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個帖子。
博主@姓氏喬分享了自己看到了一些網友“奇奇怪怪的家規”:
比如“寵物特權規定”:
如果自己正在陪伴毛茸茸(小貓小狗),就有“特權”喊別人幫你拿一切需要的東西。
“家務轉移規定”:
如果有人在你做家務的時候沒有主動幫忙,還對你指指點點,這個家務就強制轉接給他;
“每日笑話規定”:
一位爸爸規定,每天晚餐時,自己和孩子都會輪流講一個笑話;
這個習慣是從他爸爸那傳來的,以至於他每次想起自己的童年,都覺得那是最美好的回憶...
這些家規可愛、有趣又溫暖,細節如此清晰而具體,讓博主覺得幸福是可以培養、可以製造的。
其實,每一個幸福的家庭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需要花費心血努力經營。
今天給大家推薦10條家規,每一條都包裹著愛與幸福,值得所有父母收藏。
每天都要彼此
誇一句彩虹屁
安徽合肥的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某天早上,她10歲的女兒竟然開始自己動手做早餐。
媽媽特別開心,每天都在女兒做飯時念叨:
“哎呀,我怎麼這麼幸福!”“我女兒做飯真有天賦!”
結果女兒的早餐從一開始做得不好,到後來女兒做得越來越好。
父母的欣賞和鼓勵,不僅會給足孩子情緒價值,更是他們成長的動力。
我們家就有個規定,每個成員每天都要誇獎其他人至少一句“彩虹屁”:
比如我和老公會誇女兒“呀,今天穿的裙子真好看!”“今天的學習效率很高嘛!”
女兒也會誇我們“媽媽最近好像瘦了!”“爸爸今天煮的麵條很好吃!”
結果就是,家裡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每天都能量充沛,自信滿滿。
大家輪流負責
每日晚餐故事
有句話說得好:“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可如今很多家庭在吃飯時,要麼各自捧著手機刷影片,要麼沉默不語,彼此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親情也日漸淡漠。
科學研究發現,人在進餐時,大腦會分泌一種讓人心情愉快的物質。
所以每天的晚餐時光,就是拉近親子關係的最好機會。
可以設定一個晚餐規則,每天輪流一個人負責主分享,可以講講自己最近的經歷、趣事、或者看到的新聞、別人的故事。
其他人可以就這件事給出意見,或者是進行討論。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聊著有趣的見聞,傳遞著彼此的愛與關懷,就是最踏實的時刻。
常把“沒關係”掛在嘴邊
《玫瑰的故事》裡有這樣一幕:
女兒小初不小心把牛奶灑了自己一身。
媽媽玫瑰沒有責怪她,而是溫柔地說道:“沒關係的,上次媽媽已經教過你如何清理了,走吧,我們一起去清理一下。”
溫馨的畫面,讓人看著心裡暖暖的。
生活總少不了雞零狗碎,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粗心大意的時候。
這時候,家人一句溫柔的“沒關係”就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孩子弄丟了東西,父母要及時說一句“沒關係的,我們一起找找”,撫平孩子緊張的內心;
媽媽做飯時不小心把盤子打碎了,爸爸也要趕緊安慰“沒關係的,沒受傷就好。”
常把“沒關係”掛在嘴邊,會營造一種鬆弛溫暖的家庭氛圍。
家裡每個人都彼此包容、體諒、理解,愛也會在不經意間細水流轉。
不管多生氣
都不能帶著氣過夜
電視劇《人世間》中,喬春燕和大寶是一對夫妻。
兩人在家動不動就吵架,一言不合就動手,經常大半夜的不是砸鍋摔碗,就是大聲謾罵。
在這樣的環境裡,兒子牛牛想睡個安穩覺都難,性格也越發變得內向、敏感。
舌頭和牙齒在一起,也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吵吵鬧鬧也是在所難免。
但是不管多生氣,一定要在當天睡前解決,誰都不能帶著情緒過夜。
如果家裡從早到晚都“硝煙”瀰漫,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處於緊繃的狀態,負能量爆棚。
一家人沒有隔夜的仇,遇事少點指責,多點包容,感情才能長長久久,幸福美滿。
別人工作或者學習的時候
不可以無故打擾
很多父母喜歡在孩子學習時打擾孩子,藉著送水果的名義“關心”孩子。
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不僅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還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尊重。
換個角度想想,你在專心工作時,是不是也不希望被別人打擾呢?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特意做了三個“請勿打擾”的牌子,我、老公和女兒人手一個;
工作、學習或者想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就可以把這個牌子掛在門上,其他人看到後不能無故進去打擾。
親密的同時,又給彼此自由獨立的空間,才能建立“親密有間”的親子關係,給足孩子安全感。
如果有人回家
其他人都要出來迎接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影片:
一位爸爸加班回到家,開門就看到妻子和女兒飛奔著過來迎接他。
妻子端來熱氣騰騰的夜宵,女兒則歡快地遞上幾瓶飲料。
這一瞬間,我想這位爸爸心裡一定滿溢著幸福。
家人相伴,燈火可親,不管外面多累,只要回到家裡看到家人的笑臉,都是值得的。
我們家也是如此,只要有人回家,其他人都會暫停下手上的工作到門口迎接。
寒冷的冬日,有燈在為你而亮,有人在等你回家,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每個月舉辦一場
家庭電影之夜
我家有個規定,每個月都會設定一個週末的晚上,專屬於“家庭電影之夜”。
這一天,我們會選擇一部全家人都感興趣的電影,準備一些爆米花、薯片、奶茶,一家三口依偎在沙發上,盡情享受觀影的樂趣。
選的電影一般要又好看又有意義:
比如看《尋夢環遊記》,孩子既能領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還會更珍惜與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
看《獅子王》,讓孩子學會勇敢堅強,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輕易退縮;
看《摔跤吧,爸爸》,教會孩子勇敢追求夢想,也讓他們知道,無論何時,家庭都是他們永遠的後盾....
