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7日,一架塗有醒目“TRUMP”字樣的波音757,降落在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島首府努克。
“這裡比佛羅里達要冷一點。”來訪者是特朗普的長子小特朗普,他半開玩笑地說道。他的父親一直熱衷於將格陵蘭島併入美國版圖。就在幾個小時前,特朗普公開在記者會上表示,不排除動用軍事手段奪取這片丹麥自治領土。
在努克機場入境大廳,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小特朗普轉達了父親“向格陵蘭島的每個人問好”的資訊。雖然外界視他為能影響父親決策的重要人物,但小特朗普堅稱此行純屬私人旅遊,只想在北極圈短暫的冬日白晝中“多看看風景,和人們聊聊天,度過一段美好時光”。
小特朗普僅在格陵蘭島停留了四個半小時,就飛回了溫暖的佛羅里達。這次短促的訪問給當地人帶去了更多困惑和不安:特朗普的“兼併宣言”,到底是慣常的誇誇其談,還是一個真實的威脅?
格陵蘭島一角。本文圖/視覺中國
冰層之下的寶藏
格陵蘭島雖然在丹麥語中意為“綠島”,卻不像其名字那樣綠意盎然。
這片位於北美洲東北部的島嶼,面積約為法國的四倍,其中八成被冰雪覆蓋。島上5.8萬餘名居民,主要居住在首府努克和峽灣附近的城鎮,許多居民點之間甚至不通公路。
然而,氣候變暖正在改變這片冰封大地的面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格陵蘭島已流失大約6萬億噸冰量。2021年8月,格陵蘭島海拔3000多米的最高處降下了瓢潑大雨,而不是雪。這是自20世紀50年代有記錄以來的首次。
冰層的消融揭示了氣候危機的加劇,也讓這片土地深藏的財富逐漸顯露。格陵蘭島蘊藏著豐富的礦產、天然氣和石油資源。在美國政府認定的50種“關鍵”礦物中,格陵蘭島已知儲備有43種,這些礦物對製造電池、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等綠色科技產品不可或缺。隨著冰蓋加速融化,資源開採難度降低,一場“寒地淘金熱”悄然興起。過去十年間,鑽探地點從12個激增至約170個。
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格陵蘭島的戰略價值同樣舉足輕重。北美與歐洲之間的最短航線經過此地,而島上的皮圖菲克太空基地,是美軍在世界最北端的前哨,在導彈預警系統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正是這些戰略和經濟價值,使格陵蘭島長期受到美國的青睞。1946年,時任總統杜魯門就試圖用1億美元購買這片當時仍為丹麥殖民地的土地,意在將其打造為遏制蘇聯的前沿陣地。
據《分裂者:特朗普在白宮》一書披露,特朗普第一任期時,雅詩蘭黛化妝品公司創始人之子羅納德·蘭黛向這位地產大亨出身的總統提議與丹麥政府談判購買格陵蘭島。特朗普隨即責成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和俄羅斯事務顧問菲奧娜·希爾研究可能性。
自百餘年前威爾遜出任總統以來,美國政府長期傾向於維護而非重劃國際邊界。但特朗普在首個任期就打破常規,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以及摩洛哥對西撒哈拉的主權,與國際社會主流立場背道而馳。在闡述格陵蘭計劃時,特朗普將其比作一樁房地產交易:“就像我看中某個地段,想為建築專案拿下那個店面。道理是一樣的。”
特朗普曾對幕僚們提出了多個大膽的設想,包括挪用原定撥給美屬波多黎各的聯邦資金來購買格陵蘭島,或者直接用波多黎各與丹麥交換。為避免引發外交風波,白宮官員竭盡全力阻止訊息外洩,但計劃最終於2019年8月被《華爾街日報》曝光。在時任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公開表示格陵蘭島是“非賣品”後,特朗普取消了訪問該國的行程,引發了一場外交危機。
上圖:1月7日,特朗普的長子(中)到訪格陵蘭島。
下圖:1月9日,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中)在哥本哈根首相辦公室討論格陵蘭問題。
特朗普的擴張野心
