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一、試題思考
(2010年廣東題)三峽大壩下游附近河床某測點,沉積物粒徑的平均值比建壩前大(如圖3示意),其成因是
A.侵蝕—搬運作用 B.搬運—堆積作用
C.風化—侵蝕作用 D.沉積—固結成岩作用
試題分析
圖中可以看出,建壩後與建壩前比,建壩後大壩下游附近該測點河床的沉積物中,顆粒較小的減少很多,說明這些小粒徑更容易被侵蝕後再被搬運走了。題幹中也有沉積物粒徑的平均值比建壩前大的資訊。故推理過程應考慮沉積物粒徑的平均值比建壩前大的最可能原因是流水的侵蝕,不可能是風化或沉積作用。顆粒較小的減少了,也不可能是搬運後的沉積。故選A。參考答案 A。
本題著重考查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河床沉積物的顆粒大小與河流水動力相適應,水動力越強、沉積物越粗,反之沉積物越細。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以後,大壩下游附近河床的沉積物平均粒徑變大,主要原因是由於出庫水體落差大,大壩下游的水流湍急,加之出庫水體含沙量較蓄水前降低,大壩下游河道出現強烈侵蝕,沙、泥甚至較細的礫石被淘瀉一空,留下的只有粗礫。換而言之,大壩下游一定範圍內水動力明顯加強,導致水體挾沙能力遠超過其含沙量,水體未飽和而引起河床侵蝕,侵蝕帶走沉積物中相對較細的組分而留下相對較粗的顆粒。
二、庫區試題拓展
三峽水庫蓄水執行後水位週期性地在 145m 和 175m 間波動,形成水庫消落帶。調查發現,隨著水庫執行,消落帶土壤趨於貧瘠。圖 5 示意三峽水庫消落帶植被生物量、種類佔比和累積淹水時長隨高程變化,據此回答 1~2題。
1.與 145~155 米高程相比,消落帶 155~175 米高程的植被
A.根莖耐淹性更強 B.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
C.群落物種更單一 D.多年生草本優勢更明顯
2.消落帶土壤趨於貧瘠,主要是因為庫區水位的漲落會
A.降低有機質分解速度 B.加快成土母質形成
C.加快土層養分的流失 D.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1.B 2.C
1·題分析
根據圖示可知,與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帶155-175米高程的植被累積淹水時長變短,說明該範圍植被根莖耐淹性更弱,A錯誤;該區域一年生草本植物生物量更多,B正確;該區域生物總量更多,群落物種更豐富,C錯誤;該區域一年生草木優勢更明顯,D錯誤,故選B。
2.題分析
庫區水位的漲落增強了流水侵蝕作用,加快了土層養分的流失,導致土壤趨於貧瘠,C正確。
(2022年江蘇卷)水豐水庫位於鴨綠江上,發電為其主要功能。綠江村位於庫尾的一個半島上,該村形成了季節性淹沒的“水沒地”景觀。下圖為“綠江‘水沒地’照片”。據此回答3~5題。
3.照片中河流對岸裸露帶形成的原因是
A.岸坡崩塌 B.開山採石
C.水位漲落 D.崖壁貧瘠
4.與圖中L線高程接近的地點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月份中,該村“水沒地”淹沒在水下面積最大的一般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參考答案
3.C 4.C 5.C
試題分析
第3 題:
據材料資訊,該村位於庫尾由陸地伸向水庫的半島上,並形成了季節性淹沒的“水沒地”景觀。觀察圖中河流對岸即L線下為消落帶,由於河流季節性漲落導致消落帶週期性露出水面,植被難以生長。選C項。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第4題:
L線應為消落帶上限,顯豐水期的最高水位,觀察圖中丙處是房屋,其建設一定選擇在不被水淹的位置,所以應該接近丙處,故選C項。
第5題:
據材料資訊可知,研究地點水豐水庫位於鴨綠江上,靠近我國東北附近,鋒面雨帶移至東北約7一9月,即東北河流汛期為7-9月,因此選C項。
6.三峽大壩對下游水沙條件有何影響?
三峽大壩蓄水以後,泥沙被攔截在大壩以上的水庫裡,下洩的水流變成了泥沙含量很少的清水,加重了對河床的侵蝕作用,降低了河床,並威脅到河堤穩固與安全;會減緩下游沖積平原和三角洲的淤地造陸過程,引起海水倒灌,河口水質變差。
7.世界上有的國家大江大河上水庫大壩拆除的可能原因是什麼?①大壩使用年限已達到,存在安全風險。大壩因結構老化、設計缺陷或自然災害影響,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維護工程成本太高;例如,1972年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布法羅克里克水壩崩潰,導致123人喪生。這些事故促使人們更加重視大壩的安全問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大壩進行拆除。又有資料顯示,某些大壩的維修費用為拆壩費用的3—5倍,甚至高達10倍。因此,從經濟角度出發,拆除大壩可能是一個更為合理的選擇。③水庫大壩在運營中失去經濟價值,在失去原有的發電、灌溉等功能後,其經濟價值大大降低。這些大壩往往被遺棄,成為廢棄設施。拆除這些大壩可以釋放土地資源,為其他更有價值的專案騰出空間。③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大壩的建設往往會改變河流的自然環境,對水域及周邊生態系統造成破壞。例如,大壩會截斷河流,影響魚類洄游和繁殖;形成的水庫會淹沒兩岸植被和動物棲息地;改變水流速度和水質變差,庫區泥沙淤積等;庫區水位上漲落會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沿岸坡地消落帶植被破壞,沿岸土地鹽磧化等,這些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嚴重影響。③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拆除大壩成為恢復河流自然生態,能更好保護生物多樣性。例如,美國掀起了一股拆壩運動,以恢復河流的生態系統。④ 政策和技術因素政策調整:政府政策的調整也可能成為大壩拆除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些國家可能出於環境保護、能源轉型等方面的考慮,調整對大壩建設的政策導向。技術進步: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一些新的防洪、發電和水資源利用方式可能更加高效、環保和經濟。這些新技術的發展為大壩的拆除和替代方案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援。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