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0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02
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03
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線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經線圈,是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04
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自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
05
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公轉,公轉一週的時間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變化。
06
五帶的劃分
迴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熱帶在南北迴歸線之間,溫帶在北迴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迴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四季變化明顯。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
07
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註記。
08
海拔和相對高度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09
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線成線,就是等高線。
10
世界海陸的分佈
地球上海洋麵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
11
陸地地形
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型別。
12
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
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裡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
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15
世界氣溫的分佈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
世界降水量的分佈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
熱帶主要氣候型別
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草原氣候
③熱帶季風氣候
④熱帶沙漠氣候
18
溫帶的主要氣候型別
①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地中海氣候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19
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
20
土地的利用型別
土地的利用型別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型別。
21
土地資源的分佈
溫帶溼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佈地區。氣候冷溼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佈區。
22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佈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23
森林
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絕大部分分佈在北半球。
24
世界上的鐵礦
主要分佈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煤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
25
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26
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
第一種是科技移民,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
世界人口的分佈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
28
城市人口
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
29
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
30
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
領土
國界線範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
32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亞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3
東亞國家
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34
東亞人口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佈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
35
日本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36
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物件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日本工業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37
東南亞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
東南亞居民與經濟
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
南亞
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
40
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
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
42
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
43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
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
西亞和北非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46
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
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
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注入地中海。過去,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
49
非洲
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
50
非洲居民與經濟
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51
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亞。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採和機械製造工業中心。
52
歐洲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幹三個大半島。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為主,波德的平原、西歐平原。氣候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冬季比較溫和,比較涼爽,全年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萊茵河流經德國魯爾工業區,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
53
歐洲居民
歐洲西部居民以白種人為主。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最低的。
54
英國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島東北部。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目前商船噸位仍居世界前列。
55
法國
法國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著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溼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
56
德國
德國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礎上。魯爾區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區。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國宇航、飛機制造和微電子中心,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萊茵河是德國的“黃金水道”。
57
歐洲東部和北亞東部
歐洲東部和北亞歐洲東部是指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部分以。
58
北美
是一些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西部高山區,東部高原、山地區,中部平原區有中央大平原。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北美大部分割槽屬於北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北美所佔的範圍最廣。
59
美國
美國本土有48個州,位於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北迴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面積為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美國的農業生產可分為可抑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
加利福尼亞洲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
60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北部,包括三個地理區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地峽的最窄處。安第斯山被稱叫做“南美洲的脊樑”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秘魯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的漁場之一。阿根廷出口的牛肉,佔世界第一位。
一、水迴圈和洋流類
常見地表水用語:淡水資源、河川徑流、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
常見水迴圈用語:海陸間迴圈、海上內迴圈、陸上內迴圈、地表徑流、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
常見洋流用語:風海流、季風環流、寒流、暖流、漁場、增溫增溼、降溫減溼。
常見地域分異用語: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分異基礎:熱量
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分異基礎:水分
二、地理區位類
常見農業區位因素用語:
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生長期)、水源(灌溉水源)等。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勞動力、科技、工業基礎等。
常見工業區位因素用語:
自然因素:位置(地緣、交通位置)、土地、水源等。
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資金、地價等。
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等。
常見城市區位因素用語:
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河流等。
社會經濟因素: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遊等。
三、高考地理專業術語彙總
1.土地利用型別: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
2.植被型別:森林、草原、荒漠。
3.農業地域型別:水稻種植業(季風水田農業)(如亞洲)、商品穀物農業(如美國)、現代混合農業(如澳大利亞)、 大牧場放牧業(如阿根廷)、乳畜業(如西歐、美國五大湖周圍)。
4.農業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場、交通、科技、政策。
5.耕地型別:水田、旱地。
6.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兩熟、兩年三熟。
7.農業(結構)生產部門: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8.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
9.工業區位因素:土地、資源、勞動力、交通、市場、技術、政策。
10.工業型別:原料指向型工業、市場指向型工業、動力指向型工業、技術指向型工業、勞動力指向型。
11.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公路、水運(河運和海運)、航空、管道運輸。
12.人口增長模式:原始型(“高高低”)、傳統型(“高低高”)、現代型(“三低”)。
13.城市外部形態(城市地域形態或城市空間形態):團塊狀、組團狀、條帶狀或放射狀。
14.城市空間結構:同心圓、扇形、多核心模式
15.城市的佈局形態:集中緊湊式、分散疏鬆式。
16.城市功能區: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
17.城市化問題:環境汙染嚴重、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社會秩序混亂。
18.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中國還可細分為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
19.乾溼地區劃分: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20.陸地地形型別: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21.我國14大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四
同學解答地理試題時所呈現的錯誤,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或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或似事而非模稜兩可。今天綜合整理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沒有弄清概念是一個重要因素,誤解概念不僅影響聽課理解,還直接關係到思考做題。以下是高中地理最常見的幾個地理概念,供大家學習理解!