觀看後我們還會一起討論電影內容,還原電影中的精彩臺詞和片段。
我相信,每一次共同觀影的經歷,對孩子來說都是一次心靈的交融,一個美好的回憶。
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看過一個小故事:
一家人週末出遊時,兒子想爬山,女兒卻想去動物園看小猴子。
倆人爭執不下,誰也不想退讓。無奈之下,爸爸提出召開家庭會議來解決。
開會時,爸爸先讓兩個孩子說出各自的理由,然後根據天氣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進行了利害分析。
最後全家人透過舉手表決,選擇了動物園,輕鬆解決了難題。
家庭會議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家庭分歧,更能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在乎的。
父母可以定期舉行小型家庭會議,會議上,家長和孩子都可以暢所欲言,比如:
爸爸:我覺得我們家最近的素菜有點多,我想多吃點肉; 孩子:我想申請買一雙新球鞋,之前的太舊啦!
除此之外,會議上還可以討論接下來的戶外活動、節日安排等等。
重點是,不要把家庭會議當成枯燥、無趣的流程,而是用愛和溫暖連結彼此、互相傾聽,及時鼓掌。
出差或者旅遊
要給全家人帶禮物
之前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回來給全家人帶了不少稻香村的點心。
還特意給女兒帶了一個在雍和宮買的琉璃手串。
女兒收到後喜歡得不得了,還專門拍照發給她的小夥伴炫耀。
後來女兒暑假去雲南參加夏令營,回來也給我和她爸爸帶了書籤和冰箱貼。
從那之後,我們全家就形成了一種默契,不管是誰出差或出去旅遊,都會給其他人帶一份禮物。
禮物不在於價格高低,重要的是一份心意,是被人惦記的溫暖和驚喜。
要讓孩子知道,以後無論身處何處,哪怕天涯海角,也總會有人在惦記著你。
睡前半小時
為全家閱讀時光
研究發現,睡前的這段時光,除了是記憶的高峰期,更是一個人內心最寧靜,最渴望溫暖,渴望溝通的時候。
如果能在睡前進行親子共讀,不僅可以事半功倍,更是讓彼此融入的最佳時刻。
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閱讀過程,更是一次情感的交流和陪伴。
小一點的孩子就陪看繪本,就此豐富他的想象力; 再大一點可以讀故事,引發他的好奇心、讓孩子在故事的回味中進入夢鄉; 等孩子上學了,全家就一起看同一部文學作品,再進行深層次的討論。
睡前半小時,放下手機,陪伴孩子進入溫馨的閱讀時刻吧,伴隨著父母的讀書聲入睡就是孩子最幸福的時刻。
《奇葩說》辯手席瑞說:
“家庭很重要的一個功效就是:幫孩子製造更多可供回憶的快樂瞬間。 這些小小的快樂,就像一個個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 讓孩子的生命充盈、內心富足,也會成為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我搭救的階梯。”
為人父母,我們不僅要無條件地愛孩子,更要融入到孩子的成長中,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感到幸福。
一個幸福感爆棚的孩子,就算有一天被黑暗所包圍,也不會畏懼,因為他內心積累了足夠的能量,會支撐著他走過很遠很遠的路。
點個“贊吧”,為了孩子的幸福,新的一年,我們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