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
2024年已經臨近尾聲,處理器廠商們的王牌已經全部登場完畢。前有AMD的銳龍9000系大放異彩,領先業界的能效比獲得了市場與使用者的一致認可,後續更是推出了全新的銳龍X3D系列處理器,銳龍9800X3D強勢來襲。Intel方面則是一改原先酷睿12、13、14代的操作,換上了全新的大小核架構,小核的效能甚至比肩前代的大核,相當強勢。製程工藝也直接升級為臺積電工藝,溫度與功耗也有不小進步。
兩家的處理器百花齊放,應該有不少玩家在糾結,到底入手哪一家的處理器比較好,恰好我們手裡正好有酷睿Ultra 9 285K、銳龍9950X以及號稱遊戲神U的銳龍7800X3D與銳龍9800X3D。今天就同大家分享下,這些CPU的效能和軟體測試對比,希望能為大家選擇CPU時做個參考。
全新升級
在開始評測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些處理器的架構變化,關於Intel處理器的部分,玩家可以點選連結,檢視我們首發評測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內容:《英特爾酷睿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首發評測:能效倍增,AI加持!》
這裡著重介紹一下全新的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以及AMD近期釋出的銳龍9800X3D處理器。關於二者,其最大的變化就是更新了Zen 5架構!
Zen 5架構
先給需要省流的玩家講一下,Zen 5架構的改進方向大體可歸納為:每週期可執行更多指令;更寬的排程和執行單元;資料快取頻寬翻倍;更強的AI加速效能。
Zen 5架構旨在提升新處理器單執行緒和雙執行緒的效能,為未來計算核心架構奠定新的基礎,同時還為AVX512運算提供完整的512位資料位寬以提升吞吐量並提高AI運算效能。
詳細一點解析,首先Zen 5架構在指令獲取與解碼上均有改進,處理器採用了32KB的一級指令快取,透過8路並行處理和32位元組的雙倍資料獲取速率,顯著提升了指令流的處理效率。此外,還引入了更加先進的高階分支預測技術,來猜測接下來需要執行的指令,這樣處理器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大幅提高效率。
在整數執行方面,處理器進行了多項最佳化。L1指令快取容量保持32KB不變,但透過增加到8寬,提高了整數運算的並行度。除此之外,ALU排程器包含6個ALU單元和3個乘法器,這不僅提升了整數運算能力,也增強了執行單元的靈活性。
處理器在載入和儲存資料方面也變得更高效了。它有一個48KB 12路並行設計的快速資料快取區,大大加快了資料的載入速度。同時,透過增加資料頻寬和改進預取演算法,處理器能夠更有效地預測和載入即將使用的資料,減少了等待時間。
最後,處理器在處理複雜的浮點和向量運算時也變得更快了。眾所周知,Intel因為大小核設計放棄了對AVX-512指令集的支援,AMD就不一樣了,Zen 5架構一樣支援AVX-512指令集,配備完整的512bit資料路徑,以及8寬的排程能力。這也意味著處理器可以同時處理更多複雜的數學運算。
除了架構的大幅改進外,Zen 5相比於Zen 4的IPC效能平均提高了約16%,資料相當可觀。加速單元的數學效能相比Zen 4的提升更大,單核在機器學習方面,提升高達32%;針對AES-XTS 加密演算法,效能提升更是漲幅35%。
再看看Zen 5 CCX的快取結構圖,可以看到其實它跟Zen 4沒有差太多,L2快取容量依然是1MB,但從8-Way增加到16-Way,這直接讓L2快取頻寬翻倍,L3快取的延遲有所降低。
另外Zen 5的CCD製程與面積也有進步,目前Zen 5架構為TSMC 4nm N4P工藝,芯片面積是70.6mm2,電晶體數量是86億,而上代Zen 4則是TSMC N5工藝,芯片面積是70mm2,電晶體數量是65億,可見Zen 5和Zen 4的CCD芯片面積基本沒啥差別,但電晶體數量增加了32.3%,算上芯片面積的微小變化,電晶體密度提升了31.2%左右。
