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在古代傳說和經典文學中,神劍往往是英雄和帝王手中的利器,而這些神劍似乎無一例外,乃是天外玄鐵所鑄,其鋒利堅硬堪稱斬金斷玉,削鐵如泥。
《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使用的七星刀
《神鵰俠侶》中楊過武功大成後持有的玄鐵重劍
《倚天屠龍記》中的倚天劍屠龍刀
以上三件寶物
無不是用天外玄鐵鑄就的劈山斷流的寶劍寶刀!
這些傳聞、故事、小說中的神兵利器,更讓人對其垂涎三尺。
天外玄鐵與其打造的“寶劍”真實存在嗎?
如果有真是無堅不摧嗎?請接著向下讀。
天外玄鐵與其
打造的“寶劍”真實存在嗎?
其實這“天外玄鐵”並非傳說中的什麼神秘之物,你未曾見過但一定聽過,他們就是來自宇宙深處的隕石。
隕石和流星(meteor)都來自流星體(meteoroid),當流星體足夠大,並能夠經受住大氣層的嚴峻考驗落到地面,即為隕石。
依據成分我們可以把隕石劃分為: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
其中鐵隕石則有很高含量的鐵,古人目睹隕石從天而降,往往視其為天神的贈禮,因而賦予它們神秘的力量,將其鑄成在古代象徵權利和身份的寶劍。
圖:隕石
而用天外玄鐵鑄就的寶劍(刀)也真是存在。
在1922年,英國在發掘圖坦卡蒙法老墓時,發現了一把極為精美的匕首。這把匕首的刀片部分是由鐵製成的,而手柄則由黃金裝飾,圓頭以水晶打造。這把匕首的刀片並非由普通的鐵或銅製成,研究團隊透過X射線熒光分析發現,匕首中的鐵、鎳和鈷的比例與埃及紅海沿岸發現的隕石成分相似,特別是與哈里傑(Kharga)隕石的成分幾乎一致。同時科學家還發現這把匕首儘管已經在墓中埋藏了3000多年,但它卻沒有生鏽。
圖:圖坦卡蒙法老墓(上)發現的匕首(下)
鐵隕石打造的寶劍
真的“無堅不摧”?
小說裡用天外玄鐵鑄劍,劍成時往往能造成“風雲變色,山河震動”的異象,寶劍揮動,連周圍的空氣都為之震顫。這顯然是誇張的想法,不過,相比古代普通的刀劍,古埃及法老匕首歷經3000千年都不腐蝕(法老墓穴的乾燥環境和封閉條件也被認為被儲存完整的原因之一),還是能說明鐵隕石的神奇之處。
鐵隕石主要由鐵和鎳構成,其中許多鐵隕石鐵含量可以達到90%以上。鐵隕石由於是在宇宙中自然形成的,其鐵質非常純淨(儘管現代科學研究有些鐵隕石在化學成分上還可能含有Co、S、P、Cu、Cr、Ga、Ge和Ir等元素,但含量非常低)。這種高純度的鐵可以直接用來鑄造武器,而無需像地球鐵礦那樣經過複雜的提純過程。效果自然更好。
圖:鐵隕石
新疆阿勒泰世界第三大鐵隕石(上)
奈米比亞世界第一大鐵隕石(下)
表:各類鐵隕石元素含量總表
此外,鐵隕石不僅含有高純度的鐵,還含有5%至20%不等的鎳。鎳是一種重要的合金元素,它能夠顯著提高金屬的硬度和韌性。在現代冶金中,鐵鎳合金常被用於製造要求高強度和耐腐蝕性的材料。而在古代,能夠直接獲取這種天然的鐵鎳合金,是非常難得的。與普通的鐵製品相比,鐵鎳合金製成的劍更具耐久性,不易被腐蝕或磨損,這也是寶劍千年不腐的秘密。
此外,鐵隕石的內部結構還會呈現出獨特的魏德曼紋(Widmanstätten patterns)。它由鎳鐵晶體交替排列而形成的獨特圖案。魏德曼紋是由於鐵隕石在宇宙中極其緩慢的冷卻過程中形成的,這種過程使鎳鐵合金中的鎳與鐵在微觀層面上形成了高度有序的晶體結構。這種有序排列使得威德曼紋結構的金屬具有很高的穩定性,能夠抵抗應力和變形。
圖:魏德曼紋結構
最後我們不禁要感慨:那些傳說中的天外玄鐵所鑄神劍,並非完全虛構。圖坦卡蒙法老手中的匕首,正是歷經千年依舊鋒利如初的天外鐵證。也許,你身邊某塊毫不起眼的石頭,正是千百年前墜入地球的宇宙訪客,它曾見證星河變遷,跨越無盡的時空,最終化為手中利器,映照出人類對未知世界的無盡探索與渴望。千年之前的工匠或許未曾預料到,他們手中的錘與砧,竟然能將宇宙的碎片鍛造成傳世之寶。而今,我們也在不斷追尋星空中的秘密,探求那些仍未被解開的謎團。或許,下一個傳奇正等著你去發現,用那塊未被識破的“天外玄鐵”,去鑄就屬於你的故事。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長江,亞洲最大的河流系統,世界第三大河,猶如一條巨龍蜿蜒於中華大地,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明。它的形成演化,是新生代以來地球系統演化的重大事件,對東亞地區的地形、氣候、生物演化和物質迴圈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指示意義。
