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26日凌晨4時,根據黎以停火協議,以色列軍隊撤出黎巴嫩南部的60天最後期限正式到期。
然而,以色列總理辦公室日前發表宣告說,由於黎方尚未全面執行停火協議,以軍從黎巴嫩全面撤離程序將延時。黎巴嫩軍方則發表宣告,譴責以色列方面“拖延”從黎巴嫩南部撤軍程序,同時表示黎軍已準備在黎南部部署。
此前,有中東問題研究專家向南都、N影片記者分析指出,該協議的可持續性取決於雙方是否遵守承諾、黎巴嫩內部是否穩定、國際社會是否支援以及聯合國相關決議能否有效執行。
此次黎以停火協議生效期間,黎巴嫩國內政治勢力重組也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當地時間1月9日,黎巴嫩選出新總統,結束了該國超過兩年的總統空缺,並於數日後任命新總理。有分析人士認為,黎巴嫩選出新總統和新總理,意味著國內教派勢力重組,對黎巴嫩真主黨是打擊。
2024年11月28日,在黎巴嫩提爾,人們在一處建築廢墟前駐足。新華社發
協議到期再生波折
當地時間1月26日凌晨4時,根據黎以停火協議,以色列軍隊撤出黎巴嫩南部的60天最後期限正式到期。
南都此前報道,黎以停火協議於當地時間2024年11月27日4時生效。根據協議,雙方初步停火60天,黎真主黨武裝人員離開與以色列接壤的黎巴嫩南部地區,以軍撤回以色列境內,聯合國維和人員和黎巴嫩部隊將進駐黎南部地區。
南都此前報道。
然而,停火協議生效期間,雙方多次指責對方違反協議。
在協議到期的前兩天,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發表宣告說,由於黎方尚未全面執行停火協議,以軍從黎巴嫩全面撤離程序將會延時,且以方認為撤離程序在60天期限以後仍可能持續。以軍撤離程序取決於黎軍在黎南部的部署以及黎方全面有效執行停火協議,同時黎巴嫩真主黨要從利塔尼河以南地區撤出。
黎巴嫩軍方25日發表宣告,譴責以色列方面“拖延”從黎巴嫩南部撤軍程序,同時說黎軍已準備在黎南部部署。
約旦雜湊姆王國約旦侯賽因國王大學媒體與戰略研究系政治學教授哈桑·阿卜杜拉·達傑(Hasan Al-Dajah)此前告訴南都記者,“該協議的可持續性取決於雙方是否遵守承諾、黎巴嫩內部是否穩定、國際社會是否支援以及聯合國相關決議能否有效執行。”
“中東地區的深層矛盾依舊存在,雙方的立場並未發生根本性轉變。未來,一旦形勢出現變動,衝突有再次爆發的風險。”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舒夢說。
黎巴嫩國內勢力重組
與以色列扯皮不斷的同時,黎巴嫩國內政治勢力重組,也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
當地時間1月9日,黎巴嫩議會舉行總統選舉。黎軍總司令約瑟夫·奧恩當選黎第十四任總統。此次選舉結束了該國超過兩年的總統空缺。
1月9日,在黎巴嫩的黎波里,民眾慶祝奧恩當選黎總統。新華社發
奧恩在宣誓就職時表示,未來將推動一系列改革,保護黎巴嫩人民的權利,促進國家發展。奧恩說,他將致力於恢復國家機構的威望,加強安全部隊作用,保護國家主權,併為黎巴嫩與鄰國之間的關係注入新的活力。
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同日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對黎巴嫩在長期政治危機後成功選出新總統表示祝賀,並希望這一選擇能夠促進穩定,為黎巴嫩及其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同時增進鄰國之間的良好關係。
宣誓就職時,奧恩還表示,黎巴嫩將以開放、平等為原則,與東西方國家建立互信合作。他說:“我們將採取積極的中立態度,與阿拉伯國家建立最好的關係,同時努力恢復國家形象。”
同月13日,奧恩任命現任國際法院院長的納瓦夫·薩拉姆為新一任總理,將負責組建新政府。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71歲的薩拉姆出身政治世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官,曾出任黎巴嫩常駐聯合國代表,2018年成為國際法院法官,2024年2月起擔任國際法院院長。
薩拉姆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表就任總理後的首次講話時指出,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持續14個月的衝突後,國家重建工作亟待開展。這場衝突對貝卡地區、黎南部和貝魯特等地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他承諾將推動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全面執行,確保以軍從黎全部被佔領土撤離。
眼下,黎巴嫩面臨國家重建、重振經濟和治理金融體系等多重挑戰。奧恩表示,他希望新政府能迅速、順利組建。
多國政要接連訪黎
南都記者注意到,奧恩上任後,法國總統及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接連到訪黎巴嫩。
在此前的就職演說中,奧恩曾強調,不應該讓黎巴嫩成為外部勢力的角力場,而應戰略性地轉變與他國的外交關係,致力於加強與外界的聯絡。
1月17日,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到訪黎巴嫩,會見黎巴嫩新一屆領導人,敦促黎方儘快組建新政府,以啟動戰後重建和經濟改革。據悉,這是馬克龍時隔4年多再次訪問黎巴嫩。
1月17日,在黎巴嫩貝魯特附近的巴卜達宮,黎巴嫩總統奧恩(右)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聯合新聞釋出會。新華社發
馬克龍訪前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通了電話。法國官員說,沙特承諾向黎巴嫩政府軍提供武器和資金。根據停火協議,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地區後,黎巴嫩政府軍將接管這一地區。
黎巴嫩與法國關係密切,曾接受法國委任統治,1943年獨立後繼續與法國保持緊密關係。法國長期參與黎巴嫩政治斡旋和經濟援助。2024年10月,由法國倡議召開的黎巴嫩問題國際會議在巴黎舉行,會議為黎巴嫩募資10億美元,用於人道主義援助和支援黎軍隊建設。
分析人士說,黎巴嫩剛剛經歷真主黨與以色列的戰火,新選出了總統和總理但尚未組建政府。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於2024年11月達成為期60天的停火協議即將到期,馬克龍此次訪黎的時機頗為關鍵。
馬克龍到訪後數日,當地時間1月23日,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阿勒沙特訪問黎巴嫩,表達對黎新任總統和總理的支援。這是沙特高階官員近15年來首次訪問黎巴嫩。此前,隨著真主黨勢力近年來在黎巴嫩不斷壯大,沙特與黎巴嫩關係遇冷。
南都記者注意到,有公開報道指出,由於多年經濟凋敝,加之去年黎真主黨為聲援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對抗造成的損失,黎巴嫩領導人現正寄希望於富裕海灣國家能向黎提供迫切需要的重建資金。
此外,有媒體分析認為,黎巴嫩選出新總統和新總理意味著國內教派勢力重組,對黎巴嫩真主黨是打擊。真主黨議員黨團負責人穆罕默德·拉德日前表示,真主黨在黎巴嫩政壇遭到排擠,但為了國家利益將“冷靜行事”。
出品:南都即時
採寫:南都記者 梁令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