總的來說,Zen 5架構的提升主要展現在資料頻寬、排程執行單元最佳化、更精準的分支預測以及解碼快取方面。另外,得益於Zen 5架構採用TSMC 3nm與4nm的領先工藝,因此更低的功耗但卻有更高的效能,未來Zen 5架構也將應用於多個種類的產品中。
新一代3D V-Cache
看完了常規的銳龍9000系,再來探索一下搭載3D V-Cache技術的X3D處理器。同樣省流,新一代3D V-Cache改進了上一代積熱的問題,它將快取堆疊的位置挪到了核心的下方,使散熱壓力更大的核心部分依舊置於頂部,更有利於散熱,因此處理器採用不鎖頻設計,能夠直接超頻。
詳細點說就是之前的銳龍5800X3D或者銳龍7800X3D的3D V-Cache快取都是堆疊在處理器核心之上,因此前兩代X3D處理器的核心無法直觸CPU頂蓋,因此導致了積熱問題,而第二代3D V-Cache技術中,AMD創新性的將核心與3D V-Cache快取進行對調,快取放在了核心之下,因此核心的熱量能夠直觸頂蓋,有效避免此前的積熱問題,進而是的處理器的效能表現更為出色,基礎頻率相對於上代快了500MHz,並且TDP可以設定為105W。
除了設計上的進步外,第二代3D V-Cache規格也進行了升級,容量大小方面與上代一樣,三級快取都是最大96MB,對比普通銳龍9000系多了64MB,能夠大幅提升遊戲效能。與上代不同的是,這代3D V-Cache使用了7nm的SRAM晶片,這個晶片尺寸更小,從原來的41mm²縮小為36mm²,密度變得更高,頻寬相對於上代的2TB/s提升到了2.5TB/s,效能提升了25%,並且由於使用了TSV連線基礎晶片,將L3快取區域內的矽通孔區域縮小了50%,減少了介面設計中的額外電路,配合上臺積電的SoIC技術,不需要額外的焊點連結,更進一步提升電路的精簡化。
當然,新的銳龍9000X3D處理器還有一點非常勁爆的升級,那就是和普通的銳龍9000系列一樣不鎖倍頻、支援自由超頻。要知道前面兩代的X3D處理器只支援PBO,這次的銳龍9800X3D不僅可以用PBO一鍵超頻,玩家還可以自己去摸索更高的頻率,進一步地去挖掘這塊處理器的效能。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超頻潛力的高低不僅與處理器體質有關,它跟主機板、散熱器等也離不開關係,因此建議玩家選擇適合的硬體進行操作。
處理器賞析
瞭解完架構,再看看本次的主角銳龍9800X3D處理器,具體規格方面,銳龍9800X3D的基礎頻率4.7GHz,最大加速頻率5.2GHz,擁有96MB L3快取,TDP為120W,加速頻率比上代的銳龍7 7800X3D提升了200MHz,基礎頻率提升了500MHz。
應該有不少玩家看出來了,它的規格與銳龍9700X近似,主要差距主要在快取上,銳龍9800X3D高達96MB的三級快取讓它在各項3A大作裡遊刃有餘。雖然快取增大了,不過最大頻率依舊不如同為八核心的銳龍 9700X的5.5GHz,但是上面也提到了,對比前代X3D處理器,提升頻率巨大,因此玩家無需擔心它的效能釋放。
這裡我們給各位玩家整理了一下具體的規格對比表格,感興趣的玩家可以看看。
規格介紹完畢,看看它的顏值如何。正面外觀,銳龍9800X3D與上一代銳龍7000系基本無異,頂蓋上絲印了型號“AMD Ryzen 7 9800X3D”,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款處理器的產地,為馬來西亞生產。目前綜合網上來看的資訊,包裝將會延續9000系列的設計,並且不再附送散熱器。
處理器的背部則是Socket AM5介面的觸點,相比起之前的AM4介面,新的介面可以有著更多的針腳,實現更豐富的功能定義,包括支援最新的DDR5記憶體、PCIe 5.0匯流排,原生支援107W的處理器功耗,甚至支援最高230W功率輸出。
測試平臺介紹
來到測試平臺介紹部分,下面的測試裡我們準備了前代同樣具備3D V-Cache的銳龍7800X3D以及最新的銳龍9950X,還有對手最新推出的酷睿Ultra 9 285K進行對比,來看看最新的銳龍9800X3D能否再續X3D遊戲神U的榮光,一舉稱霸遊戲領域。
