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起敦煌,人們總會想起令人歎為觀止的敦煌壁畫。
維摩詰經變圖區域性,圖片來自敦煌研究院
不知道你是否和小北一樣好奇過,這些神秘莫測的壁畫究竟是如何誕生的?難道只是藝術家靈光一閃揮毫而就嗎?
其實,敦煌石窟的圖式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主題內容是重複的,而藏經洞出土的“草圖”更為我們揭開了整個創作過程。
德國海德堡大學中國藝術史教授胡素馨(Sarah E. Fraser)的《敦煌畫稿》一書,就以嚴謹的學術視角和生動的分析,揭開了壁畫創作背後的秘密。
胡素馨師從高居翰,《敦煌畫稿》曾獲獎無數。(原書名為《視覺展演:唐五代時期敦煌地區的繪畫與粉本》)
壁畫的繪製過程以粉本“草圖”為開端,經由畫師創作最終獲得成品,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胡素馨教授筆下畫師的構思和繪製過程。
一、從“一”到“十二”
看看畫師如何分解場景和人物
兩套白畫(粉本)集:右:韋提希夫人的十六觀,編號為十二;左:韋提希夫人或觀音救八難的故事,編號為五。
敦煌現存的各類題材粉本通常會將示意圖與細節圖分開繪製,上面這幅圖充分顯示了構思對畫師的重要性。
畫稿中,一條豎線將單色粉本大致分為兩部分。在一些高度抽象的人物輪廓旁,從右至左依次標註了數字“1”到“12”。前三個數字寫在規整的長方形榜題內,畫師用榜題框區分各個場景,並以速寫的方式勾勒人物,線條略顯顫抖。
從粉本的畫面結構可以看出,畫師在起草時傾向於將場景分解成若干部分。細節豐富的場景多與大幅壁畫中的敘事部分相關。
垂直分割線的左側有兩列敘事場景,其中一個似乎是追逐場景,另一場景的頂部標有數字“4”,描繪了一個人雙臂前伸襲擊站立之人。
靠近線的一側是編號為“5”的場景。儘管右側編號“12”和“5”的場景構圖並無特別之處,但這些影象顯然是藥師佛、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淨土壁畫的中心影象周圍的敘事場景。
關於這些場景的主題有多種解釋,其中最明確且令人信服的觀點認為,前十二幅描繪的是韋提希夫人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畫面。畫稿右側的人像中有一位跪在佛前祈禱的形象,這是韋提希夫人冥想的標準圖式。
韋提希夫人透過佛陀開示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故事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核心情節之一。
這幅粉本中,畫師將中心主尊影象與兩側敘事場景完全分割,略去整體構圖提示,僅表現片段。相比於最終壁畫的複雜造型與豐富色彩,粉本階段以分割的單元形式進行描摹,反映了創作的隨性和工作流程的片段化特徵。
粉本主要供領頭畫師個人參考,未重視敘事順序,且非用於普及或流通的樣稿,而是突出其獨特的個人風格。
二、分組繪製壁畫
模擬觀看和獲取影象資訊的過程
《金光明經變》草稿(粉本)/大辯才天女和其他信眾
敦煌畫師的創作過程類似於人眼觀看及獲取影象資訊的生理過程,他們將繪畫資訊分為不同單元,在壁面上重現時,觀者需自行將這些分段場景串聯為敘事內容。
透過分段的方式,畫師將對空間和人像的感知具象化,觀眾作為故事的“遊歷者”,會主動尋找標誌著新情節的榜題,從而實現畫面與敘事的貫通。
在《金光明經變》的粉本中,三張粉本均以簡筆畫呈現人物群像,他們雙手合十,虔心膜拜。每一組群像旁都有條形框或長榜題註明右側人物身份。這些禮拜者包括國王、王子、女眾、天王、夜叉及地獄羅剎。
畫師用數字標註這些群像在大幅壁畫構圖中的位置,例如“中,弟三”“中,弟四”“上一”等。這種方式直接指明粉本中的影象在壁畫上的最終位置,無需創作一張等大的完整草稿。
在金光明最勝王經變的壁畫中,畫師將獨立場景分段處理,以便觀者能夠直觀感受具體情節。這種繪畫方式與觀者觀看的視角一致,使繪畫與觀看體驗融為一體。
三、用色粉在牆上留痕
畫師精準複製影象有特殊技巧
刺孔粉本,正面/墨色紙本,有刺孔/9世紀或10世紀
粉本是敦煌壁畫製作中的重要工具,最早可追溯至9世紀,指前期草稿,常採用刺孔施粉技術製作。粉本透過針孔將設計圖案固定在牆面上,畫師使用紅色粉末撲打粉本。
在圖樣表面用針均勻地紮上小孔,製作成刺孔的草稿。畫匠將粉本按順序鋪在牆壁上,並在粉本表面撲打色粉。透過孔眼,色粉在牆上留下了粉點構圖。
藉由刺孔施粉的廣泛使用,窟頂影象規格幾乎相同。佛陀在每幅影象中皆端坐蓮上,頭頂寶蓋;同樣的影象反覆出現。寶蓋與袈裟的顏色和裝飾紋樣不斷變化,又使得畫面呈現出多樣性。
畫師使用有限的孔雀綠、紅、黑、白等顏色,透過改變頭光、身光和臺座上紋樣搭配,營造出多變而豐富的效果,這些變化來自畫師臨場靈光閃現。
千佛圖案:區域性/壁畫/敦煌第196窟,窟頂/文物出版社。
刺孔施粉比手繪更機械化,但是我們不應該認為刺孔施粉無須技巧。用粉撲拍打刺孔之後,整個窟頂佈滿了由紅點組成的網格。如果沒有一位能看懂底稿並知曉如何運用多種顏色的專業畫師,這些粉點將形同虛設。
刺孔粉本證明了專業作坊的存在。這些作坊有一批訓練有素的畫師,他們自如運用工具方法,熟稔工藝流程。幾十年的繪畫創作中,他們摸索出適當的工藝流程和解決方案。
關於敦煌壁畫和敦煌學
你之前有了解和閱讀過嗎
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位優秀留言讀者將獲贈此書
敦煌畫稿:中國古代的繪畫與粉本
[美]胡素馨(Sarah E. Fraser)著
張書彬 王道傑 楊筱 譯
以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65件粉本為基礎,結合壁畫、幡畫及文書,極富洞見地重構了中國中古時期佛教藝術的創作機制
敦煌學入門的必讀書
-End-
觀點資料來源:
《敦煌畫稿:中國古代的繪畫與粉本》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走近“敦煌創作草圖”
遇見跨越千年的傳奇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