1990年的175.6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1048.5萬人,兩地在吸引人口上做對了什麼,人口外流城市能從中借鑑哪些經驗?
據浙江省衢州市發改委網站訊息,今年7月30日至8月1日,衢州市政協副主席朱政帶領市發改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市資源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赴廣州市、東莞市學習考察人口集聚工作。近日,相關調研報告對外公佈,一起來看。
關於廣州市、東莞市人口集聚工作的調研報告
7月30日至8月1日,市政協副主席朱政帶領市發改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市資源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赴廣州市、東莞市學習考察人口集聚工作。考察發現,產業發展帶動就業是促進人口集聚的最重要動力,建議要把招引市外人口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長期而言要推動產業“提質增量”高質量發展,以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鎮化,短期內要加快推進以住房保障為主要抓手的產業工人市民化改革,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廣州市、東莞市人口集聚情況
(一)人口基本情況
1.常住人口大幅增長,增速逐步趨緩。
廣州市的常住人口由1990年的591.9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1882.7萬人,年均增長率達3.57%,1990年至2000年期間的年均增長率達5.32%。
東莞市的常住人口由1990年的175.6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1048.5萬人,年均增長率達5.56%,1990年至2000年期間的年均增長率更是高達13.89%(增長3.7倍)。
兩地近三年的增長率已降低至0.4%左右,2022年人口小幅減少後2023年又恢復正增長。
相對而言,我市的常住人口由1990年的226萬人波浪式小幅增長至2023年的229.7萬人,年均增長率僅0.05%,增長高峰期是2010年至2020年的0.71%。
2.戶籍人口穩步增長,增速近年趨高。
廣州市的戶籍人口由1990年的594.3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1056.6萬人,東莞市的戶籍人口由1990年的131.9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307.9萬人。
兩地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76%、2.60%,約為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的一半,且隨著戶籍政策的放寬,增長率在近些年有提高的趨勢。
相對而言,我市的戶籍人口由1990年的230.7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253.9萬人,呈現先增後降的趨勢,年均增長率約0.29%。
3.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基數高,東莞增長期集中。
廣州市的城鎮化率在2000年就高達83.8%,後小幅增長至2023年的86.8%,年均增幅僅0.13個百分點。
東莞市的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60%快速提高至2010年的88.5%,後緩慢提高至2023年的92.8%,年均增幅1.43個百分點。
相對而言,我市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29.6%提高至2023年的60.6%,年均增幅1.35個百分點,且增幅較為穩定。
4.人口的流動導致老齡化率、生育率的巨大差異。
1990年,廣州、東莞和我市的老齡化率(65週歲以上)相差很小、均在6%左右,而到2020年時分別為7.8%、3.5%、18.5%,一方面廣州和東莞有大量年輕外來人口、拉低全社會人口年齡,另一方面我市較多年輕人口外流,兩方面因素的疊加造成老齡化率的巨大差異。
1990年以來,廣州和東莞的戶籍人口出生率雖有下降趨勢,但基本維持在1%以上,而我市的出生率下降幅度較大,2023年僅0.53%,同樣是人口流動造成的結構差異所導致。
(二)主要經驗做法
1.產業發展帶動就業。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憑藉地理位置優勢迅速崛起,成為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東莞以製造產業立市,一躍成為新興的國際製造業名城。
廣州大力發展汽車、電子、石化等先進製造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文創產業,擁有成熟的交通網路、先進的基礎設施、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和繁榮的服務業市場,2023年GDP突破到3.04萬億元。
東莞打造新一代電子資訊、高階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鞋帽、食品飲料等4個戰略性支柱產業叢集,以及軟體與資訊服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階醫療器械、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等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形成了以松山湖國家高新區為引領,7個省級新區(開發區)、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為支撐,眾多市鎮工業區為基礎的園區發展格局,2023年GDP達到1.14萬億元。