高階的CPU處理器自然也要有高效能的座駕才行,我們採用的是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看過我們之前評測的玩家應該對這款主機板不陌生,對比前代,它的升級完全可以說是超規格的,說它是小ACE都不過分。
外觀上,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正面還是一如既往的凌厲風格。主機板大部分都被冰霜鎧甲覆蓋,純黑色搭配線條斜切,電競感躍然紙上。裝甲上還有大面積的龍盾及MPG標識,不僅美觀,還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辨識度。
背面設計同樣電競風滿滿,一席黑色PCB加持,彷彿就像效能爆表的“黑武士”,另外可以看到這款主機板的元器件也相當豐富,可能是因為這款主機板堆料太滿,甚至平時在正面的I/O監控晶片也被安排到了背面。
另外,上面我們也提到了,銳龍9800X3D為AM5介面,與上代銳龍7000一致,因此追求極致效能釋放的老玩家也能用上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同時AMD還保證AM5介面至少會用到2027年,妥妥的戰未來神器。
當然,想要帶動銳龍9800X3D還要看這款主機板的供電規模,其實你大可不必擔心。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採用的是18+2+1相智慧供電設計。並且這一代的X870E CARBON還進行了升級,將DrMos供電方案由上代的90A升級為110A SPS MOSFET,帶動旗艦級的銳龍9950X都不成問題。
細節方面,主機板供電的PWM主控晶片為瑞薩的RAA229620,最大支援20相雙通道輸出,SPS MOSFET用的也是瑞薩的R2209004,並且主機板配備兩個 8-Pin EPS 接頭,整體效能強勁。
供電規模足夠豪華,散熱也要跟上。微星在供電模組處安排了完整的VRM冰霜鎧甲,採用了純金屬設計,還用複合熱管以及7W/mk高效能導熱貼,覆蓋了整個Mos管與電感,進一步保證效能穩定釋放。
其他發熱量大的區域也同樣用冰霜鎧甲覆蓋,像PCIe 5.0固態硬碟處、M.2固態硬碟插槽以及PCH南橋等。每一塊散熱裝甲都非常厚實,拿在手裡沉甸甸的。
既然講到散熱,處理器的散熱工作也是關鍵,我們用的則是微星最新推出的MAG CORELIQUID I系列水冷,用它壓制TDP僅有120W的銳龍9800X3D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視線回到主機板上,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搭載了四條雙通道DDR5記憶體插槽,最大支援容量為256GB,支援EXPO和XMP標準,最大OC標稱頻率為8400MHz。並且主機板BIOS內還有眾多微星Memory Boost技術,可將記憶體的效能實現跨越式提升。
測試時我們則是選用了芝奇G.SKILL幻鋒戟DDR5-6000 16GB×2套條,並且將時序壓至C30,超低的時序加上微星DDR5黑科技,助力銳龍9800X3D強勢輸出。
擴充套件性方面,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提供了三條PCIe插槽,其中PCI_E1為處理器提供的PCIe 5.0×16插槽,而PCI_E2其實是物理上的PCIe 5.0×4插槽,最後的PCI_E3則是PCH提供的PCIe 4.0×1插槽。
並且顯示卡插槽還經過了加長加厚處理,第一跟第二插槽還使用了新一代的鋼鐵裝甲,加固效能對比上一代提升了21%,能夠進一步降低顯示卡對主機板的壓力,防止主機板形變。
值得一提的,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的底部其實還有一個PCIe 8Pin輔助供電介面,據悉是為了滿足未來顯示卡的需求所設計。
