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育者,對待孩子們只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有“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心胸和格局,真正徹底地尊重每個孩子的特異性。
作者 | 廖功兵
武漢市常青樹實驗學校三店校區黨總支書記
原標題 | 《那個不進教室的孩子》
每次想到那個場景,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笑起來:進入緊張的中考複習,每天晨讀,每個班總有幾個遲到的熊孩子,站在教室後排被老師批評。他,輝輝(化名),站在一群倒黴蛋中間,帶著他那標誌性的似笑非笑,眯著眼,目光迷離地聽著老師恨鐵不成鋼的批評。我強忍著笑意從教室外走過,心裡替他擬好了想對老師說的話:
老師啊,我7年不進教室,沒有任何人批評我。現在我變好了,進教室了,只是遲到了,你卻要批評我,我向誰說理去?
為什麼一想到這個場景我就想笑呢?我一直不明白。
2021年9月,我擔任了這所以進城務工子女為主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3300多個孩子來自五湖四海,曾經有一個班的孩子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生活習慣和學業基礎千差萬別,中考成績一直在全區倒數。抽菸喝酒打架的事情時有發生,周邊居民還因為不願意孩子分到學校就讀而群體上訪過。
剛到學校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在學校的窩竹林裡,看到一個上課期間趴在地上捉蟲子的男孩。德育主任告訴,像這樣從不進班上課的孩子,學校裡有3個。
行為習慣差、學業水平差,這樣的局該怎麼破?我在學校開設了《午間談話》。每天中午,我都會就某個主題,錄製20分鐘的影片,中午1:50在全校直播,學生們在教室裡集中觀看。談話的主題很多,有品德教育,如《感恩是一切愛的基礎》《愛國從尊重國旗開始》等。有習慣教育,如《損壞公物是“三無之人”》。有學法指導,如《康奈爾筆記》《用思維導圖搭建知識圖譜》等。有科普教育,如《長城是如何抵禦敵人的》等。還有學生來信回覆,如學生覺得受到欺凌希望校長幫助的回覆等。最受學生歡迎的,是對學生在校期間良好行為習慣的表揚,如主動撿拾垃圾的影片,以及學生自己的才藝展示。由於所有主題都來自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每天中午收看《午間談話》,逐漸成為他們每天期待的事。
10月的一天,他主動來找我了。那天中午1點左右,我正在辦公室製作《午間談話》的PPT,光線忽然暗了。抬頭一看,一個1米7左右的男孩子,兩隻手分別撐在辦公室的門框上,像一個歪斜的“大”字,面帶笑意地看著我。我請他進來,問了幾遍,他才低沉急促又含糊不清告訴我,他叫輝輝。
想起來了,他就是德育主任告訴我的那3個從來不進教室的孩子中的一個。
我問他有什麼事,他對我說:今天中午講什麼?
他不是從來不進教室嗎?你現在進教室聽《午間談話》了?我問他,他笑著點了點頭。他盯著我桌上的糖果。我讓他自己拿,他挑了幾顆,開開心心地走了。
我逐漸瞭解了他的情況。他父母從外縣市到這裡做小生意,他每天自己騎半個小時的腳踏車上下學。他是小學五年級轉過來的,從小有點弱智,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上課完全聽不懂。從來沒有進過教室,一直在校園裡閒逛。好在他性格還不錯,不鬧騰,不招惹他人,也不搞破壞,同學之間相處還不錯,老師也對他沒有什麼要求,這些年也沒有什麼安全事故,所以他逐漸脫離了校紀校規和學業的要求,成了不受規則約束的方外之人。
他到我辦公室的次數越來越多。大多數時候是看我做PPT,像一年級孩子告狀一樣告訴我某個人又違反了校紀校規,然後吃幾顆我的口香糖再走。有一次他告訴我腳踏車的車胎破了,讓我給他修,我也讓總務主任幫他修好了。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辦公室辦公,忽然聽到樓下傳來體育老師上課整隊的聲音。我看了很久,才發現是輝輝,他一個人站在大樹底下,模仿著老師在上體育課。這孩子還有這本事!他擁有的,不正是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中的語言智慧嗎?如果不是條件限制,這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不錯的主持人,或者相聲演員。他還有多少被忽略的天賦?
