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在AI衝擊之下,原本被認為“保值”的白領工作,不斷出現縮減、裁員,反而本不被看好的藍領工作,竟然異軍突起。“選大學還是選職業教育?”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糾結這個問題。那麼那些搶先吃螃蟹的人,都有怎樣的體驗?
文丨田心 編丨Thea
自ChatGPT掀起新一輪人工智慧革命以來,各種關於就業市場的可怕預測就沒斷過。更可怕的是,還真不是危言聳聽。今年,就連被公認是創新引擎和經濟支柱的美國科技行業,也已經裁掉了12萬多人。
至於新增崗位,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截至7月最後一週,職位空缺數量驟降至770萬個,為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求職申請數量增長速度,卻是職位空缺數量的四倍。
老闆們能省則省,能裁就裁。一通操作下來,“人類在AI面前節節敗退”的劇本,直接懟到了即將步入職場的大學生面前,實在讓人心驚。
不過,這些討論,大部分都集中在人工智慧對白領工作的影響上——修空調的、裝暖氣的、執行光纖和鋪設電線的人呢?
事實上,與整體勞動力市場的疲態、白領崗位日益緊縮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藍領正值火熱。
出人意料的是,跟白領工作在人工智慧面前的搖搖欲墜不同,藍領行業正在逆勢而上。
根據金融資料平臺PitchBook的資料,自 2022 年以來,私募股權投資者已收購了近 800家暖通空調、管道和電氣公司。這還不是全部,還有很多小規模收購、或賣家的隱私需求沒有被追蹤,實際數字可能要更高。
《華爾街日報》援引了PitchBook資料的報道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資本。哪裡有資本,哪裡就有機會。這股投資熱潮在美國創造出一批新的成功故事:拎著工具箱幹活的藍領們,不少都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
孩子們從小就被告知:攻讀昂貴的學位,才能獲得理想的工作和體面的生活。可是現在,故事的走向,似乎真的不同了。
資本加持,藍領成“新貴”
Rick Walter原本只是經營著一家普通的暖通空調公司,直到私募基金找上門來。這筆交易不僅讓Walter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收益,公司也被推向了另一個高度。
在新東家的運營下,公司年收入從3000萬美元增長到7000萬美元。至於Walter本人,他保留了25%的公司股份,繼續擔任總裁,還用出售公司股份的收入在科羅拉多州買下一處度假房,準備和家人在那裡開啟退休生活。
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越來越多的美國私募股權投資者著眼於暖通空調、管道、電氣等家居服務技術型公司,一場收購潮正在這個行業悄然展開。
小型公司,直接買下來,收購價格通常在100萬美元以上;規模大一些的,就買下大部分股份,而這些公司的平均估值則有2000萬美元左右。
單是暖通空調這一細分領域,對比五年前,專門投資這類公司的私募投資者就增加了兩倍多。
圖源:Forbes
資本當然是逐利的,那麼,為什麼是這些傳統的技術服務行業呢?
首先,暖通空調、管道和電氣服務屬於必需品,即使在經濟低迷時期也有穩定的市場需求。
同時,這類服務往往具有緊急性,客戶在急需維修時難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為企業提供了一定的議價優勢。
另外,這個市場還很分散。即便是行業裡最大的企業,市場份額也就2%左右。對資本來說,這尚屬一片“藍海”,打造一個全國性品牌的機會就擺在眼前。
再加上,極端天氣讓制暖/ 製冷系統磨損加快、使用壽命縮短,而新的節能標準也推動了裝置更新改造的需求。
這些因素都讓暖通空調行業的發展前景格外看好。
資本的湧入給行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開始重新審視這些曾經被認為是“不體面”的工作。
“藍領工作”谷歌搜尋指數
圖源:Business Insider
過去,修空調、裝管道這樣的藍領工作,總被看作是那些上不了大學的孩子的“退路”。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大學學費越來越貴,學生貸款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就業市場動盪不安。相比之下,這些技術工種不僅能保證穩定的收入,還可能成為創業致富的跳板。
正如一位投資人所說:“你不必非得去矽谷,也能獲得成功的事業和創業的機會。”
有意思的是,這兩年看起來,華爾街金領的前景,沒準兒還不如這些藍領小企業主們來得廣闊。
歸根結底,市場都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現在,私募基金正在瘋狂收購小型技術公司。一家經營得不錯的小公司,轉手一賣就能值好幾百萬美元。
那麼,與其花大價錢去商學院讀書,畢業後在收購公司做個職員,還不如去技校學門手藝,自己開家小公司做起來,到時候轉手賣給那些商學院畢業的人。
需求激增
