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專業的地理科普平臺
最全面的海量備考資源
1987年,遼寧小夥花18000塊錢買下一塊長滿白髮的石頭,不料半年後頭髮又長出來兩釐米,專家鑑定後有重大發現。
買下石頭的小夥名為田恩宏,老家在遼寧省本溪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前往青島出差,不料卻在一個古玩小攤上看到一個新鮮玩意兒,此時田恩宏根本無暇顧及古玩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而是直直的看向那塊白色石頭。這塊白色石頭乍一看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田恩宏走上前去一瞧,卻發現石頭上長滿白色頭髮,從側面來看,這塊直徑15釐米,高度20釐米的鵝卵石,更像是一個人的頭顱,而並不是普通的石頭。田恩宏當即用手摸了摸,別說,這頭髮觸感真不錯,並不像動物皮毛那般粗糙,只是這柔軟細膩的毛髮,有沒有可能是人工合成的呢?畢竟普通的鵝卵石怎麼可能會無緣無故生長出頭髮呢?攤主見多識廣,自然能看出田恩宏對這塊鵝卵石動心了,於是開口介紹道:“小夥子,這塊石頭可是大有來頭,可別以為這頭髮是後期人工合成的,現在這技術還沒這麼牛,你要真感興趣,價格好商量。”田恩宏自然不信商販的吹噓,多年來蒐集奇石的經驗讓他有一種強烈的直覺,這塊石頭也許並非凡品,田恩宏順手從小販手中拿來放大鏡,眼前的一幕卻讓他大為震驚。
只見這石頭上不僅有柔順的頭髮,頭髮根部也全是黑點,顯然排除人工合成的手段,而且每一根頭髮都堅硬無比,田恩宏暗暗使勁想要薅一根下來,頭髮卻紋絲不動。
就算心裡暗暗稱奇,田恩宏也沒打算將主動權讓給小販,反而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繼續把玩其他的文物,精湛的演技險些騙過行走江湖多年的攤主。
攤主見狀也不繞彎子,衝著田恩宏說:“一口價4萬塊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可田恩宏也不是吃素的,一番據理力爭之後,二人以18000元的價格成交。
上世紀八十年代,萬元戶都是極為罕見的,可田恩宏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將這塊長滿頭髮的鵝卵石買回家,自然引來妻子的不滿,兩人不歡而散。
田恩宏花18000元買了個破石頭的訊息不脛而走,但他本人卻沒做任何辯解,只想儘快研究這個怪石頭有什麼秘密,說不定就能讓妻子回心轉意。
可當時的研究技術手段遠不如現在那麼先進,田恩宏始終沒有破解“白髮魔石”的秘密,轉眼時間來到2005年,就在田恩宏喪失信心之時,事情卻突然迎來新的轉機。
田恩宏驚奇地發現這塊石頭上的頭髮居然又長了兩釐米左右,這下可把他激動壞了,鵝卵石既沒有生長頭髮的能力,也並非能孕育後代的動物,怎麼還會長頭髮呢?中科院得知田恩宏撿到一塊長滿頭髮的鵝卵石,特地派來相關專家檢測,倘若真是什麼古代遺留下來的寶貝,也好保管在博物館裡,但現實卻讓他們失望了。
這塊石頭僅從外表來看根本沒什麼特別之處,無奈之下專家團隊只得進行紅外線光譜分析,在此之前還用顯微鏡進行檢視,總算有了新的進展。
專家發現這塊石頭的毛髮和石頭之間有一層並不起眼的白色物質,判斷應該是碳酸鹽和鹽酸放在一起才會形成的二氧化碳,也可以稱為幾丁質或者角質,進一步的成本分析結果出來後,令在場所有專家都大吃一驚。
因為這是從未見過的物種成分,且這塊石頭上沒有任何細胞結構,也就是說極有可能是海洋中才會生存的動物,而並非是之前猜測的陸地動物。
學者們連夜展開談論和研究,終於給出一個初步答案,這應該是頭盤蟲,頭盤蟲一般會依附於貝殼或者石頭上,一般以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為食,屬於高等無脊椎動物,準確的講,並不是石頭裡長出頭髮,而是海洋生物附著在石塊上不斷生長,才有瞭如今的“白髮魔石”。
頭盤蟲一般生活在淺水區,基本構造就像是一條管子那樣,至於田恩宏所說的白髮魔石,簡直是天方夜譚,這類石頭的形成一般是經過多年的海水沖刷才導致形成卵石,接著頭盤蟲依附在鵝卵石上開始不斷生長。
想來,田恩宏買來時,頭盤蟲還是有生命體徵的,不然也不會平白無故長出近兩釐米的頭髮,大部分地球上的生物體都是由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還有脂肪等組成的,頭盤蟲自身管子裡的水分一旦消失殆盡,自然就停止生長了。長達兩個月的檢測和查閱資料,讓專家們更加確信,田恩宏花18000元買來的頭盤蟲是全新的物種,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屬首例,對於國內研究海洋生物來說也是極大的突破,很有可能會因此發現更多新的物種。田恩宏在瞭解頭盤蟲的重要性後當即決定捐獻給研究所,他深知,這塊白髮魔石留在自己手裡並沒有任何作用,只有留在眾多專家和學者手裡才能有更強的研究價值,對於全人類研究海洋生物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塊奇石如今已經成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內的館藏生物標本,且對它的研究還在進一步地開展當中,之所以能成為標本,也是因為它多次在“全國文化奇石展”當中獲得金獎。