第二天中午,當他來到辦公室,我表揚了他,輝輝,你的課上得不錯啊,以後可以當一個好體育老師。他的眼睛一亮,眯著的小眼睛瞬間張大,沒說什麼,但嘴巴笑得裂開了。
我又發現了他的很多優點,而且都在《午間談話》裡對全校進行了表揚。例如他節約糧食不浪費,每次都是光碟行動。
不知不覺就到了第二年,他九年級了。早上巡班時,我發現其他同學在大聲晨讀,他拿著黑板擦在擦著黑板,我也拍了下來,在《午間談話》裡表揚他為他人服務,就是為社會創造了價值,是有意義的人生。九年級上半年的期中考試,我發現他在座位上考試,我驚呆了。
一個從來不進教室上課的孩子,現在居然在考試?
他考得很認真,字寫得工工整整,只不過是抄寫的試題中的字。每個字都很工整,但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沒有任何邏輯。但我還是在《午間談話》裡表揚了他,因為他認真對待考試,每個字都寫得很工整,而且,他考試的時候不睡覺,這是對青春的負責。
離中考越來越近,讓我想笑的場景就這樣出現了。有幾個早上的晨讀,遲到的輝輝揹著大書包,站在幾個遲到的孩子中間,目光迷離地含著胸,默默站在教室後面,聽著老師的批評。我覺得這個場面很滑稽,但我不知道為什麼,也剋制了和老師探討的衝動。
中考很快到了。因為放心不下,8月份,我們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去了他家,和他見了面,幫助他進了一所特殊學校。
上個星期,和老師們交流的時候,談到老師的責任,談到學校的辦學理念——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來教,我又講到了輝輝的事情。散會後,一個老師給我發了條資訊:因為您總向我們提及輝輝,那孩子我整整帶了三年,去年畢業之前,我曾經問過他,“你能不能談兩句你心中的廖校長”。他只回答了一句,“他把我當人”。
“他把我當人”,這句話醍醐灌頂,我突然明白了那個讓我想笑的場景。黑格爾談到刑罰的起源時說,刑罰既是對人行為的懲罰,也是對人自由意志的肯定,更是對人的尊重。對沒有自由意志的人,如瘋子、小孩等,是不能懲罰的。不進教室的輝輝和遲到的輝輝,其實是兩個人。不進教室的時候,他自己以及老師們,都把他當作一個沒有自由意志的弱智孩子,所以沒有用校紀校規去約束他。但進教室後的輝輝,老師們把他當做一個有自由意志的正常孩子,所以遲到以後會批評他。而他也把自己當作一個正常的孩子,所以才心安理得地接受校紀校規的約束,否則他早就可能拂袖而去了。
他是什麼時候被塑造為一個“非正常人”的?又是什麼時候完成從“非正常人”到“常人”的轉變的呢?從對《午間談話》感興趣,每天進教室聽《午間談話》開始?從對他每個閃光點的放大和表揚?從“他把我當人”的日常接觸?從我從來沒把他當作“非正常人”的平等對待?
我不知道,但讓我再次感到教育的神聖和微妙。以尊重為前提的愛,把一個理性門外的孩子,拉進了理性之門。作為一名教育者,對待孩子們只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有“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心胸和格局,真正徹底地尊重每個孩子的特異性。尊重比愛更重要。這太難了,但又如此重要。我不知道輝輝在新的學校,以及未來的生活裡,是否能受到這樣的善待。但我希望如此,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以尊重為前提的愛,哪怕他卑微到塵埃裡。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