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圖片
兒童陪伴師作為新興職業,這兩年來迅速崛起。在當下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家長們往往忙於工作,很難給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引導,兒童陪伴師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與高階育嬰師不一樣的是,兒童陪伴師主要負責2—12歲孩子的成長陪伴以及規劃,包括但不限於日常照料、全英環境、情緒引導、自驅力養成、社交能力培養等。網上有關兒童陪伴師的內容逐漸增多,有些是培訓機構以高薪聘請兒童陪伴師,開出的薪資大多在10000元至40000元之間,甚至“上不封頂”。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兒童陪伴師真的可以取代父母的陪伴嗎?本期細說心語,我們一起來聊聊親子關係的核心,親子關係真的可以被取代嗎?
親子關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社會關係
“親子關係是個體面臨的第一人際關係,也是其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社會關係。同時,親子關係也是家庭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揭陽市揭東第一中學專職心理老師彭晶指出,在心理學中,親子關係被學者定義為以血緣關係和共同生活為基礎的父母以及子女之間透過互動而形成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的形成過程也是子女從父母那裡獲得情感支援的過程,越親密融洽的親子關係意味著越充足的情感支援。
彭晶指出,作為個體最早面臨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首先體現在心理健康方面。大量研究表明,親子關係正向預測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溝通良好、親密融洽的親子關係使得子女對父母有更高的安全依戀,孩子產生精神障礙的風險較低,在情感功能和適應能力方面相對較強,表現出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反,頻繁衝突的家庭環境以及較高的被拒絕、被排斥的親子關係體驗,會導致消極的認知圖式和自我評價的形成,進而可能引發抑鬱、孤獨等心理健康困擾。
其次,親子關係與孩子的問題行為也息息相關。親子關係被視為防止孩子參與不良活動的保護因子。有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情感親密程度是對高中生問題行為最有力的預測因素,氛圍輕鬆、親密度高、情感表達良好的家庭中的孩子不容易產生問題行為,甚至還可能推動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父親在親子關係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有研究表明,父子關係比較融洽的家庭,從兒童期至青春期,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犯罪行為的機率相對較低。
再次,親子關係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的社會人際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愛與被接納,從而建立起情感上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是孩子自信、自尊和社交能力的基礎。同時,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孩子逐漸內化並習得恰當的社會行為、交往模式及價值觀念,培養了與他人協作共處的積極態度。這一系列的成長體驗,有力地推動著孩子社會人際關係的發展與成熟。
陪伴是建立親子關係的基礎
在當今社會,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而親子關係則是家庭中最為重要和基礎的關係之一。“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基石,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東莞市東莞中學專職心理老師胡琰健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健康、積極的親子關係應具備以下幾個核心特徵:
1.深度的情感聯結。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是關係穩固的基石。彼此日常的關愛、陪伴和支援,能夠讓親子雙方都增強對家庭的歸屬感。
2.相互尊重與信任。尊重與信任是維繫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長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而孩子也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自然而然關係不會差。
3.開放與有效的溝通。有效的溝通是叩開孩子心門的鑰匙。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會有“閉鎖心理”,他們緊閉房門但又渴望被聆聽、被理解,一個願意說、一個願意聽才能形成良性迴圈。
4.共同成長與進步。一段良好關係的發展和維持,離不開共同進步。親子關係不應只是單向的教導和服從,而應是雙方共同成長的過程,這樣“家”才會有活力。
胡琰健強調,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並非易事,這需要家長的耐心、智慧和持續的努力。她建議家長可以嘗試以下方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積極陪伴,活動多樣。陪伴是建立親子關係的基礎。家長可以每週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進行各種活動,如閱讀、遊戲、戶外運動、美食DIY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增進親子之間的瞭解,還能讓陪伴摻雜更多快樂和幸福。
2.尊重個性,給足空間。最近,火爆的脫口秀演員付航在採訪中談論起父親的一句話——“付航,你永遠不要只聽我的,因為你聽我的只能成為我,你要大膽去做一些你爸爸從來沒有做過的事,爸爸永遠支援你”。這句話體現了父親開放和支援的態度,這也對付航的成長和成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性格、興趣和需求。作為父母應尊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多給予肯定和支援,必要時適當作一些引導和幫助。