長江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最終在上海市崇明島附近匯入東海,全長 6397 千米,流域面積約 180 萬平方千米。其龐大的河流體系幾乎橫穿了整個華南地區,幹流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從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至宜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流域;中游從宜昌至湖口;下游從湖口至長江入海口。
亞洲大陸新生代的地質背景為長江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隨著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碰撞,青藏高原開始形成並地表隆升;而太平洋板塊向亞洲大陸之下俯衝,使得亞洲大陸東部構造伸展,形成東部伸展裂谷盆地及西太平洋邊緣海盆,中國大陸地勢從東高西低變為西高東低。隨之而來的東亞季風形成並強化,促使長江水系逐漸誕生。始新世時,尚未形成長江貫通東流的水系,上游金沙江與西流川江匯合後向南流。到漸新世晚期,長江上游沉積碎屑物質到達下游,標誌著現代長江水系的誕生。自新近紀末期,青藏高原隆升,中國大陸自西向東相繼抬升,逐漸形成三級臺階,地形相對高差加大,流水活躍,溯源侵蝕加劇,為長江河道的發育乃至全線貫通創造了條件。
長江中、上游水系的貫通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曾經,長江中游河段作為古長江西支,自東向西匯入南流的古金沙江,最終注入南中國海;而長江下游河段作為古長江東支,自西向東注入東海。古長江東支和西支的分水嶺,位於川東-湘鄂西弧形斷褶帶的“中線”附近的向斜谷地內。隨著古長江東支的溯源侵蝕,切穿分水嶺,襲奪西側古長江西支,使其逐漸反向,最終襲奪古金沙江,長江得以貫通。
三峽貫通前,川東古分水嶺東西兩側的四川盆地和江漢盆地水系相互獨立發育。由於江漢盆地水系溯源侵蝕速率快,切穿古分水嶺,使得分水嶺西側水系被襲奪後東流,兩大盆地的水系完成統一。基於礫石層中沖積物的電子自旋共振測年結果,三峽貫通的時間大致在早 - 中更新世之交。長江三峽貫通最後發生於重慶奉節附近,瞿塘峽是長江貫通的產物。奉節以西是四川盆地,以東是鄂西香溪盆地。貫通前,奉節一帶為分水嶺,四川盆地水系西流,香溪盆地水系東流。瞿塘峽貫通前是地下河,將西流的川江和東流的古長江連通,隨著化學溶蝕和流水侵蝕,地下河不斷擴大,頂板坍塌後形成連通的地上河,最終東流的古長江襲奪西流川江,形成了險峻的夔門。長江三峽的貫通時間為 0.30~0.12Ma。
江漢 - 洞庭盆地於 50~23Ma 前成為由外流水系主導的盆地,記錄了長江上游從四川盆地貫通本區的時間。對江漢平原沉積中心的鑽孔研究顯示,在孔深約 110m 附近,沉積物特徵表明當時江漢平原水系曾發生重要調整,其貫通時間約在 1.17~1.12Ma 之間,由此推斷長江至少在此時切穿三峽而進入江漢盆地。
關於現代長江水系的形成模式,長期以來認為古長江東支和西支的分水嶺在長江三峽黃陵背斜一帶,隨著古長江東支的溯源侵蝕,長江得以貫通。新的研究則提出,分水嶺位於川東 - 湘鄂西弧形斷褶帶的“中線”附近的向斜谷地內,直到中新世才形成現今貫通的長江。
總之,長江的形成是新生代以來地球系統演化的重大成果。印度板塊與亞洲大陸碰撞和太平洋板塊向亞洲大陸之下俯衝,造就了中國大陸地勢的變化和東亞季風的形成,加上青藏高原隆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長江在內外營力的推動下逐漸發育貫通。這條偉大的河流不僅塑造了中國南方的地理地貌格局,也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和燦爛的人類文明,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