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帶來了更高的收入水平,進而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如圖所示,東莞市1991年以來GDP和常住人口趨勢高度正相關。
2.全面加強住房保障。
配租型保障房方面,將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廣州15萬套公租房中有5萬套用於新就業無房職工、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佔比30%左右。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廣州市級財政配套支援資金,東莞推進“莞寓”租賃住房品牌建設,由國企統一轉租安置房等房源進行運營,為租住者提供便捷的入住服務和優質的公共服務,還增設了租房補貼措施,符合公租房保障條件或人才認定條件的人員租住市屬房源可享受每月500元、最長3年的補貼。
配售型保障房方面,在前期共有產權房試點的基礎上,重點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2024年廣州、東莞分別計劃建設10000套、3000套,房價控制在同等情況商品房的50%以內,東莞還啟動了保障性住房購房意願線上登記工作,登記有效的直接進入購房輪候庫,登記資料為專案確定戶型配置和開發時序提供參考依據。
3.逐步放寬落戶政策。
作為千萬級人口的超大城市,廣州和東莞為吸引和固化外來人口,不斷放寬落戶限制,近三年戶籍人口增長量分別是常住人口增長量的8倍、259倍。
廣州市構建起以引進人才入戶為主、積分制入戶和政策性入戶為補充的“1+1+3”遷入戶政策體系,將學士、碩士和博士等引進人才的落戶年齡限制分別放寬5歲至40、45、50週歲,實現應屆畢業生直接到公安機關辦理入戶手續;逐年遞增積分制落戶指標,從2011年3000個增至2024年16000個。
東莞市明確穩定居住就業入戶條件從原來的社保和居住年限“雙五”變“單一”,即在東莞合法穩定居住就業並參加社保、持有有效居住證滿1年即可申請入戶,實行大專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先入戶後就業”政策,放寬在職人才入戶年齡限制,大幅降低落戶門檻。
4.推動公共服務優享。
廣州市以標準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印發《廣州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共93項服務事項,其中73項已實現向常住人口覆蓋,統籌積分制入戶、積分制入學、積分制申請公租房等公共服務的“1+N”制度框架,按積分高低和志願等分配義務教育起始年級學位、公租房等基本公共服務。
東莞市先後出臺《東莞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東莞市“十四五”時期“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等一系列公共服務規劃政策,建立較為完善的“市—鎮—村(社群)”三級公服配套體系,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更好覆蓋常住人口。
二、衢州市人口集聚面臨的挑戰和困難
(一)國家“人地錢”掛鉤的導向不利於我市爭取相關政策
我市2023年常住人口229.7萬人,相對於七普新增2.1萬人,增長率0.91%,僅高於麗水市的0.82%,居全省第10位。戶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24.2萬人,人口外流較多。
當前國家政策導向是“人地錢”掛鉤,資金、土地等要素向人口淨流入、常住人口規模大的城市傾斜,不利於我市爭取相關要素。
例如本次養老、衛生等部分社會領域超長期特別國債,全國首批只支援103個人口淨流入城市作為一類支援城市,全省僅衢州和麗水未納入支援範圍,第二批麗水蓮都區納入二類支援城市,我市未納入支援範圍。
國家城鎮化五年行動計劃明確,落實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的城市傾斜,國家城鎮化潛力地區也要求是城鎮化率低且人口規模大的縣(市、區),我市僅江山市列入。
(二)人口招引政策競爭力不足
在當前“搶人大戰”的宏觀背景下,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均放寬了落戶限制,依靠產業優勢和規模優勢繼續保持對人口的虹吸,中西部省會城市人口持續迴流,二三線城市紛紛加碼人口招引政策。
我市雖然於2022年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員工引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但從政策含金量和競爭力來看,部分政策與東莞等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如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群體的租房補貼政策,東莞的政策物件範圍更大、補貼額度更高。【2023年7月修訂了高層次人才購房及租房補助實施細則,將本科畢業生納入租房補助範圍,目前月補助達1206元,但因財政資金限制等原因,實際宣傳力度較小,享受政策的人不多】
又如東莞正在推行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滿足大專及以上學歷工作滿一年等條件即可享受,房價僅市場價的一半,我市尚無此類政策。
(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不強
