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算一條簡單的數。
2023年,廣州小學入學27.2萬人,較2022年多了約6萬人,達到適齡入學人數的峰值,並在2024年迎來拐點,入學人數開始驟減。
圖源:南方都市報
峰值過後,因為比起拐點更值得重視的是,拐點之後的入學人不是緩慢下降,而是快速減少至約11萬人左右。緩慢下降可以逐漸調整,但一年增加6萬,然後連續兩年後又回到原點,並且持續下降到11萬左右,這樣的劇烈波動對於教育部門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
短期內必須大幅增加學位,對財政而言是很大的壓力。學位加上去後又在短短兩三年內迅速砍掉,並且是砍掉更多,更是難上加難。
我們說回中考。可以推斷的是,小學入學高峰的9年後,也就是2032年,很可能也將會是廣州市中考人數的峰值,其後呈現下降趨勢。
幾年前,廣州市參加中考的人數在9萬左右,今年已經增加至13萬(實際畢業生在16萬以上),並且會在未來8年內持續增加。2032年,今年小學入學的27.2萬人,因為各種原因(尤其是“勸退”)打個八折,參加中考的人數也會達到21.8萬。
這個資料什麼概念。援引廣州市教育局局長陳爽在今年十月份的發言:“今年廣州增加了超1萬個高中學位,全市普高招生計劃達80416個,約佔報考人數的62%,較去年提高5.6%。”
如果按照屆時21.8萬的中考人數,加上今年62%的招生計劃來算,則2032年全市需要有13.52萬個高中學位,比現在增加55000個!
這五萬多個高中學位的的增加值哪裡來?參照今年新增的1萬個學位,那就是公辦+民辦+綜合高中+中外合作辦學。其中,公辦和綜合高中用的都是公家資源,必然是香餑餑,今年1100個綜合高中計劃100%錄滿,公辦計劃也在補錄100%錄滿,並且分數線不低。
但是,公家資源總是有限的,尤其是趕上這幾年大環境不咋滴。儘管已經很努力了,新校區哐哐一頓建,各區也在擠牙膏搬地要求本區區屬高中稍微擴招一丟丟,哪怕只是二三十個也好。但對於巨大的學位缺口,公辦補充依舊是杯水車薪,剩下的只能夠是民辦補充,噢不,應該是民辦+國際來補充。
所以,民辦學位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
上圖是我在今年志願填報關鍵階段的分析文章: 中的資料分析。當時我就認為民辦將會遇冷,只要你能接受民辦,大膽報根本不慌,招生計劃落實後更堅定了我的想法,於是寫了這篇文章。
最後的結果也印證了我的觀點。在第四批錄取結束後,官方通告是這麼描述的:
民辦高中(不含公費班)和中外合作辦學專案的錄取最低分數比2023年普遍下降,總體計劃完成率為63.55%(其中民辦為64.95%、中外合作為52.25%),剩餘計劃為6220個(其中民辦計劃5320個、中外合作計劃900個)。
而在補錄結束後,官方通告是這麼說的:
78條普通高中補錄計劃完成率100%,民辦普通高中和中外合作辦學專案補錄志願填報熱度不高。
民辦都遇冷了,中外合作辦學更是一言難盡。上個月我就寫了一篇概況,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點開看看,這裡就不展開了。
接下來十年,“公辦擠牙膏,民辦扛大旗,國際湊個數”大概就會是廣州市高中階段錄取的主旋律。
即將扛大旗的民辦高中,一方面將迎來黃金時代,另一方面也卷得離譜,改日再深度聊聊我眼中這些民辦高中的發展。
一邊是廣大家長們希望高中錄取率有所提升(或者至少保持穩定),一邊是客觀存在的適齡學生人口的變化曲線,二者註定是矛盾的,換誰做都難,註定是個要被罵的崗位。
咋辦?一方面竭盡所能,調動名校集團資源,新建、復建學校,後期把部分給小初的資源給到高中,利用好社會資本(民辦)的力量,我們應該看到相關部門的努力。
另一方面適當地減少一下分母(暗地裡讓部分人不參加中考),在資料上粉飾粉飾(把中外合作辦學納入中考招生計劃,30萬一年的民辦高中學位招他個1000人),錄取率只統計招生學位(而不是實招人數)佔中考人數的比例等等,也能夠理解。
作為家長和學生,就不要逃避現實了,自古以來,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有競爭,想過得更好就要競爭得過別人。你可以選擇自己能接受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唯獨抱怨毫無用處,事物的發展不因你的抱怨而有絲毫改變,你只能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