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和仲由都是孔子的弟子,但兩人性格和才能不同,孔子對二人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即“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內斂謹慎,易退縮,遇事孔子會鼓勵他大膽進一步;仲由豪放勇敢,但易衝動,孔子則引導他慎重地退後一步。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從尊重人的個性差異的角度,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到了近現代,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班級授課制的實施,面對一個班級、一個年級的學生們,“因材施教”似乎成為了某種教育理想。分數當前,一套統一的、精準的答案,比抽象的“個性化發展”實際得多。
在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程序中,從理想到現實,個性化教育如何“漸行漸近”?四川天府新區第六小學校(以下簡稱“天府六小”)用一支名為《陽光下的扎塘各》的舞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陽光下的扎塘各》以天府六小第一屆新生裡,一名嘉絨藏族學生為原型,講述了一群出生在川西高原的藏族兒童,在草原上放牧、奔跑、自由生長。隨著時代發展,他們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走向城市,沐浴著陽光,在紅旗下茁壯成長。
舞臺上,藏族孩子們在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下,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舞臺之外,天府六小的孩子們在學校和老師的鼓勵下,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性,攜手找到熱愛的同時,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天府六小開辦於2019年9月,在辦學之初,學校就確定要建立一個不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多元評價體系”,讓不同的孩子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來自阿壩州的藏族孩子扎西(化名),是天府六小的第一屆學生。半學期過去了,老師們發現扎西天真爛漫,身上也有著少數民族孩子獨一份的率真直爽,但在文化科目學習的適應上,卻不如想象中順利。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性,他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現平平,但一定在另一方面擁有特長與天賦。”在天府六小校長張曉蓉看來,老師們需要做的,是找到每個孩子擅長的事情和最近發展區:“教育要在這裡著手,由此激發孩子的活力和自信,從而促進他的全面發展。”
舞蹈,就是扎西的天賦所在——透過日常相處,老師們發現扎西不僅喜歡體育運動,更喜歡跟著音樂跳舞。專業舞蹈編導羅平老師同樣尊重兒童,善於發現兒童獨特的個性,以兒童的舞蹈語言表達童真童趣。於是,一拍即合,她來到六小,並以扎西為靈感,編排出舞蹈《陽光下的扎塘各》。
舞臺上的扎西無拘無束,自由奔放,徹底地享受著舞蹈的快樂。作為主跳,扎西的舞蹈動作比其他小朋友更復雜。但不管排練得多麼辛苦,多麼困難,她也從沒有放棄的念頭。
一支舞跳完,排練室總會響起老師和同學的掌聲。老師們也會藉此鼓勵扎西:“這麼難的舞蹈你都能完成得這麼棒,老師相信你在其他方面也能像這樣不斷地提升!”
走下舞臺的扎西也沒讓老師失望,面對從前提不起興趣的學科,她能夠靜下心來去努力學,畏難情緒變少了,對學習的勁頭一點點提升了。
天府六小始終在積極探索“童心教育”——看見童心、尊重童心、滋養童心。《陽光下的扎塘各》正是這顆理想的種子,在現實的土壤中開出的燦爛鮮花。以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多元的價值評價體系,激發和調動每一個兒童的優勢潛能,促進其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孩子煥發生命活力,散發生命光彩。
幾年過去,扎西已經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舞蹈《陽光下的扎塘各》也火出了圈。
2021年,《陽光下的扎塘各》斬獲第十一屆全國“小荷風采”大賽金獎(小荷之星)榮譽稱號,天府六小獲得“小荷之家”榮譽稱號;2022年,獲得教育部和北京冬奧會聯合主辦的“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國舞蹈總展示暨“迎冬奧倒計時50天舞蹈雲端藝術節”活動一等獎,並在央影片展播;2024年,近四屆約800個小荷風采金獎劇目的100個精品劇目全國巡演活動中,《陽光下的扎塘各》作為四川省唯一一支作品入選,在天津展演。
“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是經中宣部批准,在中國文聯領導下的全國性少兒舞蹈活動,是全國少兒舞蹈界的標誌性高水平賽事。
天府六小童夢舞蹈隊也培養了一大批熱愛藝術、敢於表現、專注堅持想辦法的孩子。
她們攜手走出四川,站上全國舞臺,與來自多個省份的頂尖舞者交流切磋;今年春節,舞蹈隊的孩子們更是參與央視戲曲春晚錄製,與全國優秀藝術家們同臺演出。
成績與榮譽之外,孩子們也收穫了更為寶貴的成長經歷。因為《陽光下的扎塘各》,扎西越來越適應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節奏;另一方面,老師和同學們,乃至家長們也紛紛走進藏族,瞭解藏族,並透過長期的相處,彼此間建立了更加親密的關係。
為了讓孩子們心中的藏族兒童更加形象,編導羅平老師會為孩子們講解藏族的歷史,觀看藏族兒童的相關紀錄片;在長期訓練的過程中,孩子們一起分享零食、一起分享趣事、一起度過難忘的生日,把集體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舞蹈團的爸爸媽媽們也在為孩子們默默付出,送西瓜解暑、帶零食探班、跟隨拍攝全程記錄、隨時解決突發狀況成為家長的常態。
孩子和孩子成為了攜手進步的朋友,老師和家長成為了相互支援的同盟、共同成長的夥伴。張曉蓉既為孩子們感到驕傲,也坦然表示讓孩子們在有愛的氛圍裡發光發熱,是老師的職責所在。
教書,育人,即教育者的職責。
自開校以來,天府六小就引導老師們要有足夠的愛心,願意關注每個孩子。
“所謂‘育人’,首先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張曉蓉解釋道,“孩子不可能今天是‘語文人’,明天是‘數學人’,後天是‘英語人’。老師要去發現孩子作為一個人的獨特性,作為一個人的優長所在。”
這不僅僅關乎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同樣重要的是,孩子,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與同學人際關係建立得如何,老師的態度是絕對重要的因素。
老師如果只盯著成績和分數,將科目學習吃力的孩子視為“差生”,時常給予負面評價,那價值體系尚在形成階段的小孩子只會有樣學樣,在校園這個小小的社會中,給同學貼上負面的標籤。
抓分數、抓成績,每個老師只關注自己科目那一畝三分地,自然是更省時省力的教育方式。但張曉蓉始終相信,“教書+育人”才是關於教育最樸素的正確答案。
教育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2019年至今,天府六小始終以自己的方式,以一種更難的方式,為孩子們打造一處幸福成長的家園,一所激發學習力的學園,一座築夢、圓夢的樂園。
在這裡,孩子們能享受高質量而適合自己的教育,從而去尋找自己,認識世界;在這裡,家長們能看見關於孩子發展的更多可能,然後以更平和的心態與更科學的方式,託舉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