奇石的謎團被一層層揭開,說明不僅研究在逐漸推動,科技手段也在日趨成熟,人類正在一步步靠近海洋,瞭解更多生物的多樣性,對於維護海洋環境也有著不小的幫助。
高考地理,祁連山可謂一個小熱門,全國甲卷、全國乙卷和浙江卷都不約而同地考到了祁連山。其實這並不奇怪,山脈本就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內容,祁連山只是其中的代表。那麼,“山”類試題要怎麼攻克呢?
01
祁連山概況
在進入正題前,先透過下面的思維導圖瞭解祁連山的關鍵知識點。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聽說祁連山這個名字,並不是從地理書上,而是從“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這首漢代的《匈奴歌》裡。
匈奴人,稱祁連為天,祁連山是他們的天山。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中的“天山”,說的就是這條斜臥於青海和甘肅交界處的祁連山脈。
A:祁連山,大山大水
2億多年前,祁連山所在的地方還是一片汪洋,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讓祁連山與一同隆起。作為青藏高原東北側的邊緣,中國的地形在這裡又上了一個臺階。
與同樣作為青藏高原邊界的崑崙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知名山脈相比,祁連山似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兄弟,但它其實一點都不“渺小”。海拔超過4000米的區域佔到了祁連山面積的三分之一,單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26座。
自太平洋上遠道而來的東南季風,裹挾著暖溼的水汽,在祁連山的阻攔下耗盡了最後的力氣:我國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區的分界線,就在祁連山的中部。
沿著祁連山的山體,自東南向西北一路行進,降水逐漸減少,周圍的景色也從森林逐漸過渡到草原,最後是戈壁荒漠,從田園風光,到草原的牧歌,再到塞外的滿目荒涼,讓人豪邁之心頓生。
東南季風,為祁連山塑造了粗獷、壯觀的山谷冰川。肅北老虎溝裡的12號冰川——夢柯冰川,這座冰川長度超過10千米,面積有21.9平方千米,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山谷冰川。在祁連山腹地,總共“流淌”著3000多條冰川,總儲水量達1320億立方米,相當於5個蓄滿水的鄱陽湖,在乾旱的西北,這是不可多得的一座巨型固體水庫。
祁連山的冰川屬於大陸型冰川,這種冰川相對穩定,對氣候變化敏感度低,是河流水量的穩定劑。發育自祁連山的幾大水系,在融雪、雨水和森林涵養的保護下,一年四季從不斷流。
東起烏鞘嶺,西止當金山口,全長約1000餘千米的祁連山,是一條巨人的手臂,它向西握住廣闊的新疆,向南挽起青藏高原,把西部中國和中原地區融為一體。
B:祁連山,時間博物館
說起祁連山,不得不提的是張掖的丹霞和彩丘,這裡屬於祁連山山前的低地地帶,總面積超過500平方千米。
張掖的彩丘,著紅掛綠,就像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仔細觀賞,你能夠分辨出在紅色的主色調外,還有鵝黃、絳紫、青黛、灰綠、淺褐、乳白等多種色彩交織,五顏六色的山體,組成豐富多彩的圖案,彷彿是上天在肆意地潑墨。
彩丘之所以如此絢麗,主要得益於古氣候環境對於岩石形成過程的影響。在距今1.35億-9600萬年的白堊紀到新近紀,彩丘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湖泊,這裡的氣候反覆變化,經常是一時炎熱乾旱,一時又低溫潮溼。在炎熱乾旱時,沉積物的顏色就是紅色和紫紅色,而低溫潮溼時則為黃綠、灰綠、灰黑等顏色。
在彩丘形成的過程中,炎熱乾旱的氣候佔據了主導,所以紅色成為了彩丘的主色調,另外,彩丘的岩石成分複雜,導致其質地鬆軟,整個山體在流水和風力的侵蝕下很容易破碎,這就形成了嫵媚動人的緩坡彩丘,而不是陡峭硬朗的“彩山”。
與彩丘處在同一個地區的,是大片的丹霞地貌,丹霞雖與彩丘演化路徑相似,但它“頂平、身陡、麓緩(山腳下有緩坡)”,與丘狀的彩丘在視覺上很好區分。人們曾經認為,丹霞地貌都集中於熱帶與亞熱帶溼潤區,在乾旱的西北只會孕育彩丘。祁連山丹霞的發現,打破了人們的認知。
祁連山的丹霞地貌,是有“生命”的。
陡峭的峽谷,是青年期的丹霞,巍峨,陽剛。當崖面崩塌後,形成了城堡、宮殿狀的殘峰石牆或石柱,在夕陽的映襯下金碧輝煌,這是步入中年的丹霞,氣勢恢宏。
隨著風化日趨嚴重,緩坡上只剩下殘峰孤立,這標誌著丹霞已經進入風燭殘年。
最終,最後的砂礫岩石柱也倒了下去,大地被耐乾旱的植物——沙蔥的綠色所覆蓋,丹霞景觀不再明顯,時間抹平了一切。
