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1日,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首府第聶伯羅市發動了一次大規模導彈襲擊,其中包括1枚引發各方關注的彈道導彈,烏克蘭政府以及烏克蘭空軍宣稱俄軍發射的這枚導彈是洲際彈道導彈,而俄羅斯政府以及西方則稱這是一枚中程彈道導彈或超高音速導彈。
現場照片和影片顯示,這枚俄羅斯導彈並未遭到烏軍攔截,在彈道末端釋放了6個戰鬥部,不過,這些戰鬥部並未爆炸,殘骸造成了一定損失,俄方宣稱擊中了烏克蘭“南方機械製造廠”,但烏克蘭方面釋出的照片顯示擊中的是養老院等民用設施。
最初,人們以為俄軍發射的是一枚RS-26“邊界”中程彈道導彈,但很快,透過現場殘骸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1日晚的電視講話,確認這是1枚“榛樹”中程超音速導彈。
據悉,這枚導彈是從位於阿斯特拉罕的卡普斯廷亞爾發射的,飛行了大約790公里,全程飛行不到5分鐘,但透過其末端表現來看,這次打擊明顯是一次威懾行動,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宣佈這是一次試射。
綜合判斷,“榛樹”本來就是作為核武器運載工具設計的,並沒有配備常規彈頭,成本較高而打擊精度偏低,在本次攻擊中,僅安裝了6個模擬核戰鬥部,目的是向烏克蘭及其支持者展示實力,而不是取得什麼實際戰果。
烏克蘭空軍現有的防空系統,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都無法對抗此類襲擊,烏克蘭專家宣稱需要美國提供“薩德”反導系統才能應對此類攻擊,但我們尚未看到烏克蘭以及美國官方做出相關回應。稍早些,為了應對伊朗的導彈襲擊,美國向以色列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但在可預見未來,美國向烏克蘭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可能性較低。
透過向烏克蘭發射這枚中程高超音速導彈,克里姆林宮透露了重要訊號。核專家法比安·霍夫曼表示,"洲際彈道導彈與其他型別彈道導彈的主要區別只是射程更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導彈的有效載荷","俄羅斯武庫中的常規導彈系統都不具備這種技術。無論該導彈是否為洲際導彈,普京發出的資訊顯然是核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襲擊發生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在新聞釋出會上宣佈位於波蘭的美軍反導基地早就被列入俄軍優先潛在摧毀目標清單,隨即接到電話,被要求不要對俄軍發射導彈襲擊第聶伯羅市一事發表評論,得益於麥克風,所有人都聽到了電話內容。
我們不清楚為什麼有人會要求扎哈羅娃不要談論此事,或許是克里姆林宮不想激化美俄關係,也或許是為了隨後播出的普京電視講話,但可以確定的是,本次襲擊證實早在2019年7月退出《中導條約》之前,俄羅斯政府事實上就已經違反了該條約,這也是當時美國政府退出該條約的主要原因。
關於“榛樹”中程高超音速導彈的資訊很少,透過在第聶伯羅市發現的殘骸,判斷其與“白楊-M”和“亞爾斯”兩款洲際彈道導彈共享了技術,五角大樓也證實“榛樹”是從RS-26“邊界”彈道導彈發展而來,後者最大射程達到6000公里,已經可以被視為是洲際彈道導彈。
公開報道顯示,RS-26“邊界”彈道導彈的研發大約始於2006年,整個過程嚴格高度保密,在2011年到2015年進行了測試並取得了成功,其後就逐漸看不到相關資訊了。要知道,俄羅斯政府是在2019年7月才退出《中導條約》的,這說明,至少RS-26“邊界”彈道導彈的研發實際上違反了《中導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