我市產業結構偏重,就業吸納能力相對較弱,且產業工人的收入水平不高,2023年衢州、嘉興、湖州、東莞的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分別為5000、6446、6345、6715元。
今年來,受市場形勢影響,我市企業對生產經營較為謹慎,用工需求疲軟且持續減弱,根據對用工規模200人以上重點企業用工監測,反饋缺工共1961人,缺工率僅2.25%,較一季度下降1.1個百分點。
大產業專案的就業帶動作用變弱,7個百億專案(華友、吉利、一道、鵬輝、金瑞泓、先導、創柔)去年共引聚青年大學生4120人,今年1—5月僅引聚1055人。
(四)“產城人”融合不夠
市區產業和城市發展融合度不高,優質居住區主要集中在智慧新城附近,生產區域集中在東港、高新園區、巨化等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較多企業員工存在城鄉鐘擺式流動,白天在城鎮區域上班,晚上回農村地區居住。智造新城的公共服務設施、商業配套設施不足,產業工人“有生產無生活”,對企業甚至城市缺乏融入感和歸屬感。
近期市發改委組織黨支部進企業調研活動,市人力社保局也開展了集中調研走訪,有關企業反映了較多產城融合問題,比如極電新能源反映周邊配套較少,年輕人娛樂休閒只能進城,又如在鵬輝調研時,來自河南的零零後員工趙某反映“生活有些不便,連外賣都點不到”。
三、推動衢州市人口加快集聚的建議
人口規模是衡量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尺,高屹書記在第七次城鎮化工作例會上強調,要在“人”的快速集聚上深化改革,把謀劃實施“外來產業工人市民化”改革作為第一項改革任務。對此,我們結合廣州、東莞等地的先進做法,提出以下建議。
(一)以高質量產業發展促進高效率人口集聚
新型工業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根本動力,有產業才有崗位,有崗位才能吸引人口集聚。
要加快推進“五鏈”融合深化工業強市戰略,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培育引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鏈主”和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在“六大產業鏈”的基礎上加快打造戰略性產業叢集。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現代金融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推動文旅服務業、體育服務消費、健康服務消費等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容。
聚焦引進更多重特大產業專案,更好發揮大專案就業“增容器”作用,建立重大產業專案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及時掌握產業專案就業容納情況。
(二)加快完善“促購為主、租賃為輔”的住房保障體系
產業工人在衢州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將會大大提高其對城市的歸屬感,有效減少流失率,要積極探索符合衢州實際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制度,實行封閉管理(不能上市交易),研究國企收購庫存商品房、安置房轉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參考東莞“房價=劃撥地價+建安成本+5%利潤”控制資金平衡,試行保障性租賃房“先租後售”模式,降低產業工人購房門檻,可優先針對大學畢業生、具有一定技能的產業工人等群體開展試點。
加強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營,適當提高針對產業工人的租房補貼力度並加強宣傳,為新來衢就業人員提供“青年驛站”免費住宿和“有禮租”服務,加強對經濟條件困難員工的公租房保障,建立專門管理運營的國資公司,以微利運營為原則,提供質優價廉的“一站式”服務。
(三)以人為本推動“產城人”深度融合
加強產業園區周邊住宅、生活配套設施、商業設施的統籌規劃,根據不同產業園區特點推動工業鄰里中心建設,提升南區、巨化、廿裡、衢江城區對周邊產業園區的輻射服務能力。
以“工業社群”的理念建設15分鐘生活圈,加強幼兒園、托育園、醫院、餐飲、文體、娛樂、商超等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設施佈局建設,建立常態化“愛心託班”等機制,更好滿足產業工人入學入托、醫療健康、文體娛樂等需求。
加強公共交通服務,增加智造新城到智慧新城、南區、衢江城區等區域的公交線路,加密公交班次,加強定製式公交服務,加快謀劃建設智造新城和智慧新城的快速通道專案。
建立企業社群常態化聯誼機制,定期舉辦相親交友、文體團建等活動,豐富產業工人的社交娛樂生活。
(四)最佳化產業工人就業創業支援體系
支援外來產業工人家屬隨遷就業,在衢繳納社保滿一定期限後給予就業獎勵,充分發揮零工市場、就業驛站等平臺作用,為隨遷家屬提供就業政策諮詢、崗位推薦等服務。
多渠道促進新增來衢就業,落實市場化招引、以老帶新等方式的員工招引獎勵,對新來衢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社保補貼和就業補貼,完善技工院校市外招生激勵機制和學生就讀補貼政策,推動更多學生來衢就讀就業。
鼓勵產業工人提升技能,給予技能提升補貼或職業培訓補貼,對自主創業的產業工人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創業補貼和創業社保補貼。
@珞珈
上個月把我手上深圳龍崗的房子賣掉了,換了一套在前海的房子。
發了條朋友圈,說準備物色廣州的房子。
然後有大學同班同學過來諮詢我,他研究生馬上畢業了,想回廣東,問我:
“廣州和深圳哪座城市比較好?”
我反問他,你是想工作還是想定居?
