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槍騎兵”是美國空軍在冷戰末期開始使用的一款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重型長程戰略轟炸機,當初由北美航空於70年代研製,在1974年首次試飛,並於1985年服役。本期武器科普,小編將帶你一起了解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的歷史。#軍事#
二戰後,美國戰略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走高空高速技術路線。相繼發展出10臺發動機的B-36D,6臺發動機的B-47,8臺發動機的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1960年服役B-58轟炸機最大飛行高度超過了15200米,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1850千米每小時。XB-70“瓦爾基里”轟炸機最大飛行高度24400米,最大速度更高達3倍音速,但在1963年因國防部的指示不得不予放棄。B-70計劃取消不久後,美國空軍就開始檢討新戰略戰鬥機的構想。新戰略轟炸機不追求B-70那麼高的速度,而是以音速左右的低空進攻為主。
1961年美國空軍啟動了“亞音速轟炸機”計劃。1965年啟動了“先進有人駕駛戰略飛機”計劃。經過60年代F-111及B-70等2個失敗的發展案後,1969年,美國空軍釋出了專案需求書,“先進有人駕駛戰略飛機”被正式命名為B1“槍騎兵”,由洛克威爾公司生產5架飛行試驗樣機和1架靜力試驗樣機。1977年,B1計劃因為造價高昂,且穿透能力不如彈道導彈,1977年6月30日,美國總統卡特在聽取了國防部長布朗的建議之後,宣佈取消B1的生產計劃。
1981年10月2日,里根總統宣佈,美國將製造100架低空高速突防的B1戰略轟炸機,並在1986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B1總經費達到了205億美元。於1983年3月進行B1原型機的試飛,1985年正式量產進入美國空軍服役。最高在役的數量約為95架。
槍騎兵機體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可變後掠翼的形式,全開時翼展可達到41.78米,採用最大後掠角時是23.84米。可變後掠翼是用來調和各種矛盾要求的手段,如高速飛行、低受風負荷、長續航距離及優良的起降效能等。由於採可變後掠翼,B1能從跑道長度較短的民用機場起飛作戰;事先分散機群可避免因敵方先制攻擊機場而全數遭到破壞。
B1的機身是由平滑的曲面所包覆,和主翼沒有明顯界線。此外,曲面可分散雷達的電波,藉此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使B1更不易被雷達察覺。
B1槍騎兵被設計為全球戰略打擊平臺,能夠攜帶多種彈藥,包括核彈頭和常規彈藥。它具有高速巡航能力,能夠迅速到達遠端目標,並在執行多樣化任務時發揮戰略威懾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B1經歷了多次升級和改進,以適應新的戰場需求。這些改進涵蓋了航電系統、通訊系統、武器系統和機身結構的提升。
B1槍騎兵在多場衝突中積極參與,首次投入實戰是在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動,對伊拉克進行空中轟炸。2024年2月2日,兩架B1B轟炸伊拉克及敘利亞境內的伊朗部隊陣地,共投擲125枚炸彈,以報復約旦美軍基地受襲。槍騎兵以其靈活性和多用途能力使得它成為美國空軍在全球投送戰略打擊力量中的關鍵組成部分。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B1槍騎兵將繼續面臨升級和現代化的需求。美國空軍計劃透過B1R計劃對現有的B1B機群進行升級,以提高其在未來軍事環境中的適應性和戰鬥力。
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在美國空軍的戰略打擊力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先進的設計、靈活性和可靠性使其成為一款在多種作戰場景中都能勝任的多用途戰略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