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鹽沼,也稱為鹽田或鹽湖,是一種特殊的地理環境,其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的鹽鹼土壤和高鹽度水體的影響。鹽沼通常位於海岸線附近或內陸的低窪地區,常年保持溼潤狀態。在這個獨特的環境中,鹽生植物和適應鹽度高的生物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
一、概念
鹽沼是地表過溼或季節性積水、土壤鹽漬化並長有鹽生植物的地段 。
二、形成條件
1.氣候乾旱或半乾旱:降水少,蒸發量大,利於鹽分積累。如烏尤尼鹽沼深居內陸,氣候乾旱,長期蒸發導致鹽分積累 。
2.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水流匯聚,鹽分易聚集。如松嫩平原西部,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易形成鹽沼 。
3.有鹽分來源:可來自海洋、鹽湖或地下鹹水等。海濱地區的鹽沼,鹽分多來自海水侵蝕和潮水進退 。
三、分佈地區
1.海濱地區:如歐洲西北部海濱、北美東部海濱潮間帶等 。
2.乾旱或半乾旱的草原和荒漠帶的鹽湖周邊或低溼地上:如中國西部的柴達木盆地 。
四、主要型別
1.鹽角草群落:中國的鹽角草群落總蓋度可達90%,常形成單優勢種群落 。
2.鹼蓬群落:在西北內陸,鹽地鹼蓬和角果鹼蓬往往形成純群落 。
3.蘆葦群落:分佈於鹽沼的蘆葦多為矮生型,常伴生有鹼茅等 。
4.米草群落:分佈於海灘,為海濱先鋒植物,如中國從英國引進的大米草群落 。
五、生態功能
1.維持生物多樣性:為許多珍稀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如烏尤尼鹽沼有千年仙人掌、粉紅火烈鳥等 。
2.調節氣候:透過蒸發和植被蒸騰作用,調節區域性氣候,影響氣溫和降水。
3.淨化水質:植物可吸收和分解汙染物,起到淨化水質作用。
六、面臨問題與保護措施
1.面臨問題:人類活動如圍墾、過度開發資源、汙染等,導致鹽沼面積縮小、生態功能退化。
2.保護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現存鹽沼生態系統;對已破壞的鹽沼進行生態修復等 。
七、高考考點
1.鹽沼形成條件類
(1)烏尤尼鹽沼曾是汪洋大海,後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因深居內陸、氣候乾旱、蒸發強烈,長期蒸發致鹽分積累,且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河流注入水量少、稀釋能力弱,最終形成鹽沼。
(2)松嫩平原西部地勢低平,松花江等構成向心狀水系,地表水排洩不暢,地表徑流將鹽分帶入沼澤,加之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於夏季,春、秋、冬季蒸發旺盛,鹽分不斷累積,形成鹽沼。
2.鹽沼生態環境類
(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鹽沼是指含有大量鹽分的沼澤地帶。烏尤尼鹽沼滷水中含有幾乎佔有世界一半鋰金屬資源。從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天空之鏡”景色的形成原因。答案為海拔高,大氣能見度好;地勢平坦開闊,鹽沼面積寬廣,視野開闊,形成水天相連的景觀;晴天多,風力小,湖面平靜;湖底鹽殼為白色,水質清淺,倒影成像質量高。
(2)鹽沼屬於溼地,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阻擋沙漠擴張的生態價值,還具有提供鹽等產品、提供牧草、旅遊觀光等經濟價值。
3.鹽沼開發利用與保護類
(1)烏尤尼鹽沼的開發利用問題,每年7月-10月為烏尤尼鹽沼的乾季,1-3月為溼季,所以1-3月不適宜曬鹽;鋰礦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大規模開發鋰礦會造成資源枯竭;大力發展鹽化工產業會造成當地環境汙染,而利用鹽磚建房,發展旅遊業則是較為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
(2)柴達木地區鹽沼面臨萎縮,主要是因為河流中上游工農業、生活用水增加,導致入湖水量減少,對此應合理調配流域內水資源,協調生產、生活與生態用水的關係,同時加強對鹽沼的生態保護與修復。
沙壩是一種沿海或河口地區常見的地貌。
從形態上看,它是長條形的堆積體,一般與海岸平行分佈,寬度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長度能達到數公里甚至更長。在高度上,其頂部可以高於海平面,也可能有部分在水下。
從物質組成來講,主要是由泥沙(沙粒和黏土)等沉積物構成。這些沉積物來源於河流輸入、海岸侵蝕以及海洋生物的殘骸等多種途徑。
從形成位置來說,沙壩多見於河口、海灣或者開闊海岸等位置。比如在河口處,河流攜帶的泥沙和海水相互作用堆積而成沙壩;在開闊海岸邊,海浪的堆積作用促使其形成。以下是高考地理中關於沙壩的相關內容。
一、什麼是沙壩?