他愣住問我,這兩者有區別麼?當然最好一起啦。
我答非所問的回答他:我深愛深圳這座城市,但年齡越⼤,我越喜歡廣州。
我畢業離開學校已經4年了,距離30歲,還有3年不到。
如果是剛畢業,我會讓朝氣蓬勃的我選深圳;
如果是定居,我會讓拖家帶口的我選擇廣州。
先和大家說一下,我在深圳和廣州的居住史。
我從小在深圳長大,大學也在深圳讀, 畢業了之後在廣州工作了一年,然後又跑回深圳創業了兩年。 直到去年,因為事業發展的緣故,選擇了擁有更多年輕⼈的廣州。
這兩個城市我都深度工作生活過,深圳我生活居住了二十多年,工作了三年,廣州工作生活了三年。(並且我在深圳擁有4套房)
或許我的發言還是有一定建設性,如果你也在糾結選擇這兩座城市,或者是想選擇一座城市工作,定居不妨看看這篇文章。
先說結論——
如果你想工作掙錢的話,深圳會更好。
如果你是一個馬上畢業的大學生,在深圳找工作,的太太太太™容易了
因為深圳在年輕人就業這一塊,是完完全全賣方市場。
企業供給的崗位 >> 畢業生人數
給大家看一組讓我到現在都覺得非常匪夷所思的資料。
很多⼈可能都不知道深圳究竟有多少大學生。
深圳在校大學生突破10萬人。
你們可能覺得10萬人,挺多的呀。
但你們知道相鄰的廣州有多少在校生麼?
108萬
深圳啊,全國城市GDP排名第3,但是在校大學生人數卻排名40全國主要城市墊底。
如果只算畢業生人數,那還得除個4,就2w多人。
而深圳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呢?
308家!
而廣州則只有146家。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平均一家上市公司每年校園招聘100人,深圳有3萬多個崗位提供給2萬名大學生。 而廣州是25萬大學生搶1.4w個崗位。
你仔細想想這個競爭力度。
深圳的大學生啊,可太金貴了。
01
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到深圳,深圳政府不得不推出各種高額的補貼。
你過來落戶?好啊,太歡迎了,給你租房補貼!
哇,你還要過來創業?好啊,太歡迎了,給你創業補貼!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哇,原來你學歷這麼高?好啊好啊,只要你學歷越高,補貼就越多!
02
為了招聘大學生,企業不得不在深圳降低招聘門檻的同時,給出更高的工資。
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體驗。
因為我的母校深圳大學是深圳唯三的一所本科院校,其他兩家一所南方科技大學,一所香港理工大學深圳分校。
另外兩所裡面的學生人數都太少,並且大多是以考研留學為主,很少會參與校招求職。
這就意味著我的母校在就業方面一直都是冠絕深圳,許多高校一年就這麼1-2場招聘會,錯過了就再也沒了。
深圳大學是每2天就一場招聘會,從春天到冬天,365天從來不重樣。
甚至許多世界500強企業來到深圳都紛紛跪下。
原本非985,211院校連簡歷都不看,然後一來到深圳,發現,我擦,這座城市居然大學生人數那麼少?
只要是個大學生就趕緊跪舔,那還挑什麼呀?能招到人就不錯了。
“專科啊,也不是不行,來試試吧” “哦,你只是個普通本科啊,裡面請裡面請!” “哦,你學校是一本啊,太好了,來我們公司實習吧,我們公司很好的,喂別走啊,嫌工資低呀?”
