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2月4日,量子物理研究領域著名的女科學家薛鵬教授在網路上釋出影片,公開求助,稱自己失去了博導資格,但原因未知且無處表達訴求。
“大家好,我是薛鵬,這是我的身份證,我現在隸屬於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之前也一直在這邊工作,招收研究生,但是今年招生的名單裡已經沒有我的名字了。”在影片中,薛鵬手持身份證和招生名單,聲稱自己是傑青博導,也是教授,但是在該單位2024年2月份釋出的博導名單中沒有她,這讓她無法理解。“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和理由就被剝奪了招生資格,之前對一些同學的承諾可能會出問題,非常抱歉。”
薛鵬釋出抖音求助。(圖源截圖)
2月5日,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發表宣告稱,薛鵬教授透過網路平臺釋出影片,圖謀混淆視聽,造成惡劣影響。封面新聞記者就此事致電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綜合辦工作人員,對方回應稱以官方通報為準。“具體的資訊我個人也不太清楚,相關情況還是請關注我們的官方通報。”
公開資料顯示,薛鵬教授就職於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是核物理學家,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物理實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20年獲得國家傑青資助。封面新聞記者多次撥打了薛鵬教授課題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薛鵬也未回覆封面新聞記者的採訪郵件。
獲謝希德物理獎不足一年
薛鵬稱博導資格被剝奪
2023年8月,中國物理學會發布2023年獎勵公告,薛鵬獲得謝希德物理獎,成為10名獲獎者之一。
薛鵬獲獎理由為:長期從事量子資訊和量子光學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在量子行走的機理和模型及其在量子資訊中的應用等方面取得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包括:在理論上設計並首次實驗實現宇稱-時間對稱的量子行走,觀測到新型拓撲邊界態和新的體邊對應關係;克服以往量子行走方案中的不可控制性,創造空間域量子行走的最長演化紀錄;利用量子行走實驗檢驗了非定域性和互文性的關聯,揭示了量子糾纏是普適的量子資源,佐證了量子力學的完備性。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薛鵬還擁有中國光學學會“光學科技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還在《自然物理學》《物理評論快報》等世界物理學頂刊發表多篇研究成果。
薛鵬教授課題組。(圖源:官網截圖)
在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官網上,還可查詢到薛鵬教授課題組建於2009年,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實驗方向:研究自發參量下轉換(Deterministic Search on Star Graphs via Quantum WalksSPDC)系統在量子資訊領域的應用。我們可以透過偏振態、動量、時間、路徑等自由度來編碼量子位元,製備多光子/高維量子糾纏,實現量子資訊處理器。
2、理論方向:量子光學,量子資訊,量子力學基礎理論研究。
“我們團隊是從2013年開始從事量子行走實驗研究的,到了2015年的時候,我們已經打破了當時由澳大利亞團隊所創造的單光子空間域的量子行走最長演化時長的紀錄。隨後我們不斷地提高技術,一再地重新整理這一紀錄,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是這一紀錄的保持者。”薛鵬曾在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演講時表示,到了2021年,自己的團隊已經實現空間域的量子行走50步的演化紀錄。“如果到了光纖當中,甚至可以突破200步的演化時長,所以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利用在光量子行走方面所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為我國成功研製量子計算機,併為未來的產業化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回應:
圖謀混淆視聽,造成惡劣影響
“2024年2月4日,薛鵬教授透過網路平臺釋出影片,圖謀混淆視聽,造成惡劣影響。”對此,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嚴正宣告如下:
一、薛鵬教授於2023年7月26日正式向中心提交了離職申請,按照告知期,明確將於2023年10月31日離職。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中心在2023年8月31日報送的2024年度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中停止了薛鵬教授的招生資格。2023年10月24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正式釋出了2024年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二、對於薛鵬教授,以及造謠惑眾的其他人員、媒體我中心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力。
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公告(圖源:官網截圖)
2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就薛鵬影片內容致電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綜合辦工作人員進行核實,對方回應稱以官方通報為準。“具體的資訊我個人也不太清楚,相關情況還是請關注我們的官方通報。”
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仍能查詢到薛鵬資訊(圖源:官網截圖)
什麼人有資格成為“傑青”?
“有的學校傑青都可以做校長了。”“雖然不知道前因後果,但如果能夠線下溝通的話,一位傑青也不至於求助抖音,而且看這個老師其他影片也都很溫柔。”“傑青本來就很難評上,而且多數還都是男生,女生要付出比男生多很多才可能有機會。”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薛鵬的傑青身份也引發了網友的激烈討論。
“傑青”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ientists)的簡稱,同時也是獲得該基金資助的青年學者的代稱。這一基金是由中國國務院於1994年批准設立的,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管理。傑青專案的目的是資助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45歲以下的青年學者,以便他們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進行創新研究。該專案不僅促進了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也吸引了海外人才,並致力於培養和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傑青”有多厲害?
傑青也被認為是院士的“預備隊員”,在國內科學界具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他們的研究成果通常代表了科研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傑青的申請競爭非常激烈,因此成為傑青是對個人科研能力和貢獻的一種高度認可。
此外,根據不同年份的資料,傑青專案的影響力和資助力度不斷擴大,覆蓋的學科數量也在增多。例如,從最初的36門擴充套件到後來的67門,資助人數也從最初每年50人增至約200人,再到近年來的300人左右。這些變化反映了傑青專案對推動科技創新和提升國家整體科學水平的重要作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師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高校和科研單位,傑青都是“天花板”的存在了。“傑青的課題組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可以有1-3個博士的招生名額的。”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30週年。在科研工作者心目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仍然享有很高的聲譽。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基金的金額上,之所以保持這麼強的生命力,還因為這項基金有著非常嚴格的評審制度,能夠獲得這項基金資助,就意味著申請者的學術水平得到了同行的承認。
“青年科研人員數量的大幅增長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需求量增加。近兩年優秀青年科研人員數量增加很快。一是2010年以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一批海外留學歸來的人才進入高校,充實了科研人才隊伍,促進了博士生培養數量增長;二是近年來中國科技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形勢變化,增強了海外留學博士生回國發展趨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竇賢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透過長週期、穩定支援青年科研人員,嚴格評審流程、整治評審專家被“打招呼”等工作,不斷深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充分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科技事業發展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