祁連山的張掖彩丘和丹霞,雖然只是靜謐無言的石頭,但它們就像一座時間的博物館,娓娓訴說著祁連山的故事。
C:祁連山,生命與文明之源
祁連山,是一片被幹旱包圍的溼地。
山脈以西,緊鄰庫木塔格沙漠,山脈以北,是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山脈以南,坐臥著乾旱的柴達木盆地,山脈以東,則是黃土高原,發源於祁連山的水,是這片“荒漠溼島”的生命之源,如果沒有祁連山,內蒙古、新疆的沙漠將與青藏高原連成一片,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恐怕也會不復存在。
祁連山的北側,就是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展開地圖,可以明顯的看出一條河、一片城的對應關係:石羊河對應武威,黑河對應張掖,北大河對應酒泉、黨河對應敦煌,這些自漢武帝起就存在的城市,一直受益於祁連山水的澆灌。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祁連山北麓沖積扇附近的往往有泉水出露,其原因如下:
①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沖積扇向下流動;②水流大量滲入地下;③當地下水流到沖積扇邊緣時,在地勢較低處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其實,早在河西四郡設立之前,祁連山南北兩側早已成為了遊牧民族活躍的舞臺。夏季,這裡水草豐美,溼潤多雨,冬季,背風面陽的低山地區雪不大,不會完全覆蓋牧草,這是適合牧民過冬的“冬窩子”,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的遊牧遺蹟,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羌、氐、月氏、烏孫、匈奴、漢、突厥、蒙古......各個民族在這裡輪番登臺,漢、唐時期中原文明興盛時,這裡是對外開放的視窗,是商賈往來頻繁的“經濟特區”,佛教從這裡傳入中原,絲綢、中藥、茶葉從這裡遠銷海外。在魏晉戰亂時,前涼、後涼、北涼等河西走廊的割據政權,又儲存住了中原文化的火種。
祁連山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舞臺,還是動物的天堂。山谷間茂密的高山灌木叢裡生長著各類豆科、莎草類和禾本科植物,它們是馬鹿等食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高山深處,人們時常能追蹤到雪豹的身影,不過更為常見的,還是喜歡賣萌的藏狐和旱獺。曾榮獲全球排名第一的英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年度大獎的《生死對決》,就是攝影師鮑永清在祁連山國家公園裡捕捉到的鏡頭。
作為“荒漠溼島”,祁連山還是那些穿梭於東亞和印度之間的候鳥們的理想中轉站。
位於祁連山腹地的黑河溼地,是候鳥們補充能量的餐桌。每年的9月是候鳥遷徙的高峰期,平均每天有幾千只鳥在這裡休息,補充能量。從青藏高原飛來的斑頭雁,搶佔了一片片灘塗,這裡豐富的軟體動物足以寬慰它們的飢腸轆轆,而更多的鳥類,如大天鵝、灰雁、黑翅長腳鷸等,則選擇在開闊的水面上尋覓食物。
黑河溼地卓越的棲息環境,讓白骨頂雞、赤麻鴨、綠頭鴨等夏季候鳥,直接把這裡當做了第二故鄉,每一年,它們都會在這裡度過繁殖期,孕育新的生命。
作為中國腹地的一條生態屏障,祁連山一直默默地保護著在此繁衍生息的多樣生物和熊熊燃燒的文明之火,2017年,祁連山被正式納入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我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祁連山,保護這裡的生命之源。
祁連山為何被稱為天山呢?這是匈奴人的叫法。在匈奴語中,“祁連”的意思是“天”。
02
高考地理中的祁連山
【真題展示】
(2019·海南·統考高考真題)山谷風是山區晝夜間風向發生反向轉變的風系。白天太陽輻射導致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強烈,暖空氣沿坡面上升,形成穀風;反之,則形成山風。祁連氣象站位於祁連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風環流較為強盛。下圖示意2006年8月24日該氣象站記錄的山谷風風向、風速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祁連氣象站所在地穀風的風向是( )
A.偏南風 B.偏東風
C.偏北風 D.偏西風
2.祁連氣象站所處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徵是( )
A.南北走向,西高東低
B.東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東高西低
D.東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1.C 2.D
