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國迎來了一波高層訪華潮。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泰國總理佩通坦和汶萊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幾乎同時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四國元首同時來華訪問】
要知道,四國領導人幾乎同時訪華的現象並不常見,特別是在特朗普重返美國政壇的背景下,此次訪華更顯得意味深長。
眾所周知,在特朗普第一次執政時期,中美關係經歷了全面惡化。如今特朗普捲土重來,其一直標榜的“美國優先”政策和對華戰略遏制手段,再次給中國的國際環境帶來了一些難題。
首先是經濟層面,特朗普不久前宣佈對華加徵10%的關稅,算是打響了新一輪對華貿易戰。同時,他還試圖封殺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比如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限制關鍵技術與晶片出口,從根本上影響中國技術自主化的程序。
其次是政治層面上,特朗普仍在強化其所謂的“印太戰略”,拉攏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構建圍堵中國的地緣聯盟,並試圖在國際事務上孤立中國。
比如在南海問題上,近期菲律賓和美國空軍在南海舉行了巡邏活動,就說明特朗普在南海問題上似乎有延續拜登政府風格的意思。而在臺灣問題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始終曖昧,這一系列行為試圖給中國製造更多地緣政治難題。
【特朗普上臺給中國帶不少麻煩】
這使得中國似乎面臨“三重挑戰”:既要推動國內經濟復甦,又要突破美國的技術封鎖,同時還需在國際社會爭奪話語權,避免被孤立。
在此背景下,四國領導人同時來華訪問,正是對特朗普所施加壓力的間接“回應”:
一方面,這證明了中國的吸引力正在持續增強。儘管美國的遏制政策持續存在,但中國的經濟韌性與全球市場潛力不容忽視。各國領導人選擇在此時訪華,表明其希望藉助中國的力量推動本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特朗普政府搞“美國優先”的背景下,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疑是各國尋求合作的重要夥伴。
例如,巴基斯坦與中國的合作早已超越經濟範疇,從中巴經濟走廊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始終是巴基斯坦發展的關鍵支柱。吉爾吉斯斯坦則是中國在中亞地區的重要夥伴,其與中國的合作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戰略意義。至於泰國與汶萊,則希望透過強化與中國的經濟聯絡,加速東南亞地區的合作與發展。
【美菲空軍在南海開展戰略巡航】
另一方面,說明各國都在對抗“選邊站隊”壓力。特朗普政府一直試圖迫使各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而此次多國領導人訪華無疑是在中美博弈中的一種態度釋放:不希望被裹挾到大國博弈的對抗中。
此外,這次訪華潮也彰顯了中國在面對外部挑戰,尤其是中美博弈時,“以合作破局”的外交智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來華訪問的國傢俱有十分鮮明的代表性。其中巴基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作為中國周邊的重要國家,其訪華不僅鞏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地緣基礎,也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在中亞與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而泰國與汶萊作為東盟的重要成員,與中國的合作具有示範意義。尤其是在菲律賓不斷挑釁的背景下,此次訪華也是對菲的一種警告。
中國常說新年新氣象,這次四國領導人集體訪華,無疑為中國的新年外交開了個好頭。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特朗普接下來如何“出招”,中國都已蓄勢待發,不僅有實力“接招”,更有智慧“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