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這讓不少人都驚呆了,那就是美國“北極星黎明號”任務的宇航員,居然從龍飛船走出來的時候,並不需要人抬著走,而是自己走出來。
並且在出來之後,也不需要人扶,完全是活蹦亂跳的。
這讓很多人比較困惑了,中國航天員出來跟他們的狀態完全不一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真的是中國技不如人,與別人的技術差距大?還是存在其他原因呢?
下面就詳細來看看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能說對航天瞭解可能不算通透,可能很多人存在這樣的疑惑。
美國“北極星黎明號”任務
這一次任務可以說算是完全取得了成功,並且實現了商業宇航員首次從商業航天器上完成太空行走。
最為關鍵是,這一次“北極星黎明”任務團隊由4名非職業宇航員組成(分別是基德·波蒂特、薩拉·吉利斯、安娜·梅農和賈裡德·艾薩克曼),這也是讓很多人比較驚訝的。
而在任務期間,“龍”飛船攜宇航員到達了距地球超過1400公里的遠地點,這是自50多年前阿波羅計劃結束以來人類太空旅行到達的最遠位置。
過後,這4名宇航員之中,有兩名宇航員先後出艙,完成了全球首次商業太空行走。
任務團隊還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和實驗,包括測試飛船與“星鏈”衛星之間的通訊,研究太空飛行及太空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等。
所以,也算是為未來人類再次進行商業航天行走,提供了重要的支援。不過這一次美國“北極星黎明號”任務也算是開啟了全球商業航天的一個新起點。
雖然說看上去沒有執行什麼任務一樣,但這一次的太空行走是完成了挑戰性的任務,此前人類沒有抵達過這個區域行走。
只不過這裡需要提醒一點,那就是這一次行走並不是在所謂的超過1400公里的遠地點區域行走,而是在龍飛船降低高度之後行走的。
是進入到了約190x742公里的軌道。
所以,這才是行走的高度,大家要分開,這相比空間站任務的400公里區間來說,也算是一個特殊性的任務變化,這就是美國“北極星黎明號”任務,你要說它有什麼大的特點。
其實大部分人也看不出來,最為典型的應該就是穿越南大西洋異常區的考驗,那裡的電子和高能質子濃度非常高,範艾倫輻射帶在此凹陷至距地面200公里。
在這裡待5天所受的輻射劑量,相當於在國際空間站待3個月所受的輻射劑量。
這個區域進行了深空輻射環境對人體的影響,為後續的太空航天任務具有支援作用,但未來會不會公佈這些資料,也不清楚,這裡也就不討論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然而在美“北極星黎明”任務團隊結束任務返回地球之後,在公佈一段影片之後,讓不少人比較驚訝。
美國宇航員出艙活蹦亂跳,而中國神舟飛船航天員卻被抬著走,這是什麼情況?
的確,看到這一幕讓很多人比較驚訝,畢竟這差別真的是太大了,而且在太空行走,對人的影響極大,那對人影響有多大?
進入太空後,人體會出現各種宏觀和微觀的變化,涉及血液、蛋白質、基因、線粒體、端粒、細胞因子等健康指標,但是這個變化大小,跟在太空所在的時間長短也存在關係。
此前有研究發現,將老鼠暴露於相當於2年半太空旅行的輻射劑量,會導致老鼠永久性腎臟損傷。
如果沒有可行方法保護腎臟,即使宇航員能夠到達火星,返程路上也得做透析。
而且除了這些之外,數十年來,研究人員對宇航員的身體情況進行研究,注意到太空旅行會對人體產生一系列影響,還包括骨密度流失和心臟、視力等方面的問題,可以說方方面面都影響。
所以,作為宇航員在太空執行任務,真的也是非常辛苦。
那為什麼美國宇航員出艙活蹦亂跳,而中國神舟飛船航天員卻被抬著走?
其實,這上面已經提到了,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執行任務的時間,是美國宇航員完全沒有辦法比較的,這並非是技不如人,而是在太空之中所執行任務的時間不一樣。
北極星黎明是一次商業太空飛行任務,為期5天,而我國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之中,執行任務的時間一般都是數個月,所以,身體受到影響肯定要大一些,這就是差別。
5天在太空時間可以說對身體幾乎沒什麼變化影響,在出艙的時候肯定是可以直接出來的,並且就像是正常人一樣。
而且除了這方面之外,每個國家的航天規則也不一樣,我國始終將航天員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那肯定在做任何任務的時候,都要做好100%的安全保障。
所以,這個差別在航天任務之中都可以看到,就如我國執行載人飛船任務,執行“發一、備一”的策略,其實也是為了航天員安全著想,只要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之中,遇到了什麼緊急情況,就可以直接將備份的快速發射升空,然後將兩位航天員接送回來。
此前國際空間站遇到飛船問題,不少人應該也看到了,他們沒有其他飛船,宇航員只能在上面等,結果在後面飛船準備好了,才將其接回來。
所以,這一個方面可能考慮都沒有我國好,這並不是所謂的技術問題,而是實實在在考慮的問題不一樣,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總結
無論航天之路如何走,各有各的特點,如果我國真的讓航天員乘坐飛船在太空之中飛上幾個小時,可能都會採取我國神舟航天員返回的模式,來做到“萬無一失”,這與國外完全不一樣。
所以,這不是用來證明自己航天實力,而是做事情的細心程度,方方面面的考慮問題,這就是差異化,我國真的想這樣做,那也不是什麼難事情。
只是有必要做與不做的問題,不少人應該也看到, 我國這麼多年做了多少航天成就,依然是這樣低調,因為沒有必要,只要自己能就行了,本身發展方向也不一樣,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