M.2介面就更豐富了,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一共提供了4個M.2介面,其中M.2_1與M.2_2均是由CPU提供的Gen5×4 128Gbps 插槽,而M.2_3與M.2_4則是由PCH提供的 Gen4×4 64Gbps 插槽。
四個M.2固態硬碟插槽如果你覺得還不夠的話,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還提供了4個SATA 6Gbps介面。這個配置應該能滿足99%的玩家儲存需求了。
最後當然是IO介面部分了,微星給這款主機板塞得滿滿當當的。提供的9個USB-A介面全部都是10Gbps速率,這一點值得誇讚!4個Type-C介面也進行了升級,最頂級的要屬其中2個40Gbps的USB4介面了,不僅傳輸速率拉滿,還能用於影片顯示輸出。剩下的兩個Type-C也給到了10Gbps的USB 3.2 Gen 2。剩下還有1個HDMI 2.1影片輸出口,2個RJ45網口(5Gbps+2.5Gbps)、WiFi 7天線介面以及音訊介面。
軟體層面,這代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也有重大升級,最直觀的就是BIOS頁面全面更新,相比原本的風格,如今的設計更加有科技感,紫色與粉色混搭的設計更顯年輕化,同時也增添了不少電競氣息。
功能上,我們在下面的測試中會開啟EXPO功能,記憶體能夠自動超頻至DDR5-6000 C30-38-38-96,這個頻率也是AMD處理器的甜點頻率。
PBO方面的選項同樣比較豐富,不止有PBO Auto,還有PBO 增強模式與限制溫度的模式,前者PBO 增強模式可以在 AMD 原有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PBO)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處理器,從而實現了更好的效能,後者則是給處理器設定85°C、75°C和65°C三種溫度限制,防止處理器不斷PBO超頻導致過熱降頻,考慮到大部分玩家非極客操作,因此測試中我們還是按照最基礎的PBO Auto進行。
最後,近期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還更新了一個“X3D Gaming Mode”功能,它能夠透過調整核心使用率來尋求多核心數的AMD處理器的最佳使用者體驗,也就是停用了兩個CCD裡的其中一個,並關閉了超執行緒(SMT)功能,從而優化了單執行緒效能。據說對遊戲有特殊加成,後續我們也會進行測試。
測試平臺就介紹完畢了,完整的測試平臺表格如下:
遊戲效能測試
開始測試前還是要了解一下這顆處理器,首先從CPU-Z顯示的基本資訊可以看出,銳龍 9800X3D預設的峰值主頻是5250MHz,同時它的V-Cache雖然實際上是“外掛”的額外快取,但在軟體中會被識別為三級快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記憶體支援方面,為DDR5-6000 C30 Gear2,剛好是AMD的甜點頻率。
接著是3DMark的一些基礎測試,方便大家在遊戲測試前瞭解到平臺的效能釋放。實測銳龍9800X3D在Fire Strike系列測試裡,無論是1080P、2K,還是壓力更大的4K解析度都能領先銳龍7800X3D達20%以上,Time Spy系列測試也差不多,效能漲幅也是20%以上,表現相當出眾。而兩家的旗艦處理器的得分更高,不知道後續的遊戲測試裡能否繼續保持領先。
再來是3DMark CPU Profile測試,這項測試可以更精準的測試CPU在單核與多核方面的效能表現,實測銳龍9800X3D的單執行緒分數為1217,最大執行緒分數為10106,對比前代的話,提升幅度高達20%以上,這也讓我對它的遊戲效能充滿期待。而酷睿Ultra 9 285K以及銳龍9950X則是憑藉著更多的核心數與執行緒數遙遙領先,顯然多工處理才是它們的主戰場。
常規遊戲測試
實際遊戲表現,我們選擇了多款遊戲進行實測,均為1080P解析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將壓力給到CPU,能夠更直觀的反映出不同處理器之間的效能差距。
