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12月3日,由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通訊技術試驗衛星十三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長三乙火箭實現了我國首個單一型號100次宇航發射,創造了我國運載火箭發展歷程中又一個百發紀錄。
長三乙火箭與長三甲、長三丙火箭共同構成了長三甲系列“金牌火箭”。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任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展望了未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即大運載能力、快速反應、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龍樂豪介紹,長三甲系列火箭從方案設計時就採用了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設計思路,為後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理念也被新一代運載火箭所繼承,按照模組化組合的思路進行研製,充分吸收長三乙火箭研製成果,並突破了基於模組組合的快速整合設計,提高火箭適應性和經濟性。
目前,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火箭研製工作正有序推進。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用於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和著陸器,將我國奔月軌道運載能力由8.2噸提升至27噸,填補中國載人登月的能力空白。以它為基礎,還可發展近地空間站載人和載貨等系列化衍生構型,推進我國載人運載火箭升級換代,滿足空間站運營任務及各種應用衛星的發射需求。重型運載火箭則是下一代運載火箭的核心標誌,它將支撐我國奔月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0噸,填補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0噸級空白,滿足深空探測和近地空間大規模運輸等中長期發展需求。
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將大幅降低進出空間的成本,提高產品週轉效率,支撐主流載荷高頻次發射和全球極速運輸服務。“在新一代運載火箭基礎上,發展一子級重複使用火箭,在可重複使用技術基礎上也在進一步規劃,未來兩級完全重複使用的構型會大幅降低進出空間成本,提升進出空間效率,具備大規模航班化空間運輸能力。”龍樂豪說。
在智慧飛行技術的突破上,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經歷了自動控制階段、有限智慧飛行階段、增強智慧飛行階段的發展,正在透過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邁向全面智慧飛行階段。龍樂豪表示,在這一新階段,航天運輸系統將有效融合人工智慧技術,建立全生命週期、全系統的智慧健康檢測系統,實現火箭本體自主修復,具備互動式學習能力,可以自主適應環境和自身狀態變化,並具備不確定性故障適應能力。
記者 劉蘇雅 通訊員 王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