如今,在開啟第二任期之際,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更加堅決地推進其兼併格陵蘭島的計劃。2024年12月,他在社交媒體上提名PayPal聯合創始人肯·豪厄裡為駐丹麥大使,並宣稱美國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島“絕對必要”。2025年1月7日,特朗普在海湖莊園的新聞釋出會上作出了更加驚人的表態,公開表示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島的可能性。
這一強硬表態在格陵蘭島引發震動。
資深極地探險家奧勒·哈姆肯表示,格陵蘭人素來崇尚和平,特朗普咄咄逼人的語氣讓一些居民感到恐懼。從事因紐特文化保育工作的希夫舒·烏阿是美國探險家與因紐特女性的後代。他指出,因紐特語中並無“戰爭”一詞,“在我們的語言中,殖民者口中的戰爭,只能被翻譯為瘋狂之舉”。
根據1951年美國與丹麥簽署的協議,美國承擔著保衛格陵蘭島的法律義務。哥本哈根大學軍事研究中心高階研究員克里斯蒂安·索比·克里斯滕森指出了其中的矛盾,如果特朗普真的試圖武力奪取這片領土,“美國人要與誰作戰?本就駐紮在那裡的美軍嗎”?
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階研究員烏爾裡克·普拉姆·加德則認為,鑑於格陵蘭島完全缺乏防禦能力,這可能會是“世界上最短的戰爭”。但他對特朗普的意圖表示困惑,“這是虛張聲勢嗎?這是盟友之間的威脅外交嗎?我們實在無法確定,但這可能就是未來四年的常態”。
對於特朗普拒絕排除對北約盟友使用軍事力量,德國總理舒爾茨在社交媒體上強調,“不能透過武力改變邊界”。法國外交部長巴羅則表示,威脅另一個國家的“主權邊界”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巴羅在接受法國電臺採訪時說道:“美國會入侵格陵蘭嗎?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但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強權主導的時代?答案是肯定的。”
格陵蘭島只是特朗普擴張野心的一部分。他還揚言要將加拿大變成“第51個州”,並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堪稱美國19世紀中期以來最大膽的領土擴張設想。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一度在社交媒體平臺為特朗普的計劃背書,稱“畏懼遠大夢想不符合美國精神”,但這一表態很快被刪除。
特朗普的“異想天開”,被認為是受到美國歷史上成功領土購買案例的啟發。1803年,時任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從法國購得路易斯安那,使美國版圖翻倍。此後,透過《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美國獲得了今日西部大片領土。1867年,國務卿威廉·蘇厄德以2500萬美元從俄國購得阿拉斯加。1917年,美國又以2500萬美元的黃金買下了今天的美屬維爾京群島。然而,在主權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這類大規模的領土交易,已近乎絕跡。
對丹麥而言,格陵蘭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片領土不僅讓丹麥的版圖擴大了50倍,還使其成為唯一擁有北極海岸線的歐盟國家,在北極理事會擁有一席之地。正如丹麥安全研究所北極問題高階研究員烏爾裡克·普拉姆·加德所說:“格陵蘭島這張牌,讓丹麥在安全事務上的分量,遠超一般小型歐洲國家。”
面對特朗普的步步緊逼,丹麥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2024年12月,丹麥政府宣佈了一項新國防開支計劃,包括購置遠端無人機、組建狗拉雪橇巡邏隊、增派巡邏船隻、擴充北極司令部人員並升級機場設施。
與此同時,丹麥國王突然修改了王室徽章,讓代表格陵蘭的北極熊和代表另一自治領地法羅群島的公羊,在紋樣中有了更突出的位置。丹麥王室專家拉爾斯·索倫森指出,這項設計改動雖然低調,但其傳達的資訊同樣有力。“丹麥方面有必要明確表示,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是丹麥王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們彰顯主權的方式。”