3.少說多聽,開放平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不要急著插手幫忙或說教,而是要多給孩子說話和抱怨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感受和想法。孩子在談話中流露出極端的情緒或“怪誕”的想法時,是洞察孩子內心世界和建立關係的極好機會。父母應保持積極傾聽和開放的心態,當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尊重、關愛和支援,便能逐漸迴歸理性,也更願意開口跟父母溝通。
4.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雖然現在的孩子懂得的道理越來越多,但家長的行為和態度仍然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需要時刻保持學習的精神,不斷進步才能跟上孩子的節奏。同時,在遇到困難時,家長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家庭是有力量的,也會讓孩子在應對困難時學會堅韌和自信。
“兒童陪伴師”不能完全替代父母的角色和職責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請兒童陪伴師的家庭主要是兩種:一是家長工作忙真的沒有時間和條件來陪伴孩子;二是有的家長盲目相信“專業性”,覺得自己做不好就讓“專家”來。在快節奏的當下,很多家長忙於工作,缺少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而兒童陪伴師的出現,恰好滿足了部分家庭對高質量陪伴的需求。但這種“外包父母”或“外包陪伴”的形式,值得家長深思。
胡琰健強調,“兒童陪伴師”不能完全替代父母的角色和職責,“家長仍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責任主體,是主要陪伴者和教育者,兒童陪伴師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加上兒童陪伴師還不是官方認定的職業,其缺乏准入標準和行業監管,可能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更不可過度依賴。”
研究表明,如果親子關係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父母沒有花時間陪伴,孩子可能會體會到人際受挫,產生被拒絕或被忽視等孤獨、痛苦的情緒。漸漸地,他們要麼產生更多的情緒爆發,要麼不再試圖爭奪父母的注意力,與父母疏離。“所以儘管工作忙碌,家長仍應平衡工作與生活,儘量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互動和陪伴,哪怕一個擁抱、一次肯定、一個細微的關注和支援,都可以給孩子帶去力量。”胡琰健提醒道,家長還可以利用週末、假期等時間,與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閱讀或遊戲等,增強親子間的聯結。
對於那些認為自己教育孩子不夠專業的家長,胡琰健建議,可以合理利用陪伴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向陪伴師請教育兒經驗和建議,提高自己的育兒水平。“如果家長在育兒方面感到過於焦慮,也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此外,家長還可以參與家長會、社群活動或加入親子工作坊,與同齡孩子的家長交流心得,共同學習如何更好地陪伴和教育孩子。透過這些方式,家長不僅能夠獲得實用的育兒知識,還能擴大社交圈,為孩子創造更多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
先有良好的夫妻關係才能孕育出健康有活力的孩子
不少教育專家在談論家庭關係時,會指出“在家庭裡,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這句話怎麼去理解呢?與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有矛盾嗎?
胡琰健表示,“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這句話體現了夫妻關係在家庭中具有的特殊重要性,它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和基礎。“夫妻關係的作用不可否認,但這也並不意味著與親子關係是矛盾的。實際上,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
胡琰健進一步解釋道,一個健康的夫妻關係能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下茁壯成長,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同時,夫妻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援也能為孩子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先有良好的夫妻關係,才能孕育出健康有活力的孩子。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忽視親子關係的培養。俗話說,孩子是家庭的紐帶,親子關係反過來也滋養著夫妻關係。家長共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增進夫妻互相瞭解、達成合作的過程。透過關愛、陪伴、溝通和理解,共建一個健康、積極的家庭氛圍,為和諧穩定的家庭關係提供堅實的保障。”胡琰健說。
心事問診
本期答疑老師:
河源碧桂園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張曉
不管別人的目光怎麼樣,你還是你
學生提問:我是一名初一的男生,最近的一次大考,我考了全班第一名,我所在的學校也是全省最好的。可能我的小學並不出眾吧,而且我以往也沒有參加什麼競賽,所以這次我考了第一名,很多同學並不是祝賀和羨慕,而是投來質疑的眼光,似乎覺得我不配。但我捫心自問,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對得起這個成績的。可是面對同學的質疑,我不自信了,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只是這次運氣好罷了。我該怎麼做,才能不被同學的質疑聲影響呢?
張曉:同學,你好!首先恭喜你在大考中取得了第一名,這在全省最好的學校裡脫穎而出,足以說明你對學習的付出和努力。怎麼做才能不受到同學“質疑聲”的影響呢?還記得今年的游泳奧運冠軍潘展樂在面對鏡頭採訪時被詢問巴黎奧運會後越來越多的關注是壓力還是動力,他是怎麼回答的?他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不行,別人怎麼說我也不關我的事,他們給我加油,我也不能真的變快,他們嘲諷我、詆譭我,我也不能真的變慢,一切還得靠自己,我還是我自己!”所以,不管別人的目光怎麼樣或者說了什麼,你還是你!