再聊聊我大學很多同班同學。
每天除了打遊戲啥都不幹,專業本事啥都沒學會,GPA平均2都不到。
就這樣的人,最後居然都特麼去了不少上市公司。
我在深圳創業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招實習生。
深圳地區的在校大學生們實在是太金貴了。
別的地區給實習生50-80/天不錯了,深圳地區的孩子要200-300/天,而且要班車接送,免費午餐和晚餐,上班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
所以為了招到一個實習生,我可能得求我大學的輔導員,校領導,學弟學妹們,不斷不斷的請吃飯,為了讓他們給我推薦一個實習生。
為了招一個實習生,跟挖一個高管似的。
並且就算是這樣,這些實習生也很難留下來。
因為他們周圍的企業招人的需求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有很多待遇更好,工資更高,工作環境更好的公司都在嗷嗷待哺。
如果你想更加輕鬆的找到一份工作,拿到更高的工資,體驗更好的環境,挪動一下屁股,來到深圳,你會豁然開朗。
雖然我對深圳這座城市愛得深沉,但因為年輕人實在是太少,成本太高,所以我們選擇離開深圳,來到廣州這座城市的原因。
接下來,讓我們把炮火轉向廣州——
廣州什麼都是將就,但這有家有將來。
剛來廣州的時候,說句實在話,我根本受不了。
相對於深圳來說,廣州在城市建設上,因為規劃的太早,導致更新乏力,並沒有那麼出色。
我之前住在在科韻路附近,每次我都要從廣州東站搭地鐵經過體育西轉乘……
emmm……懂的人都懂
(全是人人人人)
後面實在逼得沒辦法了,準備心一橫去打個車,結果每次排隊都被廣州的計程車司機因為太近了而拒載。
沒辦法,為了回家,要麼選擇搭公交,要麼就從東站走個半公里挑個地方來打滴滴。
心都涼了。
-7-23點廣州堵車圖-
後面好不容易開上了車,結果每次在天河市中心因為道路岔口太多,或者是因為道路太窄,旁邊的司機不給你變道的機會,導致開錯路。
廣州的道路很有意思。
有過開車經歷的同學應該都知道,一般最左邊那條路是左拐車道,最右邊那條路是右拐車道,大多數道路都是個規律。
但是廣州的道路偏偏不是這樣。
廣州的道路有可能中間的那條路是左轉車道,最右邊那條道路是右拐車道……
我統計過我平均在廣州開錯路的機率,大概每開30分鐘就會走錯一條路。
但是,當我把公司搬來廣州之後,廣州的優勢開始慢慢顯現。
我們公司今年業績還不錯,導致非常缺人,,第一篇招人推⽂發出去了之後,就5個崗位,24⼩時內我們收到100多封簡歷……
郵箱源源不斷的簡歷提醒,讓我們手機響個不停。
108萬在校大學生,真香。
廣州最棒的是醫療資源,以前我一直都認為我用不到這一塊。
結果今年我媽來我家住的時候,我媽感冒了。
我住在天河的郊區,原本以為要開車送我媽去市區的醫院,結果我百度地圖一搜,附近5公里有3家三甲醫院。
我順手搜了一下廣州三甲醫院的數量。
大概有接近50家,而深圳的三甲醫院數量卻只有不到20家。
我的身體也總是不好,今年犯了幾次痛風,5分鐘就能到醫院確實讓我充滿了幸福感。
我媽生病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仔細在想,人究竟為啥要去選擇一個居住的城市。
這件事情20歲出頭的時候我根本不會想,但我真的快30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老的。
25歲之前你只考慮賺錢,和在哪賺錢。
但25歲之後,你馬上要成家,父母開始老了,你要開始留意你的保險,你的未來,你的五險一金,學位,醫療,為你的家人和自己養老做準備。
我之前所在乎的高大上的商場,漂亮的綠化環境,乾淨的街道,在方便的醫療和教育資源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我才體會到了廣州的魅力。
我想其實從居住的角度,最重要的是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而打拼的時候,我們只考慮的是經濟資源。
其實掙那麼多錢是為了啥呢?大多數人不就是為了在本市買個房子來住麼?
怎麼樣定義你掙的錢夠不夠?
就是看你掙的錢距離購買一套本市的房子究竟有多遠。
深圳的平均工資購房所需時間是35.2年,而廣州僅需要16.7年,有意思的是最後的僅僅需要6.4年就能買房的是長沙。
能不能買到房,意味著你是否會在這個城市留下來。
但其實,在深圳不是那麼容易,我周圍的很多朋友慢慢都從深圳離開了。
我大學裡最鐵的一個師兄,去年離開了深圳選擇了杭州,最近找我借錢準備買房了。
我是一個摳門到底的人,結果我卻直接轉給了他。
我打開了他的朋友圈,發現他最近胖了,還找到了未婚妻。
原本他在深圳孤寂的奮鬥了五年,最終離開的時候卻孑然一身,但卻在另外一個城市重新找到了奮鬥的意義。
周瑜也打算在廣州買房了,他原本也是苦苦希望在深圳上車。
結果深圳房價的暴漲讓他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那天和他看完房子,我問他:
“你真的不考慮深圳了?”
他玩著手機,頭也沒抬,給我發了個影片,
李雪琴的一段脫口秀
我深愛深圳這座城市,但年齡越大,我越喜歡廣州。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