第一個測試專案是時下國產3A大作《黑神話:悟空》,在1080P影視級畫質,DLSS 50%的設定下,銳龍9800X3D的表現是最高的,117 FPS的平均幀超過了銳龍9950X以及酷睿Ultra 9 285K。不過考慮到這款遊戲更多吃顯示卡,銳龍9800X3D能有這個表現已經相當出色了。
《古墓麗影:暗影》就更離譜了,同樣的1080P最高畫質,銳龍9800X3D的平均幀直接比酷睿Ultra 9 285K高出100多幀,394 FPS的表現同樣也強於自家的老大哥銳龍9950X,對比前代銳龍7800X3D的話,也有9%左右的效能提升。如果看CPU渲染或CPU遊戲的話,銳龍9800X3D的提升幅度就更明顯一些了,對比同是X3D的處理器,能夠提升14-19%。
《極限競速:地平線5》在平均幀方面就有些眾生平等了,不過AMD陣營的表現還是優於酷睿Ultra 9 285K。真要看X3D處理器的實力還得看CPU渲染以及CPU模擬部分,銳龍9800X3D分別以288.2 FPS和537.7 FPS領跑全場,相比銳龍7800X3D提升5%左右,如果跟酷睿Ultra 9 285K比,領先幅度可以擴大至13-33%左右。
《F1 22》就不像《極限競速:地平線5》一樣了,X3D系列處理器在這裡就是真正的遙遙領先,銳龍9800X3D直接以266 FPS平均幀殺死比賽,1%Low幀也來到了203 FPS,二者對比起銳龍9950X也好,還是酷睿Ultra 9 285K,都是30%左右的效能提升,非常強勢。
接下來,我們測試了兩個負載相當高的遊戲,分別是《地鐵·離去》和《賽博朋克2077》。只能說有“3D快取真的可以為所欲為”,首先看《地鐵離去:增強版》裡的表現,銳龍9800X3D平均幀238 FPS,對比前代銳龍7800X3D提升了約13%,對比兩款旗艦級的處理器,優勢就更明顯了,其中領先銳龍9950X約28%,領先酷睿Ultra 9 285K達36%。
換到《賽博朋克2077》中,無論是平均幀還是1%Low幀,銳龍9800X3D還是一如既往的遙遙領先。平均幀的表現要比銳龍9950X與酷睿Ultra 9 285K高約25%左右,1%Low的表現則有30%的增長,特別是159.8 FPS的1%Low表現,都快接近兩款旗艦處理器的平均幀了。
最後是網遊《CSGO 2》的表現,這裡X3D處理器依舊延續了剛剛的優勢,平均幀小幅領先,對比旗艦處理器大概有10%的提升,對比前代銳龍7800X3D的話則是6%。真正強勢的是1%Low的表現,270.1 FPS的成績要比酷睿Ultra 9 285K高了快40%,這比顯示卡效能提升還離譜。
不得不說X3D系列處理器的超大快取在遊戲過程中確實是一把“神兵利器”,說它是當下的遊戲處理器之王都不為過。而AMD一直推出X3D系列處理器也能看出其對遊戲玩家的關注與重視,未來我們也期待X3D技術能夠普及化,讓更多玩家體驗出色的遊戲表現。
X3D Gaming Mode測試
另外上面測試平臺介紹部分,我們還提到了微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暗黑主機板還更新了一個X3D Gaming Mode功能,據說對X3D處理器有特殊最佳化,這裡我們也找了幾款遊戲進行實測。
《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表現如下,平均幀小幅上漲,提升比較明顯的要屬CPU模擬一項,相比PBO Auto模式,大約提升了5%左右。
《古墓麗影:暗影》中的表現也差不多,主要提升體現在CPU渲染部分,原本PBO Auto的情況下,CPU渲染為611 FPS,開啟X3D Gaming Mode後,提升至662 FPS,漲幅約8%。
《地鐵離去:增強版》的提升也比較明顯,平均幀率由原來的238.22 FPS提升至254,84 FPS,漲幅同樣在7-8%左右。
網遊部分我們測的是《CSGO 2》,開了X3D Gaming Mode後,平均幀小幅上漲至561.6 FPS,1%Low也提升到了276.9 FPS。