【分析】1.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陽輻射導致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強烈,暖空氣沿坡面上升,形成穀風”可知穀風主要出現在白天空氣增溫之後,圖中顯示, 11點以後,風向以偏北風為主,故正確答案為C,ABD錯誤。
2.“白天”,“暖空氣沿坡面上升,形成穀風”,“反之,則形成山風”,意味著晚上,空氣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風。圖中顯示晚上以南風為主,白天以北風為主,說明氣象站附近南面為高坡,北面為低谷,得出山谷呈東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點,故正確答案為D,ABC錯誤。
(2021·全國·高考真題)苔原帶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蘚地衣組成,大多數灌木為極地特有種。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與北美大陸,呈東西向延伸,僅存在於北冰洋沿岸陸地及島嶼,寬度較小,第四紀冰期,苔原帶一度擴充套件至我國阿爾泰山一陰山一線。其後,隨著氣溫升高,苔原不斷向北及高海拔退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亞歐大陸苔原帶將( )
A.整體向北移動 B.整體向南移動
C.面積擴大 D.面積縮小
4.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表明( )
A.苔原植被對溫度差異不敏感
B.亞歐大陸北部溼度東西向差異小
C.苔原植被對溼度差異不敏感
D.亞歐大陸降水北部最多
5.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未發現極地特有種灌木,可能是因為祁連山地( )
A.目前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
B.目前基帶氣溫高
C.冰期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
D.冰期基帶氣溫高
【答案】3.D 4.B 5.D
【分析】3.全球氣溫升高,苔原帶南部植被會出現變化,亞歐大陸北部為海洋,苔原帶無法向北延伸,苔原帶面積縮小,D正確。
4.亞歐大陸北部,受海洋的影響大,且氣溫低、蒸發小,溼度東西向差異小,植被差異小,使得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B符合題意;材料資訊表明,苔原帶隨氣溫升高(或降低)而擴充套件(或退卻),表明苔原植被對溫度差異是敏感的,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不能表明苔原植被對溫度差異不敏感,排除A;水分對植被生長影響大,排除C;亞歐大陸北部受極地冷氣團控制時間長,空氣中水汽含量不高,降水少,排除D。故選B。
5.第四紀冰期,苔原帶一度擴充套件至我國阿爾泰山一陰山一線,由於祁連山緯度偏低,冰期基帶氣溫較高,苔原帶沒有擴充套件到祁連山下,因此極地苔原帶特有灌木沒有傳播至祁連山,因此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未發現極地特有種灌木,D符合題意;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未發現極地特有種灌木,與目前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目前基帶氣溫高、冰期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等沒有關係,排除ABC。故選D。
(2013·安徽·高考真題)下圖表示我國某地某日測試記錄的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日變化。完成題
6.該日日期及天氣狀況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雲 D.6月20日多雲
7.該地可能位於
A.祁連山地 B.大興安嶺
C.南沙群島 D.帕米爾高原
【答案】6.D 7.A
【解析】6.根據該地太陽輻射日變化曲線圖,可推斷出該地日照時長將近15小時,即北半球晝長夜短,太陽直射北半球,而若當地天氣晴朗,則太陽輻射應以當地正午為最高點呈對稱分佈(下午略大於上午)但在北京13時出現一波谷,應該受多雲天氣影響,故選D項。
7.根據當地晝長將近15時,推出當地日出時間為12-15/2=4:30左右,後根據時差1.5小時推出其經度約為97.5°E,祁連山地位於此經度附近。A正確。大興安嶺、南沙群島位於120°E附近,帕米爾高原位於80°E附近,BCD錯誤。選A項。
(2020·江蘇·統考高考真題)下圖為“甲、乙兩山地同緯度的山地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8.兩山地屬於( )