另外,我們要認識到:能去到全省最好的學校學習,就說明自己很好,很優秀,我們的同學也很好,也很優秀。你本身就這麼棒了,在最好的學校,有最好的學習同伴,從學習的配置上說,就是擁有最好的學習資源了,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成長,你和你的同學都不會平庸,都會變得更好,更優秀!
如果想培養孩子的陽光剛毅之氣父親陪伴+體育活動是法寶
家長提問:我的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我一直希望把兒子培養成一個陽光剛毅的男子漢,可是剛上小學就讓我苦惱不已——兒子不喜歡跟班裡男同學玩!他每天都跟班裡的女同學打成一片,最近我還發現他這麼小就會寫情書了,拿了一張彩紙,寫了“某某,我喜歡你”最後還畫了顆愛心。我真的焦慮了,兒子這樣到底是什麼心態呢?我需要做什麼來引導他多跟男孩子玩?
張曉:我想先跟你分享一下美國心理學家塞爾曼提出的關於友誼發展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3-7歲,無友誼概念。誰跟他接近或在一起玩,誰就是朋友,友誼中尚未有了解或照顧他人的思想和情感。
第二階段4-9歲,單向幫助階段。誰能滿足他的需要,誰就是朋友;不重視朋友的意見,基本上按自己的心願或想法行事;友誼很快形成,但也容易結束。
第三階段6-12歲,雙向幫助階段。有明顯的功利性,表現為能主動擇友,希望以善意的行動證明自己是可信賴的朋友;能評價自己和對方;能互相關照、合作或妥協。
第四階段9-15歲,親密共享階段。這一階段的友誼有強烈的排他性和獨佔性。自己與朋友的共同興趣是友誼的基礎,相互關心和分享成為友誼的標誌。
第五階段16歲以後,最高階段。對友誼的認識深刻而世故;能區分並建立各種不同的友誼,如熟人、同事、社交性朋友和親密朋友等。
讀到這裡,我們大致就明白了孩子的行為是怎麼一回事了。他的行為其實比我們大人想的要簡單得多,也是很多孩子在同伴交往過程中會出現的正常情況。所以,建議家長淡化孩子暫時只和女孩子玩這一行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家長也千萬不要逼著孩子去解釋或者刻意去引導孩子要跟誰玩,這很有可能會讓他的同伴交往行為彆扭或適得其反。
如果家長想多培養孩子的陽光剛毅之氣,可以試試這麼做:
1.父親多參與進來。父親身上本身就具備男性力量,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親可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
2.多參加體育活動。多參加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活動,鍛鍊孩子的競爭、合作意識。
3.經常進行戶外運動。經常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如爬山、徒步、攀巖等,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與挑戰,不輕易放棄。
家教小課堂
賦予孩子發揮創意的空間
譚曉瑩(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心理老師)
碎碎念
創造力是兒童青少年適應環境的關鍵能力之一。創造力強的孩子在面對變化時,更加擅長去思索創新性的解決方法。創造力不僅是天賦,更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能力,父母可以透過營造恰當的體驗活動,促進孩子創造力的發掘和提升。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主要運用的是具體形象思維,父母可以透過營造豐富的體驗活動去發掘孩子的創造力,例如陪伴孩子參加親子藝術創作或親子情境喜劇,帶孩子到戶外觀察不同植物的生長模樣,和孩子一同扮演不同的植物進行有趣的對話等。中學階段的孩子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發展,父母可以營造更具有包容性和自主性的家庭氛圍,允許孩子對生活中的規則事物表達好奇和質疑,並邀請孩子對問題提出解決方式,例如開展一次家庭會議,討論家庭軟裝佈置,邀請孩子分享裝飾佈置的取向和創意。
練一練
“變廢為寶”家庭手工製作
1.材料準備:父母整理家庭當中廢置的物品併購置一些手工製作的基本材料。
2.場景討論:與孩子一同思考討論家庭近期需要添置的物品,以及廢置的物品仍存有的可用之處。
3.手工製作:與孩子一同使用手工材料和廢棄的物品製作需要的家庭用品。
4.分享感受:與孩子相互分享完成製作後的積極感受。
溫馨提示:對比起耐心地為孩子解答問題提供答案,父母可以多進行開放性提問引導孩子對問題進行探索,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廣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