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林下植物是指在樹木組成的森林中生長的植物,這些植物型別豐富多樣。在高考地理中也是一個常見的考點。
一、林下植被的概念及組成
1.概念
林下植被是指在森林群落中,生長在喬木層下面的草本植物、灌木以及一些苔蘚、地衣等植物的統稱。
2.組成
(1)草本植物:常見的有狗尾草、車前草等,它們通常比較矮小,適應林下相對較弱的光照等條件。
(2)灌木:像杜鵑、榛子等,其高度介於喬木和草本之間,部分可耐一定的廕庇。
(3)苔蘚、地衣:多附著在樹幹、林下岩石或地面上,如白髮蘚、石蕊地衣等,對溼度要求較高,常出現在陰溼的林下環境。
二、影響林下植被分佈的因素
1.光照
喬木層鬱閉度不同,林下光照強度差異大。鬱閉度高,即喬木枝葉茂密,林下光照弱,一般只有耐陰的林下植被能生長,如一些苔蘚和耐陰草本;鬱閉度低時,光照相對較好,可能會有更多種類的灌木和較喜光的草本生長。
2.水分
溼潤的森林環境利於林下植被生長,像熱帶雨林林下植被豐富多樣就和其高溼度密切相關。而在乾旱地區的森林,林下植被相對稀少,且多是耐旱種類,如一些肉質草本植物。
3.溫度
不同溫度帶的森林,林下植被不同。熱帶森林溫度高,林下植被生長旺盛,種類繁多;寒溫帶森林溫度低,林下植被生長季短,種類相對少,多是適應低溫環境的植物,如興安落葉松林下常見的一些耐寒草本植物。
4.土壤條件土壤肥力影響林下植被的生長狀況。肥沃的森林土壤能為林下植被提供充足養分,使其生長茂密,種類豐富;而貧瘠土壤上林下植被可能稀疏、矮小。土壤的酸鹼度也有影響,比如酸性土壤的森林中可能生長著適應酸性環境的特定林下植物種類。
4.森林型別
不同森林型別的林下植被特點各異。
(1)熱帶雨林:林下植被極為豐富,有大量的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和灌木等。藤本植物如絞殺榕常攀附在喬木上爭取陽光;草本植物如芭蕉等生長茂盛,形成多層次的植被結構。
(2)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下植被也較豐富,常見有竹子、山茶花等灌木,以及一些耐陰的草本植物,整體植被層次分明。
(3)溫帶落葉闊葉林:林下植被隨季節有明顯變化,春季可能有較多的草本植物如蒲公英等迅速生長,冬季則部分草本枯萎,林下植被相對稀疏些。
(4)寒溫帶針葉林:林下植被相對較少,多是一些適應寒冷、陰暗環境的矮小草本植物和苔蘚、地衣等。
三、林下植被的生態功能
1.保持水土
林下植被的根系能固著土壤,減少雨水對土壤的沖刷,防止水土流失,尤其在山地森林中作用顯著。
2.涵養水源其可以攔截地表徑流,使雨水緩慢下滲,補充地下水,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利於維持區域水資源平衡。
3.調節氣候透過蒸騰作用等,調節區域性的溫度和溼度,使森林內的氣候更加宜人,也對周邊區域氣候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4.提供棲息地為眾多動物、昆蟲等提供了棲息、覓食、繁殖的場所,豐富了森林的生物多樣性。
四、林下植被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1.林業生產
在林業經營中,合理管理林下植被很重要。適度保留林下植被有利於維護森林生態平衡,促進樹木生長;但如果林下植被過於茂密,可能會和喬木爭奪養分、水分和光照,這時就需要進行適當清理。
2.生態旅遊
林下植被豐富的森林往往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遊客可以欣賞到多樣的植物景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但旅遊活動也需注意保護林下植被,避免破壞。