A.崑崙山脈 B.秦嶺
C.祁連山脈 D.橫斷山脈
9.兩山地的基帶植被型別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帶更高,熱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風強
C.基帶受焚風作用更強
D.基帶原生植被遭破壞
【答案】8.D 9.C
【解析】8.由題幹可知,甲、乙兩山地緯度相同,經度都位於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帶為常綠闊葉林,可以判斷該山地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屬於橫斷山脈,D正確。崑崙山脈、祁連山脈都處於溫帶地區,秦嶺處於亞熱帶與溫帶的過渡地帶,秦嶺南坡基帶為常綠闊葉林,北坡基帶為落葉闊葉林,ABC錯誤。故選D。
9.由於乙山地地處橫斷山區,而且位於甲山地的東邊,山高谷深,受西邊重重山嶺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越過山地,在背風坡氣流下沉,形成焚風效應,乙山地的基帶受焚風作用更強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帶形成乾熱河谷灌叢,屬於非地帶性現象,C正確。乙山地基帶受焚風效應影響,熱量充足,A錯誤。乙山地的基帶形成乾熱河谷灌叢,與山谷風影響無關,B錯誤。乙山地的基帶形成乾熱河谷灌叢,是因為基帶受焚風作用強烈,氣候乾熱,並不是基帶原生植被被破壞,D錯誤。故選C。
10.(2021·遼寧·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祁連山西部某山的雪線高度約為4600米。該地區雲含水量(雲中液態或固態水的含量)空間分佈差異較大,空中水汽資源相對豐富,可為人工增雨(雪)作業提供良好的條件。圖1為該山所在地區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圖2為遙感衛星探測的5000米高度處夏季平均雲含水量緯度變化圖。
(1)依據圖1等降水量線,概括該地區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佈特徵。
(2)分析圖2中雲含水量兩個峰值的形成原因。
(3)如果該地區進行人工增雨(雪)作業,將產生哪些生態效益。
【答案】(1)由東南向西北減少,湖泊和冰川處降水較多。
(2)兩個峰值區對應的下墊面為湖泊或冰川,提供的水汽較多;海拔高,與5000米高空相距較近。
(3)預防森林大火;增加水資源,增加生態用水;改善生態環境。
【詳解】(1)由圖可知,等降水量線數值由東南向西北減少,在湖泊和冰川處發生彎曲,表明湖泊和冰川處降水較多。
(2)結合圖1和圖2可知,圖2中兩個峰值區與圖1中的湖泊和冰川位置相對應,而湖泊和冰川海拔較高,離5000米高空較其他區域更近,向大氣提供的水汽較多,故形成了兩個峰值。
(3)由圖可知,該區域降水量較少,人工增雨能增加該區域的水資源,增加生態用水,改善生態環境,同時還能預防森林大火,維護生物多樣性等。
11.(2021·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所示的我國祁連山西段某山間盆地邊緣,山坡、沖積扇和沖積平原的植被均為草原,其中沖積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蓋有沙和粉沙物質。附近氣象站(海拔3367米)監測的年平均氣溫為-2.6℃,年降水量約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風。
(1)說明沖積扇和山坡堆積物中礫石的差異及其原因。
(2)分析分佈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間遷移過程。
(3)說明沖積平原水分條件比山坡和沖積扇好的原因。
【答案】(1)沖積扇:以沙礫為主,礫石分選較好,有一定的磨圓度;由流水搬運、沉積而成。山坡:以角礫為主,礫石分選較差(大小混雜),磨圓度較差(稜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較高處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質主要來源於沖積扇。春季、風力強勁。沖積扇地表乾燥,地表沙粒易啟動。風沙流著山坡爬升,到達一定位置後攜沙能力減弱,沙和粉沙沉積在山坡上。
(3)地勢較低,山坡和沖積扇流水在此彙集,(沖積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質顆粒較細,利於保水;深層土壤冰凍時間較長,利於蓄水。
【詳解】(1)由圖可知,沖積扇以沙礫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沉積,沉積作用具有分選性,故在此沉積的礫石分選較好,流水在搬運過程中對水中的礫石有磨蝕作用,故沉積在此的礫石有一定的磨圓度。由圖可知,山坡以角礫為主,表層有沙、粉沙,該處位於較陡的山坡,礫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積,故礫石分選較差,未經流水的磨蝕,故磨圓度較差。