總的來說,X3D Gaming Mode模式對遊戲效能有一定提升,推薦純遊戲玩家可以直接開啟該模式,能夠大幅提升你的遊戲體驗。不過我們也測試了一下該模式下,生產力效能會有下降,但是考慮到買這顆處理器的都是奔著遊戲去的,日常影響其實不大。
理論效能測試
看完了遊戲,我們再來看看理論效能表現。
CPU-Z效能測試
老樣子,先看CPU-Z的簡易跑分,單核成績銳龍9800X3D得分807.8,對比銳龍7800X3D提升15%,多核成績則是8422.4,同樣提升13%左右。有一說一,新一代X3D處理器在解決了積熱問題後,頻率的提升也帶來了不小的效能增幅。同時Zen 5架構也為多核效率帶來了一定的提升,得以讓銳龍9800X3D在基礎效能上也有強勢表現。
至於酷睿Ultra 9 285K,24核心24執行緒還是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無論是單執行緒還是多執行緒,依舊是榜首的位置。銳龍9950X則緊追其後,二者在單核效能上的差距不足10%,多核則相差20%左右。
GeekBench 6效能測試
GeekBench 6是一款多平臺的效能測試工具。與同類軟體不同的是,它幾乎可以執行在所有的已知PC架構系統上,包括了Windows、Mac OSX、以及各種Linux發行版。GeekBench的測試專案重點考察CPU和記憶體系統的運算能力,並且在測試完成後會給出具體得分供使用者參考比對。
實測成績與上面的CPU-Z並沒有太大差別,銳龍9800X3D的單核成績對比銳龍7800X3D提升約13%,多核成績則是提升約11%。不過有一說一,單核成績已經很接近於酷睿Ultra 9 285K了,二者差距僅有3%。
另外GeekBench最近還推出了一個AI效能測試工具,我們也進行了測試,實測銳龍9800X3D在Quantized Score一項上遙遙領先,甚至超越了老大哥銳龍9950X,其他兩項測試裡,效能也領先前代銳龍7800X3D不少。
CineBench效能測試
單核/多核效能測試的最後一項是CineBench,它主要透過物理特效渲染來評估CPU的單執行緒和多執行緒效能,在多個版本中的CineBench中,銳龍9800X3D的單核效能領先銳龍7800X3D約15%以上,多核成績的提升也有10%左右。對標旗艦處理器肯定不及後者強勢,不過應對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的應用也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一般的影片剪輯、圖片處理、辦公等,都能夠輕鬆勝任,能夠很好兼顧全方位的使用要求。
AIDA 64 GPGPU測試
處理器的單核與多核成績看完了,下面是AIDA64的GPGPU測試。它可以測試GPU與CPU與儲存裝置之間的資料互動效能表現。從實測資料來看,銳龍9800X3D的效能領先頗多,特別是在單精度、雙精度方面,其中“Single-Precision Julia”(SPJ)是對於大型遊戲執行的重要衡量引數,而“Double-Precision Mandel”(DPM)則對流體力學,Matlab這類科學運算速度是重要衡量指標。
實測上面提及的這兩項,銳龍9800X3D對比銳龍7800X3D分別強了84%與90%,同時24bit、32bit以及64bit整數運算部分的提升也是史詩級的,基本上對比前代都是翻倍的提升。
AIDA 64 Cache&Memory測試
AIDA 64中還可以測試記憶體效能,因為銳龍7000或銳龍9000處理器的記憶體甜點頻率在6000MHz左右,因此這裡我們也是開啟了EXPO設定,將記憶體超頻至DDR5-6000MHz C30。此時讀取58788 MB/s,寫入80747 MB/s、複製54882 MB/s,延遲79.5 ns。
當然,如果你想要更強的遊戲效能,你還可以啟用微星主機板上的AMD Optimized Performance Profile (OPP)功能以及記憶體高效能模式High Efficiency mode,據說它們針對SK海力士A-die顆粒專屬最佳化,能夠讓記憶體釋放更強勁的效能表現。
7-Zip壓縮與解壓縮測試
