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稱,殲-20首飛13週年之際,產能也在飛速提高,而且換裝了國產發動機。美國軍事評估網站認為,解放軍空軍可能已經生產了300架殲-20,到2025年時年產能將達到120架,幾乎是F-35A的2.5倍。
在此之前,外界普遍認為殲-20作為解放軍第一款五代機,技術和成本是量產的最大阻礙,一年可能只能生產10-20架,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空軍旅換裝殲-20,美國不得不對殲-20產能重新進行評估。
美媒:13個旅換裝殲-20
美國的分析顯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自2016年開始正式裝備殲-20隱形戰鬥機,於2019年建成了首個殲-20作戰旅,這個旅也是最後一個使用俄羅斯製造發動機的殲-20戰鬥機部隊。
從2020年起,中國空軍的其他旅開始接收裝備了國產發動機的殲-20,為大規模裝備鋪平了道路。
自此以後,殲-20的列裝速度顯著加快。到了2022年,據美方估計,已有8個殲-20作戰旅,若按照每個作戰旅約有32架戰鬥機來計算,滿編狀態下應有256架飛機。
考慮到一些旅並未完全滿編,因此推測截至2022年底,殲-20的數量可能介於220至230架之間。
美媒預測,到2024年底,解放軍空軍將至少擁有13個殲-20作戰旅,實際裝備的殲-20數量甚至可能超過300架。
2023年,殲-20在發動機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裝備了渦扇-15的首架殲-20首飛成功,標誌著它達到完全體狀態。相比於渦扇-10,渦扇-15的推力更大,直接帶來航程、載彈量和滯空時間的提升。
殲-20的完全體出現,也意味著解放軍無需對殲-20再進行技術驗證了,只要擴大生產線,就能大規模投產和列裝,裝備速度會越來越快。
這也是殲-20在產能上超過F-35A的原因。F-35A在近些年屢屢曝出存在重大技術缺陷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F-35A就只能邊小規模量產,邊進行技術驗證和調整,嚴重影響了它的列裝速度。
殲-20裝備到位後,優先部署臺海和南海
臺海與南海長久以來一直是國際熱點議題,這兩個區域的緊張局勢不僅涉及地緣政治的複雜性,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
美國利用其在亞太區域強大的海空力量,近年來不斷在南海挑撥離間,煽動周邊國家與中國發生衝突;同時,在臺灣問題上,美國頻繁派遣官員訪臺、對臺軍售,試圖利用臺灣作為棋子,以牽制中國大陸的發展。
中方始終堅持和平發展路線,致力於透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但面對美國及其盟友的連番挑釁,中國也必須採取必要的防禦措施,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近期,中國空軍大規模部署殲-20五代戰鬥機至南海和臺海周邊地區,無疑是對美國及其盟友一個明確的訊號,表明中國有能力也有決心捍衛國家利益。
殲-20戰機的部署強化了中國在這兩個關鍵戰略通道的軍事存在。殲-20作為中國第五代多功能隱形戰鬥機,擁有先進的隱身技術、超音速巡航能力和強大的資訊整合系統,顯著提升瞭解放軍空軍的作戰能力,讓中國在應對高強度衝突時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和靈活性。
美國雖然在亞太地區擁有龐大的軍事優勢,但面對殲-20這樣的先進戰機,必須重新評估自身的軍事策略和部署。在臺海和南海問題上的激進行為可能引發中國的武力反擊,考慮到殲-20的存在,美國及其盟友需要更謹慎地處理與中國的互動,以免局勢升級成無法控制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