(2)由圖可知,除山坡外,粉沙還分佈在沖積平原和沖積扇,沙、粉沙粒徑小,流速減慢時在沖積扇和沖積平原沉積。沖積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質主要來源於沖積扇。該地區春季多大風,沖積扇地表乾燥,地表沙粒被風吹起,風沙流沿山坡爬升,到達一定位置後風速減慢,攜沙能力減弱,沙和粉沙沉積在山坡上。
(3)由圖可知,沖積平原地勢較低,來自山坡和沖積扇的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均在此彙集,地下水容易出露,為沖積平原提供水源;由圖可知,沖積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組成,顆粒較細,利於保水;該區域冬季寒冷,深層土壤冰凍時間較長,土壤水分不易被蒸發,利於蓄水。
12.(2021·湖南·統考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氣候調節、徑流調節、淡水供給和旅遊科考等服務價值。可以用貨幣形式體現。冰川面積大小直接影響冰川服務價值高低。祁連山地區的現代冰川面積大,一般發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積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積的兩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氣候調節價值遠高於其它各項服務價值;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祁連山地區的冰川消退顯著且區域差異大;不考慮物價因素,近年來祁連山東部地區冰川服務價值減幅比西部地區更大。下圖示意祁連山部分地區的水系及冰川分佈。
(1)根據上述冰川面積大小及分佈狀況,推測疏勒河流域與北大河流域冰川分佈區的地形差異。
(2)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分析祁連山冰川對當地氣溫的調節作用。
(3)祁連山東部地區冰川服務價值減幅比西部地區更大,試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蔬勒河流域海拔大於4000米的區域分佈廣、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於4000米的區域分佈小、分散破碎。
(2)冰川反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冰川消融吸收熱量,降低氣溫,緩解氣候變暖。
(3)東部地區海拔較低,冰川面積較小,受氣候變暖影響,東部地區冰川退縮率較高,造成冰川服務價值減幅更大。
【詳解】(1)題意表明,疏勒河流域與北大河流域冰川分佈區的地形差異應根據冰川面積大小及分佈狀況進行推測。圖中顯示,蔬勒河流域冰川面積大,冰川呈片分佈,而材料資訊表明,祁連山地區的現代冰川一般發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此推測蔬勒河流域海拔大於4000米的區域分佈廣、完整成片;圖中顯示,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積小,冰川呈碎片化分佈,由此推測北大河流域海拔大於4000米的區域分佈面積小、分散破碎。
(2)本題審題關鍵是注意“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這一資訊,由此推斷,冰川對氣溫的調節作用應向降低氣溫方面進行分析。冰川表面的鏡面效應,對太陽輻射反射強,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弱,從而減少地面輻射,使得氣溫降低,緩解氣候變暖;升溫過程中,冰川消融大量吸收熱量,從而降低氣溫,緩解氣候變暖。
(3)根據材料資訊表明,冰川服務價值減幅與冰川面積變幅密切相關。祁連山東部地區冰川服務價值減幅比西部地區更大,轉換一下就是,祁連山東部地區冰川面積減幅比西部地區更大。這樣再分析自然原因就相對簡單了。圖中顯示,東部地區冰川面積較小,則平均海拔較低,受氣候變暖影響,東部地區冰川容易退縮,加上基數(冰川面積)小,因此退縮率較高,從而造成冰川服務價值減幅更大。
13.(2021·浙江·統考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發源於祁連山區的疏勒河,以昌馬峽和雙塔堡水庫為界分上、中、下游。該河中游沖積平原上河床寬而淺,多分汊。受全球變暖影響,近年來該河上游山區徑流量增多。下圖為疏勒河流域區域性圖。
(1)疏勒河補給型別主要有 、 和地下水等,該河中下游位於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 區。