1.形成原因:主要是海水堆積作用形成 。當波浪向岸運動,泥沙平行於海岸堆積,剛開始形成水下堆積體,當水下堆積體高於海平面時便形成沙壩 。
2.分佈位置:多分佈在沿海地區及河口、潟湖等附近 。
3.地貌特點:在平面上呈現長條狀,長可達數公里,寬可達數百米,頂部一般出露水面 。
4.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海岸帶具有保護作用,能減輕海浪對海岸的侵蝕;沙壩會阻隔海水與潟湖的水體交換,影響潟湖的生態環境和水文特徵;影響沿海地區的航運和港口建設,可能會改變水流方向和形成淺灘阻礙航道 。
二、沙壩的形成條件
沙壩主要是由海水堆積作用形成的。
當海浪向岸運動時,會攜帶大量泥沙。在近岸淺水區,海浪速度逐漸減慢,其搬運泥沙的能量也隨之降低。泥沙便會逐漸沉積下來,首先在水下形成堆積體。隨著時間推移和泥沙的持續堆積,當堆積體的高度超過海平面,就形成了沙壩。
在一些河口地區,河流也會參與沙壩的形成。河流攜帶泥沙入海,在河口處與海水相互作用。河水和海水的流速變化、相互頂託等因素,使得泥沙更容易沉積,促進沙壩的形成。
另外,沿岸流(平行於海岸的水流)也在沙壩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一定作用。沿岸流可以將泥沙沿著海岸搬運,使泥沙在合適的位置堆積,有助於沙壩的增長和維持其形態。
沙壩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海浪堆積
(1)海浪向岸運動過程中會攜帶大量的泥沙等碎屑物質。當海浪進入淺水區,受到海底摩擦的影響,流速逐漸降低。
(2)海浪能量減弱使得其搬運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開始在近岸的海底沉積,形成水下沙堤。
(3)隨著沉積作用的持續進行,水下沙堤不斷增高、加寬,最終露出水面,形成沙壩。
2.河流與海水共同作用
(1)在河口附近,河流攜帶大量泥沙注入海洋。河水與海水相遇,由於兩者密度、流速等不同會產生頂託作用。
(2)這種頂託作用使泥沙在河口前緣大量堆積,為沙壩的形成提供物質基礎,逐漸堆積形成沙壩。
3.沿岸流作用
(1)沿岸流是平行於海岸的水流,它能夠搬運泥沙。當沿岸流的流速因地形或其他因素髮生變化時,例如遇到海灣、岬角等地形使流速減慢。
(2)泥沙就會在這些地方堆積,從而促使沙壩的形成,並且沿岸流還可以使沙壩在沿岸方向延伸。
三、沙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沙壩對海岸帶生態環境有多方面的影響。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一方面,沙壩具有保護作用。它能夠削弱海浪對海岸的侵蝕力量,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海浪在衝擊沙壩時,能量被消耗,使得其後側的海岸免受強烈的侵蝕,為海岸邊的沙灘、溼地等生態系統提供相對穩定的地理環境,有利於海灘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棲息,像一些貝類、螃蟹等生物可以在相對平靜的海岸帶環境生存。
另一方面,沙壩會改變海水的流動情況。沙壩的存在可能阻隔或減緩近岸海水與外海海水的交換。這會使得被沙壩圍繞的潟湖等水域鹽度發生變化,可能會因為淡水注入和海水交換不暢而鹽度降低。鹽度的改變會影響到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進而影響整個食物鏈。同時,這種水流的改變也會影響魚類的洄游通道,一些洄游魚類可能無法順利到達繁殖地或者覓食地,使得海岸帶魚類的種群數量和分佈發生改變。
此外,沙壩的堆積還可能掩埋一些近海的珊瑚礁或者海草床等生態系統,破壞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