年輕人奔赴藍領崗位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藍領工作都能提供相同的機會。而且,不同崗位之間的薪資差距,比白領工作更大。
比如說,在美國,木工每年能賺4.2萬美元,電工能賺6.8萬美元,而電梯維修工的收入可以超過10萬美元/ 年。
參考美國勞工統計局2023年5月的資料(截至目前的最新資料),全職業平均工資是6.5萬美元。
美國平均薪酬最高的藍領工作
圖源:Pro Tool Reviews
但在美國年輕人看來,這也意味著更多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機會。
一直以來,這些技術行業就面臨著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疫情期間,老師傅們提前退休,缺口就更大了。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自 2020 年 4 月以來,建築、製造、運輸和倉儲等行業增加了 450 萬個就業崗位,而專業服務和資訊行業增加了 410 萬個就業崗位。在這些就業核算中,藍領行業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白領行業。
年輕人要是幹這行,基本不愁找工作,跳槽加薪的機會也不少,現在,有能力的甚至可以自己開公司了。
反觀白領市場,就業市場比前幾年要更為嚴峻。自2022年以來,數十萬人被解僱,其中許多人擁有學士和碩士學位,科技工作也相對稀缺,“知識型員工崗位快速減少”已成既定趨勢,工資增長也漸漸觸了頂。
而AI的到來,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前面說到,美國整體勞動力市場新增崗位數量大幅降低,而新增崗位中最多的,也是藍領工作,白領就業增長明顯放緩。
工資資料公司ADP最近的統計顯示,需要大學學歷的工作崗位數量已經跌破2019年水平。這份覆蓋了美國31,000家公司、超過1600萬名員工的報告還發現,情況對20多歲的年輕人特別不利。
一方面,他們很難找到入門級工作;
另一方面,資深員工留在原有崗位,進一步減少了市場上的職位空缺。
兩相對比之下,美國年輕人開始“用腳投票”。
ADP研究所的資料顯示,過去五年,20 歲出頭工人的藍領就業份額增長速度快於 25 至 39 歲工人。
線上服務平臺Thumbtack的報告還發現,93% 的 Z 世代畢業生和 80% 的受訪家長表示,學習一門熟練的技術比上大學更能實現經濟保障。
市場倒逼轉向中的教育
說到藍領工作,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還停留在又髒又累的印象裡。但現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這樣的新興產業裡,傳統的藍領崗位正在向高技術含量的工種轉型。
16歲那年,Morillon在亞利桑那州一所高中選了堂汽修課。她一下子就愛上了在引擎蓋下襬弄零件的感覺。
於是,高中畢業後,她沒去讀大學,直接選擇了阿文代爾的通用技術學院,花了一年時間學習汽修技術。
整個課程要花3.3萬美元,教會她診斷車況、拆裝發動機、修理剎車系統等技能。扣除1.5萬的獎學金,實際上只花了1.8萬——這還不到普通美國大學生讀本科的三分之一。
一畢業,她就進入了特斯拉,先是做服務助理,不到一年就升為技術員。後來跳槽到了Lucid Motors,現在年薪能拿到7.8萬美元。
普通汽車技術人員的年薪約為 5.7萬美元,但經驗豐富的從業者收入可以高達 10萬美元。Morillon估計到 30 歲時就能達到這個收入水平。
這個職業路徑下,Morillon比同齡人更快地實現了財務目標,包括在 24 歲時購買了第一輛汽車和一套房子。
職業選擇的變化,帶動了教育選擇的轉變。2019 年至 2024 年春季期間,美國本科學生入學率下降了3.6%,副學士學位(相當於大專)學生入學率下降了 15.9%,而職業教育入學率,卻上升了 4.6%。
學徒制培訓也在復興。企業等不及學校培養人才,乾脆自己上手帶新人。對年輕人來說,這也是條好路子:進公司就能邊學邊賺錢,學成了直接轉正,比起貸款上大學、揹著一身債拿文憑,實在划算得多。
根據美國聯邦資料以及城市研究所勞工經濟學家、美國學徒制聯合創始人Robert Lerman的說法,在過去十年中,美國高校入學率下降了約 15%,而學徒人數卻增加了 50% 以上。
像建築和電氣維修行業,學徒制一直是培養新人的主力。近年來,這種模式更加靈活了。最大的建築行業組織 ABC (Associated Builders and Contractors),不僅教學徒技術,還手把手教如何管理專案,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施工隊長。
眼見如此,傳統四年制大學也無法作壁上觀了。
東北大學先人一步地轉向更加註重職業發展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學術課程的同時,獲得長達 18 個月的全職帶薪工作經驗,從而提高他們之後找到工作的機會。
布朗大學對其職業中心進行了改組,將顧問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從 13 人增加到 28 人。職業指導員進入學校領導層,並從學生進校第一年起就開始提供職業諮詢。
威廉瑪麗學院在其新的五年計劃中承諾幫助學生“從第一份工作到最後一份工作都取得成功”......
