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小雪和寒潮是固定搭配?
現在已經進入小雪節氣,前兩年小雪期間就“撞上”寒潮過程,2024年下半年的首場寒潮又正值小雪。
這個節氣和寒潮是固定搭配嗎?如果寒潮頻繁來襲,這一冬會是冷冬嗎?小雪節氣是全年寒潮第二多的節氣
氣象上,一般按照冷空氣過程的強度,將冷空氣從弱到強,依次分為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強冷空氣、寒潮,寒潮為其中最強一級的冷空氣。
在我國一年之中,寒潮11月出現最頻繁。1951年—2020年一共出現了68次,其中,小雪節氣是全年寒潮第二多的節氣。
寒潮主要是根據降溫幅度來判斷的,季節轉換期的11月或次年3月,冷空氣到來溫度起伏變動大,相對容易滿足寒潮標準。而在我們以為寒潮最多的嚴冬時節,由於基礎溫度相對較低,降溫幅度反而有限。寒潮頻繁出現時冷冬就要來了嗎?
作為冬天的“常客”,大家對寒潮也形成了一些誤解,比如寒潮頻繁來襲就意味著冷冬的到來。不是的,冷冬是有嚴格氣象標準的,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為冬季三個月(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氣溫偏低於特定值,而且出現冷冬的地方超過全國有效面積的50%,則定義為全國性冷冬。因此,冷冬更多是總結性而非預測性的。
1.水迴圈成因
①內因:水的三態變化。
②外因:太陽輻射和重力能為水迴圈提供能量和動力。
2.影響下滲的自然因素
(土壤的疏鬆度及乾燥度、地形的坡度、坡向、植被的截留與涵養水源、降水的強度和歷時等都與下滲情況有關係)
3.水量平衡原理
①概念:某個地區在某一段時期內,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額,等於該地區的儲水變化量。這就是水平衡原理。
②表示式
儲水變化量=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
如果某地無儲水變化,那麼也可以表示為:
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
③流域多年水平衡方程式為:P0=E0+R0
( 式中P0、E0、R0分別代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
4.內流河水量的入和出關系
5.溼地水量的入和出關系
6.海水溫度、鹽度、密度分佈曲線
A.影響鹽度因素
①蒸發量與降水量關係,例如蒸發量>降水量,則鹽度偏高。
②徑流因素:有陸上河流注入,對海水起稀釋作用,則鹽度偏低。
③洋流因素:同緯度相比,暖流高鹽,寒流低鹽。
④海岸輪廓:相對封閉的海域,海水與外海交換較弱,也受沿岸陸地氣候影響較大,使其鹽度與外海有差異。
⑤海域結冰,鹽度升高。
B密度:
a影響海水密度主要影響因素:溫度;鹽度;深度(壓力)。
b水平分佈: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
極地海區:海水結冰,鹽度較高,表層海水密度最大。
c垂直分佈:
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特殊性:
有時隨著深度增加,海水密度會突然變小,海水浮力也會突然變小,稱為“海中斷崖”,這可能會使得潛艇掉落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導致艇毀人亡。
e季節: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為降密期,而秋季為增密期。
C水溫
a隨著緯度的增高,表層海水溫度越來越低;圖中①~④四個測站的緯度大小比較結果是①<②<③<④。
b海水溫度的垂直分佈: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海水深度增大,水溫降低。海水深度在1KM以下海水水溫變化不大。
c季節分佈:同一海區的表層水溫,夏季普通高於冬季。
例題分析
在我國黃土高原地區,塬、墚、峁廣佈,水分是植被生長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和決定土壤生產力的主要因素。為分析黃土丘陵溝壑區植被對土壤水分的影響,某研究團隊以平涼市葫蘆流域分批建設的水保林為研究物件,分析水保林地植被恢復過程中,不同坡位不同土層深度土壤含水率的變化。下圖示意某塬區不同坡位(坡頂、坡上、坡中、坡下)水保林地土壤含水率隨土層深廢的變化,圖中曲線對應的坡位為坡下(坡下是指坡的下部,而不是坡的底部)。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不同坡位水保林地土壤含水率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坡度
B.降水強度
C.地下水位
D.植彼覆蓋度
2.圖中b曲線對應的坡位及土壤含水率高的原因是
A.坡上地表平緩,地表水易下滲B.坡頂地表平緩,地表水易下滲C.坡中植被豐富,地表水流速慢D.坡頂植被豐富,地表水流速慢3.據圖推測四個坡位中坡度接近的是
A.坡下與坡中
B.坡中與坡上
C.坡上與坡頂
D.坡頂與坡下
【參考答案】
1.A 2.B 3.B
試題分析
1.不同坡位水保林地土壤含水率主要取決於地表水的下滲量,地面坡度影響地表水下滲,坡度小,下滲多,坡度大,下滲少,A正確;不同坡位降水強度、地下水位、植彼覆蓋度差別不大,不是影響不同坡位水保林地土壤含水率差異的主要因素,BCD錯誤。故選A。
2.黃土丘陵溝壑區坡頂一般比較平緩,地表徑流流速較慢,透過下滲進入土層的水分相對更多,因此坡頂土壤表層含水率較高,圖中b曲線表層含水率最高,由此可判斷圖中b曲線對應的坡位為坡頂,地表平緩,地表水易下滲,B正確,ACD錯誤。故選B。
3.圖中曲線對應的坡位為坡下,b曲線對應的坡位為坡頂,則中間兩條線對應的坡位為坡上和坡中,從圖中可以看出,坡上與坡中的土壤含水率很接近,說明其坡度也比較接近。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物質平衡又稱冰川物質收支,即積累量與消融量的差值,受大氣降水(固態、液態水)、氣溫等因素變化的影響。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到瑪納斯河流域開展以“冰川”為主題的考察活動。研學小組透過考察瞭解到:瑪納斯河流域位於新疆天山北麓中段,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最大降水量發生在7月份;瑪納斯河屬於冰川融水及降雨混合補給型的山溪性河流,是典型的內陸河流。下圖示意瑪納斯河流域。
(1)研學小組依據當地水文部門提供的資料,繪製了瑪納斯河流域冰川月均物質平衡和月均徑流量變化圖(右圖)。據圖概括瑪納斯河流域冰川年內物質平衡變化的主要特徵。
(2)研學小組從所繪圖中發現,與冬季相比,瑪納斯河流域春季冰川積累更為顯著。分析其主要原因。(3)研學小組從所繪圖中進一步發現,瑪納斯河流域月均物質平衡與月均徑流量有較強的相關性,但二者的峰值時期略有差異,最大徑流量出現在7月,而最大負物質平衡卻出現在8月。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
4(1)積累期(10月-次年5月)弱積累,消融期(6-9月)強消融。【積累期(10月-次年5月)歷時雖長但積累不明顯;消融期(6-9月)歷時雖短但虧損嚴重。】
(2)春季氣溫回升,氣溫較高,冰川弱消融,而降水卻明顯增多,最終使得冰川積累更為顯著。
(3)7月氣溫高,冰川消融量大,且降水最多,使得該月徑流量最大;降水最多,氣溫相對偏低,降水對冰川消融有緩解作用,使得負平衡狀態有所減弱;8月降水相對較少,氣溫相對偏高,冰川消融最強烈,導致負平衡狀態有所加劇。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