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定西
技術為本、價效比為綱,永遠做最酷的產品,是集團的三大鐵律。
循著這樣的路徑,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在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釋出電話會上總結,小米聚焦五大方向,推進業務進展,即高階化突破、大家電和IOT競爭力、全球化推進、汽車業務大跨步向前、AI變革。
在三季度,小米集團((HK01810))交出史上最強業績報告。2024年Q3總收入達人民幣925億元,連續三個季度高歌猛進。
財報顯示,小米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63億元,維持歷史高位。在持續投入造車的前提下,小米現金儲備繼續不降反升,截至2024年9月30日,現金儲備達人民幣1516億元,再創新高。
毫無疑問,隨著各業務全面開花,小米增長護城河進一步拓寬,站上了發展新起點。
本文試圖從小米高階化、基本盤、研發三個層面進行財報解讀,看看小米最強業績背後發生了什麼。
高階化戰略站上新起點
兩年前,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小米集團戰略會上明確要求:高階化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
彼時,雷軍提出要不怕損失、不怕犧牲,堅定不移往前推進。
如今,小米高階化進發,全面對標,品牌連續破圈,帶動業務迸發強勁增長活力。小米高階化,成了!
高階手機業務層面,據第三方資料,中國大陸地區,小米在人民幣3000-4000元價位段市佔率同比提升9.3個百分點至18.1%,人民幣4000-5000元價位段市佔率同比提升9.7個百分點達22.6%,人民幣5000-6000元價位段市佔率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至6.9%。高階持續向上滲透。
一個數據佐證是,小米15系列比上一代更快速度實現了100萬臺出貨量突破。
與此同時,小米MIX Flip於今年7月釋出,憑藉時尚科技外觀和旗艦效能,釋出至今持續在女性使用者群體破圈。據IDC資料,24Q3小米在國內摺疊屏市場份額斷層第三,達17.2%,相較上個季度,小米摺疊屏手機銷量實現了環比1128.6%的爆發式增長。
小米科技家電也向高階全面升級。更為重要的是,小米汽車對高階化的影響與日俱增。
小米汽車再次實現超預期增長。24Q3小米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收入為人民幣97億元,正逐步向百億規模逼近。本季度,小米汽車產能持續提升,Xiaomi SU7系列新車交付達39790輛,呈現較好增長態勢,帶動小米單車虧損進一步收窄。2024年10月,小米汽車工廠單月生產量及新車交付量均破20000輛。2024年11月13日,Xiaomi SU7第10萬臺整車完成下線,創造新車企10萬臺最快下線紀錄,2024年11月18日,Xiaomi SU7提前完成10萬臺交付目標,足見小米汽車交付能力。2024全年小米汽車將全力衝刺13萬輛交付新目標。
2024年10月,Xiaomi SU7 Ultra原型車首次征戰紐北賽道,取得6分46秒874的好成績,成為紐北賽道最速四門車。這不僅是對小米汽車技術創新突破的認證,更是中國汽車品牌邁向高階、挑戰傳統豪華品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24年10月29日,Xiaomi SU7 Ultra量產版正式亮相,定位巔峰效能科技轎車,搭載由兩臺小米自研的超級電機V8s 以及一臺超級電機 V6s 組成的三電機系統,最大馬力高達1548PS,0-100km/h加速只需1.98秒(不含起步時間),設計最高時速350km/h,是地表最快的四門量產車。
Xiaomi SU7 Ultra預售價81.49萬元,開啟預訂10分鐘,小訂訂單超3680臺。你沒有看錯,小米汽車售價站上80萬元高位,這臺地表最快的四門量產車,極大推動了小米高階品牌價值大幅躍升。
這都應了雷軍在接受李翔專訪時的話:
⼩⽶的造車實⼒被低估了。
基本盤業務築起護城河
支撐小米堅定造車的,除了無可匹敵的現金儲備,更有小米基本盤的現金牛。
在小米汽車這一“網紅”業務之外,小米集團基本盤有三,智慧手機業務、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網際網路業務。這都是小米的底氣來源。
從研報也可以看出蹤跡。中銀國際研報表示,“對小米2024至2026年的發展前景保持樂觀,因除在汽車領域外,小米在智慧手機及IoT領域的高階化戰略亦正重塑消費者對小米品牌的印象。”
招商國際認為,“在小米「人車家全生態」體系下,受益於全球份額提升及AI應用落地,小米手機/AIoT基本盤業務將持續保持強勁,EV業務將實現快速成長。”花旗、滙豐等多家頭部機構也均給予小米“買入”評級。