雖說從這些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真正會去幹技術工種的可能並不多,但各大學紛紛改革課程設定、加強職業輔導,就是看到了實用技能教育的價值。
而這也恰恰說明了一個變化:在這個時代,務實的職業技能教育和傳統的學術培養,已經不再非此即彼。
這一代孩子
何去何從
儘管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示,大學學位並非獲得成功或高薪的必要條件,但如果將問題簡化為"要不要讓孩子放棄大學讀職校",恐怕很少有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一方面,藍領工作確實存在著難以迴避的挑戰。暖通工人每天需要爬高走低,電工常常要鑽入狹窄的空間,管道工有時甚至要在惡劣天氣下戶外作業。長期的體力勞動可能帶來職業傷害,不規律的工作時間也會影響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藍領行業也確實帶來了新的機遇。不少藍領工種都在向更高技術含量方向發展。比如智慧家庭的普及帶來了新的技術要求,安裝和維護工作不再侷限於簡單的線路維修,而是需要更系統的專業知識。有些專案的複雜程度,甚至不亞於編寫計算機程式。相應地,技術門檻和預期收入都很可觀。
咱們中國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學,最好能留學深造,將來做一份體面的工作。不過,看看美國藍領行業的年輕人們,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01
看技能,不看文憑
2016年,IBM前執行長Ginni Rometty提出了“新領”的概念。
當時, IBM 在招聘網路安全職位時遇到了困難,Rometty認為,部分原因是過時的標準要求應聘者必須擁有大學學位,結果“忽略了一大批合格的、可用的候選人”,選進來的反而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實操技能。
“新領”工作需要高階技能但不一定需要高階學位,尤其是在人工智慧、網路安全、電動汽車和機器人等新興高科技領域。
雖然這些工作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藍領的範疇,但都在說明同一個道理:現在,真正的競爭力不在於所謂的職業類別,而在於是否掌握了一項高含金量的專業技能。
畢竟,技術在變,工具在變,但解決問題的能力永遠不會過時。
02
不讀大學也可以職業成功
每個孩子的興趣和天賦都不同,有些孩子天性更適合動手實踐,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裡面對電腦,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CNBC採訪的一位年輕人Gallagher,從 12 歲起就開始幫鄰居修剪草坪,每次掙 35 美元。四年之內,這項課餘副業每年為他帶來超過 5 萬美元的收入。
高中畢業後,他選擇放棄讀大學,全心經營自己的園林綠化公司。現在,他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100 萬美元。
與其讓孩子硬走"別人家的路",不如支援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03
創業並非遙不可及
創業並不是精英人士的專屬,尤其是藍領行業,“一臺二手割草機、一把橡膠掃帚和一個水桶,再加上敲門提供服務的勇氣”就有可能開啟局面。
在注意到父母和朋友安裝和清潔颶風百葉窗有多麼困難後,丹尼爾斯看到了商機。於是,從 16 歲起就開始用高壓水槍清洗鄰居的車道、柵欄、排水溝等,認為這是一份“有趣的暑期工作”,在他22歲的今年,這已經發展為一家成熟的小公司。
創業機會往往源於發現並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勇氣和行動力比資源更重要。其實機會就在我們身邊——鄰居家的雜活、街坊的小困擾,都可能是創業的切入點,不如讓孩子從打零工開始培養商業嗅覺。
這年頭,工具箱也許比文憑更值錢。開啟思路,讓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兒,無論是鑽研程式碼還是修理空調,都有機會闖出一片天。畢竟,成功的路子本就不止一條。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瀏覽)
1. Forbes: The Great Tech Reset: Unpacking the Layoff Surge Of 2024, Emil Sayegh, Aug 19, 2024
2.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merica’s New Millionaire Class: Plumbers and HVAC Entrepreneurs, Ping Chen, Oct. 12, 2024
3. Sherwood: Why PE is cutting multimillion-dollar checks to plumbers, Jack Raines, Oct 15, 2024
4. Forbes: Private Equity Is Taking on The Skilled Trades, Jack Kelly, Oct 17, 2024
5. Forbes: Private Equity Is Coming for Your AC Repairman, David W. McCombie III, Jul 16, 2024
6. Fox Business: Gen Zers are catching the wave of blue-collar jobs that AI cant take, tech CEO says, Agustin Hays, April 28, 2024
7. Business Insider: Blue-collar jobs are booming. White-collar jobs, not so much. Juliana Kaplan, May 15, 2024
8. CNBC: Meet the Gen Zer’s skipping college to take blue-collar jobs and launch trade businesses: ‘One of the smart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Morgan Smith, Aug 29, 2024
9. Fast Company: AI’s blue-collar revolution: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for the future, Mark Minevich, March 27, 2024
10. MarketWatch: As younger Americans seek opportunity in blue-collar jobs, some overlook the pitfalls, Venessa Wong, Oct. 22, 2024
1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ore Students Are Turning Away from College and Toward Apprenticeships, Douglas Belkin, March 16, 2023
12. ADP Research: Gen Z prefers blue-collar jobs. Or does it? Sam Adieze and Ben Hanowell, August 27, 2024
13. Pro Tool Reviews: 2024 US Trade Report, Clint DeBoer, May 28, 2024
14.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ore Students Are Turning Away from College and Toward Apprenticeships, Douglas Belkin, March 16, 2023
15. Boston Globe: Northeastern completely reinvented itself. Here’s what that could mean for higher ed as a whole. Hilary Burns, August 9, 2024
16. The New York Times: Wanted: ‘New Collar’ Workers, Lora Kelley, Dec 29, 2023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