理論效能的最後一項是傳統的7-Zip壓縮與解壓縮測試。這項測試一般與處理器的核心數、執行緒數相關。實測,雖然銳龍9800X3D還是保持與上代一樣的8核,但Zen 5架構的更新與更高的頻率也帶來了一定的效能提升,壓縮方面比前代強8%,解壓則是提升了2%左右。
而酷睿Ultra 9 285K以及銳龍9950X則是以更豪華的規格繼續領跑,其中銳龍9950X的表現比對手高了快50%左右,相當強勢。
創作生產力測試
遊戲效能固然重要,不過應該也有不少玩家好奇它能不能做到遊戲、生產創作兼得,因此我們也是用多項測試去驗證。
UL Procyon效能測試
先來點簡單的,用UL Procyon的Office進行基礎辦公能力測試。實測銳龍9800X3D甚至能夠打贏隔壁旗艦級的酷睿Ultra 9 285K,表現相當誇張。
影象&影片創作測試中,銳龍9800X3D的表現也十分強勢,在影象編輯的兩個子專案中同樣領先於酷睿Ultra 9 285K,甚至領先幅度能夠去到12%。對比起上代銳龍7800X3D則有4%-8%不等的效能提升。
不過換裝了全新核顯的酷睿Ultra 9 285K在影片剪輯環節中似乎有不小的優勢,是四款處理器中表現最好的,一度領先銳龍9950X達到10%以上。
PugetBench創作效能測試
再上點強度,直接用Pugetbench測試,該專案測試包括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Pugetbench for Photoshop、Pugetbench for Lightroom以及Pugetbench for DaVinci等專案,能夠準確的反應出平臺的創作能力。
實測結果如上,基本上銳龍9800X3D只在比較依賴單核的Photoshop、LightRoom有優勢,前者能夠領先銳龍7800X3D約15%,後者則是3%左右,這個結果也印證了上面理論效能測試部分,與銳龍9800X3D的單核提升幅度近似。
Blackmagic RAW Speed Test基準測試
接著我們又測試了這兩款處理器對RAW格式照片的讀取效能,這裡以Blackmagic RAW Speed Test為例,實測銳龍9800X3D的成績為78 FPS,相比起銳龍7800X3D的64 FPS,提升了22%,比上面的影象編輯與影片剪輯的效能提升還誇張。
而酷睿Ultra 9 285K在創作領域還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137 FPS的表現甚至要比銳龍9950X強出30%以上,所以對創作有重度需求的玩家建議還是選擇Intel平臺的處理器。
Blender Benchmark測試
影片剪輯類工作看完,就該看看渲染類軟體的表現了,首先看Blender,它的測試主要考慮CPU和GPU渲染效能表現,測試分為三部分,這裡主要看兩顆X3D處理器,實測銳龍9800X3D在三個場景的渲染測試裡都領先於前代銳龍7800X3D,最大領先幅度可以去到12%。
至於兩顆旗艦級的處理器在面對渲染上自然也是手到擒來,畢竟更多的核心數與執行緒數能夠大幅提升渲染時的效能,同時這兩顆處理器還有更高的頻率,因此它們的效能表現對比X3D處理器要好上不少,當然了,價格自然也更高,比較適合專注於創作的使用者。
Corona 10 Benchmark測試
另一個渲染軟體Corona的表現也差不多,銳龍9800X3D的成績為7415600 Rays/Sec,你讓它與16核的銳龍9950X相比,肯定是打不過了。不過銳龍9800X3D還是有進步的,對比前代的6307637 Rays/Sec,領先約18%,整體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總的來說,實測結果大家也看到了,銳龍9800X3D的創作表現想必銳龍7800X3D約提升了10%左右,畢竟這是一顆8核處理器,在基準效能表現上,和目前主流的中高階處理器沒有太大的區別。想要遊戲、生產力兼得的玩家不妨期待一下後續推出的銳龍9900X3D與銳龍9950X3D處理器,這兩顆處理器應該才是真正的文武雙全,銳龍9800X3D更適合遊戲玩家多一些。
綜合場景測試
理論效能、生產力創作,甚至是遊戲表現我們都測了,下一個就輪到日常使用體驗了,這就給大家安排上~