1、水資源、水利資源與水力資源
水資源:廣義的水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可供人類利用的水,狹義的水資源則是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
水利資源:指能被人類控制或基本控告的應用於灌溉、給水、發電、航運、養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來常以“水資源”一詞替代,包括“水利資源”。
水力資源:水利資源的範疇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蘊藏的動能資源。
2、地殼、軟流層與岩石圖
地殼的範圍是在地表以下、莫霍介面以上。
軟流層位於地幔上部,在地下約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處。
岩石圈則從軟流層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關係可表示為:岩石圈=地殼十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
3、陣風、盛行風和焚風
陣風指短時間內風向變動不定,風速強弱變化劇烈的風;盛行風即某一時期廣泛流行某一種風向的風如季風,也叫主導風;焚風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熱而乾的風,空氣比較乾燥,受其影響易發生森林火災。
4、沖積平原、三角洲和沖積扇
沖積平原指河流攜帶泥沙進入低平地區堆積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發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於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區;山地河流出口處的扇形堆積地貌為沖積扇。
5、地形、地勢和地質構造
地形指地表形態,一般看作地貌的同義詞,表現為五種不同的地形種類;地勢為地表起伏大勢,如我國地勢大致西高東低;地質構造指地殼及組成它的地質體(岩層、巖體)的空間展布和形態特徵,如褶皺、斷層。
6、汛期和凌汛
汛期指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雨或冰川積雪融化引起定時性水位上漲的現象,因發生時期及原因不同,可分為春汛、伏訊、秋訊、凌訊等。凌汛比較特殊,一般出現在化凍期,河道里的冰凌對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漲水現象,常發生在溫帶從緯度較低流向較高的河段上。
7、海陸風、季風與季風氣候
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的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僅出現在濱海地區,是一日之內風向轉變的現象。季風是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導致的海陸之間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或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一種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但有季風的地區不一定就形成季風氣候,只有在海陸對比顯著、風向變化明顯的熱帶、副熱帶和溫帶大陸東岸的季風區才是季風氣候。
8、礦物、礦產與礦床
礦物是形成礦產和礦床的物質基礎,礦物不等於礦產,只有當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要求時才稱為礦產。有礦不一定就叫礦床,只有礦產的富集地段才稱為礦床。礦產是岩石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礦床則在一定地質作用下才能形成。
9、地質作用、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殼運動僅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的足跡和證據。
10、人口流動與人口遷移
前者是未改變定居地的人口移動。如民工流動、旅遊和度假等。後者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在地區之間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變動。二者的區別表現在是否有較長時間變動居住地。
11、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量
前者是對汙染物而言,是指環境對汙染物的最大允許量。而後者是對人口而言,指一定區域內的自然資源所能養活的人數。
12、領土、國土與國土資源
領土和國土都是從國家主權的角度指一國主權管轄的也域空間。但領土是國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權的部分。國土除領土外,還包括國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權利但不具有絕對佔有權的海洋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部分,國土資源指一個國家主權管轄範圍內的一切資源的總和。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國家的全部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口資源和社會經濟貸源。
13、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
晝夜現象是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
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產生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週期的交替現象。
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外的各緯度晝夜長短產生週年變化的現象。
14、節氣與季節
節氣:是根據天氣和物候的演變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15°為劃分標準,一個迴歸年有24個節氣。
季節:是根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90度為劃分標準;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來暑往及物候的變更情況。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