3.中藥材採集
部分林下植被是中藥材的重要來源,如林下的人參、靈芝等。但過度採集會破壞林下植被生態,影響其生態功能,所以要合理採集並注重保護。
#01 層雲
層雲,氣象學術語,是指雲體均勾成層,呈灰色,似霧,但不與地接,常籠罩山腰,主要由小水滴構成,為水雲,厚度一般在400-500米之間;雲底離地面高度常在2000米以下,屬低雲族。層雲又可分成2類:層雲、碎層雲。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02 捲雲
捲雲,屬於高雲族。它有時產生在能生成雲的最高高度上,雲底一般在4500至10000米。它由高空的細小冰晶組成,且冰晶比較稀疏,故云比較薄而透光良好,色澤潔白並具有冰晶的亮澤。捲雲按外形、結構等特徵,分為毛卷雲和鉤捲雲、偽捲雲、密捲雲四類。
#03 卷積雲
卷積雲雲塊很小,雲體呈白色細鱗,片狀,有時部分雲塊呈絮狀、堡狀或者莢狀,常排列成群或成行,像水面上的小波紋,多數雲塊的視角小於1°,邊緣有纖維結構。卷積雲只有1類。卷積雲的雲底高度一般在4500~8000米的高空,有時與捲雲高度相同,屬於高雲。雲體常呈白色,無暗影,暗夜呈灰黑色,雲塊很薄,能透過日光、月光和較亮的星光。
#04 積雲
積雲是由水滴組成,但有時可伴有冰晶,它主要是由空氣對流上升冷卻使水汽發生凝結而形成的。因此,積雲的外形特徵與空氣對流運動的特點緊密相聯。
#05 高積雲
高積雲在約2000~5000米的高空逆溫層下面,冷空氣處於飽和條件下而形成的,由水滴或過冷水滴與冰晶混合組成。日、月光透過薄的高積雲,常由於衍射而形成內藍外紅的光環或華。高積雲主要分為透光高積雲、蔽光高積雲、莢狀高積雲、積雲性高積雲、絮狀高積雲和堡狀高積雲。
#06 層積雲
層積雲在海洋環境下,雲層底部距地面達150~600米;在冷鋒後和靠近湖區,雲底高度約為600~1500米;在其它地區,尤其是積雲擴散形成的層積雲底部高度可達900~2000米。層積雲的厚度一般從幾百米到二千米。層積雲全球皆會出現,尤其在涼爽的海洋和沿海地區,但在乾燥地區較為少見。
層積雲主要分為透光層積雲、蔽光層積雲、積雲性層積雲、莢狀層積雲、堡狀層積雲5種。
#07 卷層雲
卷層雲是指白色透明的雲幔,有絲縷狀結構或呈均勻薄幕狀,可以部分或全部遮蔽天穹,常伴有暈。卷層雲屬又可分毛卷層雲和薄幕卷層雲(又稱勻卷層雲)。
#08 高層雲
高層雲雲體均勻成層,外觀或平淡無奇、或呈纖維狀,呈灰白色或灰色。雲層較厚,多在1500~3500米之間,雲底部常出現條紋結構,一般延伸覆蓋近幾萬平方千米的天空,常由小水滴和冰晶混合構成。
高層雲某些部分雲層較簿,可顯露出太陽或月亮,透過它看太陽或月亮像隔著一層磨砂玻璃。雲層非常薄時,高層雲可在太陽或月亮周圍形成白色或彩色的“冕”或“華”。雲層較厚時,觀測不到日、月位置。
#09 雨層雲
雨層雲雲底很低、漫無定形,雲體均勻成幕狀,雲層很厚,一般厚度為4000~5000米,能遮蔽日、月,呈暗灰色,雲底經常出現碎雨雲。雨層雲覆蓋範圍很大,常佈滿天空。
雨層雲是鋒面雲系中最靠近鋒線附近的雲層,它的厚度最大,雲低高度一般在1200米以下,雲頂高一般為6000~7000米,有時可達10000米以上。雲厚常達4000~5000米。
雨層雲籠罩在空中,意味著4小時之內會有降雨,通常會持續幾個小時。
#10 積雨雲
積雨雲,雲體濃厚而龐大,垂直髮展極其旺盛,遠看很像聳立的高山。雲頂由冰晶組成,有白色毛絲般光澤的絲縷結構,常呈鐵砧狀或馬鬃狀,雲底陰暗混亂,起伏明顯,有時呈懸球狀結構。積雨雲即可產生於氣團內部,也可形成在鋒面上。頂部開始凍結,輪廓模糊,有纖維結構,底部十分陰暗,常有雨幡及碎雨雲。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