PCMark 10 Extended測試
直接上PCMark 10 Extended,這項測試能夠很好的反映平臺在多方面的表現,其涵蓋了辦公、網頁瀏覽、生產力創作、遊戲等多方位的測試,並且都是實機演示,因此參考性還是很高的。
從實測結果中可以看到,銳龍9800X3D在遊戲表現上成績顯著,對比上代銳龍7800X3D,效能提升幅度約為10%,如果是對比藍廠最新的酷睿Ultra 9 285K的話,效能領先能夠去到20%左右,相當強勢。不過生產力部分就不是它的強項了,畢竟只有8核,想要依靠8核對抗那些動輒16核、24核的旗艦處理器,還是有些難為它了,“遊戲神U”就是對它最好的評價。
整機穩定性執行測試
測試的最後一項是整機穩定性測試,我們主要關注銳龍9800X3D的功耗與溫度表現,實測銳龍9800X3D在烤機時,平均溫度在83.5℃,此時處理器功耗為138.981W,用240一體式水冷就可以壓得住。
實際遊戲過程中,銳龍9800X3D的溫度與功耗其實不會像烤機時那麼高,我們測試過程中發現銳龍9800X3D在絕大多數遊戲裡功耗甚至只有100W左右,溫度也不會去到烤機的80℃以上,沒有高負載需求的玩家,甚至用風冷就能搞定這顆處理器的散熱。
評測總結
實測下來,只能說銳龍9800X3D遊戲神U的稱號實至名歸,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時下想要一臺頂級的遊戲主機,那銳龍9800X3D就是當下最佳的選擇。在設計上,新一代的X3D處理器應用了第二代3D V-Cache技術,有效緩解了積熱的問題,並且處理器頻率也得到了提升,實際反應在遊戲中就是T0的存在,直接遙遙領先。
實測資料來看,銳龍9800X3D的表現要比隔壁最新旗艦酷睿Ultra 9 285K高近30%以上,這樣的優勢已經不能用差距來形容了,應該說是跨代式的表現。即便是對比自家上代的銳龍7800X3D,遊戲效能也能領先10%左右,同時也開放了超頻功能,進一步提升了遊戲流暢性。不過受制於處理器規格,核心數限制等,它的基準效能其實與銳龍9700X差不多,因此,它更適合遊戲玩家選用,如果想要遊戲生產兼得,可能還要等明年的9950X3D才行。
而銳龍9950X則更偏向於乾重活的玩家,例如:工業軟體、渲染等領域,16個大核32執行緒的設計讓它成為了如今消費級市場上多核效能最為強大的處理器之一,同時還有Zen 5架構所帶來的更加優異的能效比加持,使得銳龍9950X處理器能夠在保持出色多核效能的同時,還能在功耗以及溫度上擁有讓人驚豔的表現。
至於酷睿Ultra 9 285K,作為英特爾桌面端首個搭載NPU的處理器,它的AI效能表現出眾,能夠滿足不少日常應用場景,如影象識別、等,同時也為遊戲和內容創作帶來了新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核顯也進行了升級,基於Xe-LPG架構的核顯,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強大的圖形處理能力,稱它是新一代算力之王會比較合適。
當然,關於處理器選擇方面,玩家最關注的還是售價,想必大家也已經知道了,銳龍9800X3D首發價格3799元,相比起上代的銳龍7800X3D直接漲了500元,並且現在銳龍9800X3D也是一顆難求。如果你是首發就搶到的玩家,那隻能說這顆處理器真的物超所值,它就是目前最強的遊戲處理器,以它的效能表現,未來2-3年內的3A大作,它都能輕鬆面對。
而銳龍9950X的定價相對於上代則實現了“加量減價”,並且這還是首發的定價來說,目前散片的價格已經低於4000元,價效比完全是無敵的狀態。真的不得不說一句AMD YES了!如果你打算入手一款全能型的旗艦處理器的話,那我覺得銳龍9950X是現階段更穩定、更明智的選擇。
最後再說說酷睿Ultra 9 285K的售價,首發定價4799元還是有些偏高的,目前散片的價格在4500元左右,稍有降價,對於追求生產力,追求AI效能,追求優秀溫度表現的使用者,酷睿Ultra 9 285K還是值得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