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的觀點。
來源 | 《中國教師報》文化版
剛剛準備上課,就被幾個學生攔在了門口:“我們地理老師讓問問你,河與江如何區分?”“哦,你們地理老師這麼沒禮貌嗎?”我笑著問。“沒有沒有,地理老師說,讓我們向您請教。”學生趕緊解釋。“地理老師一會兒說流向內海湖泊的叫河,流向外海大洋的叫江;一會兒又說北方的叫河,南方的叫江。可我們都發現了許多反例,比如湘江、灕江都沒有流到外海大洋,再比如南方也有赤水河,北方也有黑龍江、松花江,地理老師也說不清楚,就讓我們問……哎,不對,是請教。”
正說著上課鈴就響了,學生進入教室卻興致不減,依然在討論這個問題。看著他們發現問題和討論問題的興致,我臨時決定把這節課的任務稍微後延,先把“江河”的問題講清楚。
其實,“河”與“江”這兩個字從字形上是可以區分清楚的。
“河”字右邊為“可”。右邊為“可”的常見字包括:阿(凹曲的山阜)、何(揹負東西身體彎曲的人)、訶(語調高低不平的訓斥話語)、坷(凹曲不平的土塊)、柯(凹凸不平的常用來當斧柄的樹木枝丫)、舸(體型巨大高低有致的舟船)……可以大體看出,右邊為“可”的字多與“凹凸不平、高低錯落”有關。如此可以得出:“河”是形體迴環曲折、錯落有致的水系,黃河、淮河、海河、遼河、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等都是如此。
“江”字右邊為“工”。右邊為“工”的常見字包括:虹(古人認為虹是直長略彎的蟲類)、紅(直長略彎的絲束)、槓(直長略彎的木頭)、缸(與大肚矮短甕區別的直長略彎的缶狀物)、豇(直長略彎的豆類)、魟(身體扁長略圓的魚類)……可以大體看出,右邊為“工”的字多為“直長略彎”的形體。如此可以得出:“江”是直長略彎的水流,黑龍江、珠江、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都是如此。
尤其值得一說的是瀾滄江這條國際水系,它在中國境內一路向南近乎直流,所以水系名字就叫“瀾滄江”;而它流入中南半島,進入到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後,因為地貌比較平坦,水勢開始曲折迴環,名字就變成了“湄公河”。
不過,河與江的區別基本只在中華文化圈中有體現,尤其在東南亞、東北亞的國家中,經常出現不同的水系名稱中有江有河;而離開中華文化圈,其他區域基本只用“河”來統稱,比如非洲的尼羅河、剛果河,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北歐大陸的塞納河,英倫三島的泰晤士河……無論形體如何變化,都很少用“江”來稱謂。
當然,關於“河”與“江”的區分,歷來學者都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當我向學生表達“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時,學生又開始起鬨:“老師,你去找我們地理老師辯論吧!”這些頑皮的孩子——其實不用他們起鬨,我也要與地理老師討論一下,我的這個觀點到底對不對。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