格陵蘭島的抉擇
在格陵蘭首府努克,漢斯·埃格德的青銅雕像屹立於凜冽的寒風中,俯瞰著三百多年前他在山腳下建立的城鎮。這位路德宗牧師於18世紀初抵達格陵蘭島,開始向當地因紐特人傳教。教會的到來帶來了貿易活動和城鎮的興起,也點燃了丹麥對這片北極島嶼的殖民野心。
如今,這座雕像成為殖民歷史的象徵。當地活動家經常以潑灑油漆的方式表達抗議,而小特朗普卻選擇在此打卡拍照。
自18世紀被丹麥殖民以來,格陵蘭島一直在爭取更大的自治權。2009年自治政府的成立,是最近的一項重要突破,該島獲得了除外交和國防外,大多數事務的決策權。
然而,殖民時期留下的傷痕仍未癒合。
2024年初,一項調查揭露了令人震驚的歷史: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丹麥當局強制在數千名因紐特女孩體內放置避孕環,實施生育控制。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穆特·埃格德直指這是“種族滅絕”的行為。此外,丹麥政府把格陵蘭兒童從父母身邊帶走,交給丹麥家庭撫養的問題,也亟待清算。
面對特朗普的收購意圖,埃格德的態度明確:格陵蘭島既不想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也不想繼續依附丹麥,人民尋求的是完全獨立。聯袂出席新聞釋出會的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回應說,這一訴求“合理且可以理解”。
在資深極地探險家奧勒·哈姆肯看來,這場風波實際上改變了格陵蘭與丹麥之間的力量平衡。哈姆肯說,這一轉變源於特朗普對格陵蘭島的興趣,“長期以來,我們在丹麥人眼中只是殖民地。但現在,他們不得不傾聽我們的聲音”。
儘管獨立呼聲高漲,現實卻頗為複雜。2024年,格陵蘭預算的53%仍來自丹麥的撥款。該島雖然礦產資源豐富,但受限於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短缺,開發舉步維艱。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漁業,也正面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
在參觀完埃格德的雕像後,小特朗普在一間昂貴的餐廳,與一群戴著“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紅帽子的當地人一起共進午餐。不過,據當地媒體報道,這些所謂的“支持者”,大多是被免費的鯨魚肉吸引來的。在市場上,鮮鯨魚肉的售價,每公斤可達上千元人民幣。
席間,小特朗普接到了父親的來電。特朗普表示,將會“善待”格陵蘭島的居民。特朗普隨後在社交媒體上宣稱:“格陵蘭島的人民都很支援MAGA……如果它成為我們國家的一部分,格陵蘭人民將受益匪淺。我們將保護它,珍愛它,使其免受外部世界的惡意傷害。讓格陵蘭島再次偉大!”
《經濟學人》雜誌指出,2009年,丹麥實際上已授予格陵蘭舉行獨立公投的權利,因此,任何收購談判都應與島民達成協議,而非與丹麥政府協商。為確保選擇的自由性,特朗普必須收回武力威脅,然後再試著“在北極熊面前放些肉”。據該雜誌估算,格陵蘭島的價值約500億美元,若按此出價,每位格陵蘭居民都將成為百萬富翁。
但對於習慣了北歐慷慨福利制度的格陵蘭人來說,成為類似波多黎各的美屬領地缺乏吸引力。當地護士阿維亞雅·桑德格倫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我們這裡的教育和醫療都是免費的,而美國沒有這些福利。”格陵蘭島駐丹麥議會代表艾雅·切姆尼茨則更直言不諱,“美國的制度會損害社會平等”。
在當地廣播製片人傑佩森看來,特朗普誤解了格陵蘭人追求獨立的本質。“格陵蘭島不只是一片土地,它是一個民族,一段歷史,更是我們的家園。這是一個為獨立而奮鬥的國家,而不是一塊待價而沽的房地產。”
發於2025.1.20總第1173期《中國新聞週刊》雜誌
雜誌標題:特朗普的“格陵蘭島野望”
記者:陳佳琳
編輯: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