(2)簡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說出疏勒河上游徑流量增多對中下游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
【答案】(1)大氣降水 冰雪(川)融水 西北乾旱半乾旱
(2)徑流季節變化大;河流含沙量較大;山前地形平坦。
(3)緩解水資源緊缺;補充地下水;減緩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樣性
【詳解】(1)本題考查河流補給型別和區域差異。疏勒河是發源於祁連山的內流河,水源補給可能是祁連山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水。該河中下游為河西走廊,位於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2)本題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特徵。結合材料“中游沖積平原上河床寬而淺,多分汊”,可知從地形和河床特徵是切入口。該河流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季節變化大,易造成洪水氾濫;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積,河床抬升,河水溢位而改道;中游地勢低平,水流不暢,易出現洪水。
(3)本題考查地理環境整體性。疏勒河中下游為乾旱半乾旱地區,生態環境可從氣候、水源、生物和整個生態環境等角度分析。水量增加可以緩解水資源短缺;增加生物多樣性;減緩土地荒漠化速度;增加植被覆蓋率,改善區域氣候環境等。
14.(2007·江蘇·高考真題)發源於祁連山的弱水經河西走廊,最終流入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下圖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簡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流域地處我國三大自然區的 區。
(2)弱水年總徑流量為43億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綠洲農業灌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徑流量較為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兩湖,乙湖已於上世紀後期徹底乾枯,成為沙塵暴的源地之一。造成這一結果的人為因素主要有 、 、 、 。我國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
(4)請簡要評價該流域所在自然區域經濟發展的自然條件。
【答案】(1)西北乾旱與半乾旱
(2)有較豐富的冰雪融水補給
(3) 中上游用水過度(水資源利用不當) 過度農墾 過度放牧 過度樵採(植物破壞) 生物措施(植樹種草等) 工程措施(設定沙障等)
(4)有利條件:礦產(能源)資源豐富;草場廣佈(草質優良);光照條件好。不利條件:氣候乾旱、水資源缺乏;生態環境脆弱。
【詳解】(1)本小題考查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較容易作答。根據圖中經緯度以及甘肅省、祁連山等資訊可知,該流域地處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西北乾旱與半乾旱區。
(2)本小題考查河流(弱水)的補給知識,弱水發源於祁連山地,流經乾旱、半乾旱地區,以祁連山高山冰雪融水為主要補給型別。
(3)湖泊面積減小乃至消失是由於河流入湖水量減少所致,而河流水量減少與中上游過度取水(用於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樵採(破壞植被,導致植被涵養水源能力降低)有關。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生物措施,如加大植被恢復,植樹種草等;也有工程措施,如設定草方格沙障,削弱風沙活動。
(4)對於自然區經濟發展的自然條件進行評價,必須注意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自然條件既包括礦產資源種類、分佈,也包括區內氣候、植被、河湖水文狀況等。該流域地處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充足,發展相關工業的原料、燃料等條件較好。同時,草場廣佈,草質優良,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光照條件好,有利於部分喜光的農作物發展。同時,區域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氣候乾旱,水資源缺乏,生態環境脆弱,風沙活動頻繁,也不利於區域的經濟發展。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