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初二,很多人無不感慨,這才是中學路上真正的“分水嶺”。
學習難度蹭蹭上漲,成績不小心就開始滑坡。
孩子們帶著從初一帶來的小成就感剛要鬆口氣,卻迎來了數學幾何證明、物理力學、電學公式,沒多久就慌了手腳。
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躁動,面對卷子裡的符號、變數,看一眼就心情複雜,甚至“腦子罷工”。
結果到了這個階段,原本還算聽話的孩子,突然,就變得“不懂事”了。
家長們絞盡腦汁想辦法,反而和孩子的距離越拉越遠,甚至漸漸產生一種無力感。
怎麼辦?如何撐過這一關?
其實,初二孩子的成績掉隊並非偶然,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學習中的幾座“暗礁”。
得有方法,有策略,也要懂得適度轉身,而不是急於一時來個“無情打擊”。
01 學習之外的“暗潮湧動”
別小瞧“學習之外”那些讓人頭疼的因素。
親子關係不和諧,堪稱“成績滑坡”的頭號隱形殺手。
家長難免操心,總想著一把拉住孩子,告訴他這一步該怎麼走,那一步如何防錯。然而,初二的孩子已開始有自己的小天地,心思跳脫,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越控制,他們越覺得窒息,越想往反方向衝。
很多父母平時對孩子叨叨不停,甚至逼到牆角“靈魂拷問”一通,把孩子逼得不耐煩之餘,更加躲避,甚至把手機視作避風港。
其實,想要孩子成績穩定,關係得先柔和。很多問題不在“做”上,而在“如何做”。
你會發現,越逼,孩子跑得越快,越放鬆,反倒逐漸靠近。
比如在初二的那年,我媽天天追著我叨叨。
一到週末,一杯牛奶放桌上,句句直擊靈魂:數學複習了嗎?英語單詞背了吧?這次物理考不好要幹啥?!
剛開始我還能裝作裝聾作啞地應付,後來她緊盯不放。
到初二下半學期,她更升級了,看我連晚飯都沒吃完,一句“吃飽了好好學習”,配合那眼神簡直絕了。
最後,我終於“投降”:你放過我吧,我學行嗎!
就這樣,一場“母子博弈”打到心累,才知道“過猶不及”是啥感覺。
02 手機的誘惑,一部手機帶來的“分身乏術”
手機,確實是個讓家長愁得睡不著的小玩意。
平時還好,一到關鍵時刻,孩子一機在手,彷彿全世界都與他們隔絕了。更“神奇”的是,家長費盡心思沒收、設定密碼、定時關閉,孩子總能找到新花樣。
明面上“人畜無害”地寫作業,螢幕上一劃,已經轉戰到某個社交平臺。
說實話,現在手機成了學習的“分界線”:學習資料、課後輔導都離不開手機,關鍵是,這小玩意一旦出現在孩子手裡,書本自動降到背景板。
若真想管好手機,得有“遠見”——不是直接沒收,而是“讓手機只用來學習”,提前做好必要的引導和規劃。
忽然想起來有天晚上,我媽突然神秘兮兮走到我房間,看看手機,看看我,眼神特複雜。
我一頭霧水:‘我媽這是要幹啥?’突然,她開口:“手機可以用,但只許用30分鐘!”我心裡樂開了花,表面一臉正經。
看我裝得乖,我媽“悄然退場”。下一秒,手機上彈出一條訊息,我手一抖,“拿個鞋盒裝手機,蓋上,30分鐘,按時來取”。
我愣住了:這操作我可沒見過啊,鞋盒、定時,這得啥邏輯?後來我處心積慮地“破解”了一次,沒想到後果很嚴重,爸媽直接當我“越獄”處理,接連好幾天,“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說好的30分鐘,直接變成了0分鐘,把我徹底給整“廢了”。”
無奈中,孩子也不得不佩服,家長這樣的“逼迫戰術”啊。
03 學習難度增加,數學、物理讓人“欲哭無淚”
初二的學習,尤其數學、物理成了孩子們的“噩夢”。
數學那繞得人頭暈的幾何證明、函式變化,物理上神出鬼沒的力學、電學公式,面對這些,孩子們多了幾分畏懼。
更不必說,初二上學期和下學期難度還驟然拉開,讓本已不太紮實的學生更覺“風中凌亂”。
加上“年齡效應”,有些孩子一上課就開始“神遊”,聽得昏昏欲睡,見到習題腦袋一懵。想追趕,奈何缺了紮實的基礎,往往稍一發力就覺得壓力山大,不少孩子在這一年逐漸失去信心。
要扭轉局勢,還是得從基礎抓起,不急於“速成”。
還記得,上初二後,我爸看我成績跌得“自由落體”,拉著我來場“頭腦風暴”。
他一本正經,滿臉關切地問:“為什麼聽不懂?”
我低頭支支吾吾,正愁解釋,他一句“是不是公式背不熟?”直接把話堵死了。接著他開始“毛遂自薦”,陪我複習。
我心裡那個歡呼雀躍,想著家裡來個“免費家教”。
結果,他翻著初二物理課本,看到“牛頓第二定律”眉頭一皺,竟然小聲嘀咕一句“這玩意我上學時也沒整明白”。
當晚一頓折騰下來,他也懵了:“小孩兒,這麼難,不是你爸不會,是教材升級了!”
最後不但啥也沒學到,我爸還感慨一句:“我學不來,你自己加油吧!”
然後我一臉無奈,心裡只能默默埋怨這“反向指導”。
說到底,想穩住初二,父母和孩子都得找對方法。
與其逼迫孩子盲目趕進度,不如細細挖掘基礎的薄弱之處。初二確實是“分水嶺”,但孩子只要穩住步調,堅持逐步鞏固,學會主動探究,進步就在細微處。
第一步,不如從親子溝通入手。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不妨放緩節奏,給出適當的尊重和自由。學習之餘,陪孩子聊聊他們關心的事情,輕鬆愉悅的氛圍才是最好的“粘合劑”。
其次,手機的“使用策略”也要講究。
手機的確不能完全遮蔽,倒不如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孩子自控意識,適當引導使用手機,合理掌控時間,才是長久之計。
最後,學習方法上,基礎是關鍵。
不必急於求成,把公式和概念夯實,習題歸類總結,穩步推進,才能逐漸跟上難度節奏。
你們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