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精煉石油和淨化天然氣的工業過程中,每年產生的硫單質量超過7000萬噸,這一數字遠遠超出了傳統工業如硫酸生產的消耗速度。這一硫單質過剩的問題,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還帶來了嚴峻的環境挑戰。將硫單質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和材料,已成為亟待攻克的關鍵課題。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張震副教授與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Nikos Hadjichristidis教授合作,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的研究成果“Inverse Vulcanization of Aziridines: Enhancing Polysulfides for Superior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Adhesive Performance”,為這一難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該研究團隊採用市售的三官能團氮丙啶交聯劑,開發了一種新型逆硫化聚合方法,成功地將硫單質轉化為具有優異機械效能和粘合效能的聚多硫化物(圖1)。這一方法不僅提高了聚多硫化物的機械強度,還顯著增強了其粘合能力,並展現出優異的耐低溫特性和可回收性,為硫單質的高效利用開闢了新途徑。
圖1 烯烴交聯劑與氮丙啶交聯劑的逆硫化反應對比
氮丙啶,作為一種具有高環張力和多樣反應活性的三元氮雜環化合物,其聚合反應主要透過開環反應形成高分子結構,在功能高分子合成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該研究小組在氮丙啶的新型聚合反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包括陰離子開環聚合( Macromolecules,2019, 52, 3888; Macromolecules,2019, 52, 8793; Polym. Chem.,2021, 12, 1787; Carbohydr. Polym.,2021, 261, 117903; Polym. Chem.,2021, 12, 5328)、交替聚合( Eur. Polym. J.2023, 182, 111731)、逐步聚合( Macromolecules,2021, 54, 8164; Polym. Chem.,2022, 13, 4324; Polym. Chem.,2022, 13, 4809; Polym. Chem.,2023, 14, 2190)等,此次研究成果是在“活化的”氮丙啶與單質硫的聚合反應( Angew. Chem. Int. Ed.2024, 63, e202318919; ACS Appl. Polym. Mater.2024, 6, 6437)研究基礎上的進一步突破,使得與單質硫的聚合不再侷限於 N-(磺)醯基氮丙啶單體,而是利用“非活化的”三官能團氮丙啶交聯劑作為共聚單體,結合簡單的製備過程和市售原料的可及性,展現了較大的應用潛力。
圖2模型反應及氮丙啶與單質硫的開環反應機理
本研究提出的逆硫化新方法在120°C下透過氮丙啶的自催化開環反應與硫單質反應(圖2),生成聚多硫化物。實驗結果表明,所得聚多硫化物的最大應力達到8.3 MPa,斷裂應變為107%,楊氏模量達251 MPa。透過引入二氧化矽(20wt%)增強,複合材料的最大應力進一步提升至29.4 MPa,楊氏模量達0.94 GPa。此外,該聚合物對不鏽鋼、鋁、玻璃等基底的粘合強度分別達到11.0 MPa、9.6 MPa和7.0 MPa(圖3),並且在液氮溫度(-196°C)下仍能保持3.3 MPa的粘合力,這一效能遠超傳統熱熔膠,且粘合過程無需長時間固化,大幅降低了操作難度。
圖3 聚合物的粘合效能展示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的資助,廣東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範潔嬡為論文第一作者,廣東工業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李夏老師在測試方面提供了幫助和支援。
文章詳情: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18764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宣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