基本盤業務貢獻巨大,從資料來看,小米智慧手機業務本季度收入實現人民幣475億元,同比增長13.9%,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增至4310萬臺。據Canalys資料,按智慧手機出貨量計,小米在全球市場連續17個季度排名前三,其中在52個市場排名前三,69個市場排名前五,在中國市場排名升至第四,市佔率14.7%,連續3個季度提升。
小米零售戰略仍在持續擴充套件升級,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線下零售店數量超13000家。據第三方資料,24Q3小米在中國大陸智慧手機線下渠道出貨量市佔率提升至10.3%。
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同樣成績斐然,24Q3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61億元,同比增長26.3%,毛利率創歷史新高,達20.8%。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臺已連線IoT裝置(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膝上型電腦)數達8.61億,同比增長23.2%。
擁有五件及以上連線至小米AIoT平臺的裝置(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膝上型電腦)使用者數達1710萬,同比增長24.9%。
這些資料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的威力,小米有絕無僅有的使用者規模和群體,他們有極強的粘性和忠誠度,這對於開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企業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優勢。旁人豔羨不得。
同時,小米網際網路業務24Q3收入再創歷史新高,達人民幣85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3.1個百分點至77.5%,保持在較高水位。
研發研發還是研發!
盧偉冰在電話會談到,小米有三條增長曲線,以手機、平板和可穿戴為核心的個人裝置第一條增長曲線;以空調、冰箱、洗衣機為核心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以汽車為核心的第三條增長曲線,在全球範圍之內,小米是唯一的商業模式樣板。
我們觀察到,在這些增長曲線發生的背後,是小米對研發堅定且持續的投入。
三季度Q3小米研發支出達人民幣60億元,同比增長19.9%。截至2024年9月30日,研發人員總數達20436人,環比增加2146人。累計獲得全球專利超4.1萬件,其中,小米在2024年的5G標準必要專利宣告有效全球專利族企業中,排名全球前八,中國前三,並且為全球純終端廠商第一。
在剛剛過去的廣州車展期間,小米汽車正式釋出智慧底盤預研技術,展示了小米全主動懸架、超級四電機系統、48V線控制動和48V線控轉向四項核心技術。僅僅一年時間,小米汽車就釋出了三代底盤技術,真正做到了量產一代、釋出一代、預研一代。
與此同時,小米在電動汽車的另一個技術高地——智慧駕駛領域同樣進展卓著。截至2024年11月14日,小米智駕活躍率超85%,總行駛里程超8000萬公里,NOA里程佔智駕里程82.4%。2024年10月30日,Xiaomi SU7 Pro和Xiaomi SU7 Max還將開啟分批全量推送城市領航輔助功能(城市NOA)。
小米智慧駕駛進入全新階段。然而,小米智慧大家電自研技術能力也在全面提升。
2024年10月27日,小米智慧家電實驗中心在武漢正式揭牌,總投資人民幣1.2億元,總面積超10000平方米,配有47間實驗室,是集研發、測試、辦公於一體的綜合性產品開發基地。小米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也收穫出色技術成果,有兩篇OS Agent的最新研究成果順利中選EMNLP 2024。
小米澎湃OS 2也於2024年10月正式釋出,這是小米邁向AI全生態的重要一步。澎湃OS 2帶來三項核心技術革新——Hyper Core、Hyper Connect、Hyper AI,在基礎體驗、跨端智聯和AI體驗上為全球使用者帶來煥然一新的先進體驗。
堅定不移投入研發,是小米離偉大企業更進一步的不二法門。
儘管困難重重,正如盧偉冰所言,在非常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以及供應鏈的成本增長的環境之下,小米的各條業務線都保持了穩健增長。
但2024第三季報小米所展示的資訊與“信心”,都讓我們看到盧偉冰的這句總結:
年輕的小米還有無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