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討論當下最火的創作賽道是什麼,答案毫無疑問是「影片」,從嗶哩嗶哩等UGC影片網站到、快手等短影片app,影片已經成為多數人日常消遣的主要方式。在影片創作的熱度驅動下,整個影影片硬體行業都在進行一場革命,許多新型裝置興起並佔據著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在這場革命裡,變化最大的莫過於無線麥克風,過去幾十年裡都沒有太大變化的無線麥克風,如今為了滿足創作者的便捷、無感及隨時隨地使用等需求,在短短几年時間裡無線麥克風就徹底“拋棄”了有線接收端,進入真·無線模式。
前段時間,雷科技的一篇文章就介紹了無線麥克風的現狀以及未來,其中就提到了一個國產品牌——猛瑪,他們在2020年釋出的LARK 150,奠定了後續無線麥克風的充電盒多合一收納設計方案。
而在11月28日,猛瑪LARK M2正式釋出,更小的體型、更輕的重量以及更強大的效能,加上隱身式設計,讓這款產品很快就引起了市場的關注,雷科技也是收到了猛瑪送測的產品,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款據說將完全改變創作者使用體驗的產品,表現到底如何。
小巧+無感=猛瑪LARK M2
初上手猛瑪LARK M2,首先吸引我注意的是麥克風更小、更輕了。把麥克風做到小巧、輕量,對猛瑪來說不是什麼難事。畢竟在LARK MIX這款產品上已經很好的技術積累了,而在主流迷你無線麥克風都在10g以上的情況下,LARK M2的單個麥克風重量僅為7g。
而且,LARK M2相對LARK MIX最佳化不僅是重量,更重要的是採用了鈦合金製造工藝後,整個麥克風的佩戴體驗更好、非常穩固。 猛瑪LARK M2還採用了新的隱藏式紐扣設計,外露的拾音單元只有13mm大小,而且無任何logo標識,這在無線麥克風裡也是相當少見的,主動放棄了很多的「出鏡機會」。
對此,猛瑪也有自己的考量:隱形設計可以降低麥克風的存在感,讓拍攝者與關注者都專注於影片內容,而無logo設計則更適合在商業活動、採訪等重要場景中使用。
比如前段時間小米創始人雷軍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釋出的影片,採訪拾音使用的就是猛瑪LARK M2,巧妙的設計使其存在感降到最低。而在雷軍這樣的明星人物身上,一點細節都會引來公眾的解讀,此時,無logo、無感的設計就讓猛瑪LARK M2在這種場合裡相當加分。
除了在接收器的功能設計上下功夫,猛瑪還對麥克風做了進一步的最佳化,讓單顆麥克風的重量降低到7g,實現真正的無感佩戴。為了極致減重,猛瑪重新設計了麥克風的內部結構,並用鈦合金打造了夾持結構,減重的同時又保證了強度與穩固度,在實測中即使將耳機掰到接近90度也可以輕鬆恢復原狀。
僅從設計上就不難看出,猛瑪LARK M2就是一款圍繞使用者的核心體驗研發的產品,而且這些用心的設計並不僅限於麥克風,而是在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
猛瑪LARK M2整體延續了經典的充電倉全收納設計,一個掌心大小的充電倉就可以將兩個無線麥克風、一個手機版接收器和一個相機版接收器全部收納,並且提供長達30小時的綜合續航(單顆麥克風),如果按每天錄音8小時來算,即使完全不充電也能靠充電倉撐過四天以內的拍攝行程。
在這個小巧的充電倉上,猛瑪也是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在頂蓋上設計了便於辨認開蓋方向的條紋紋理,底部也做了大面積的防滑膠底,降低放置到桌面上的噪聲並且可以避免充電倉在桌面上滑動。
而且,我還發現猛瑪LARK M2的充電倉是可以輕鬆單手開合的,雖然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體驗,從中卻能看到猛瑪對新時代創作者需求的洞察。畢竟個人創作者有時候真的很難騰出兩隻手去操作機器,而在使用猛瑪LARK M2時,我嘗試了單手開蓋並取出麥克風戴上,過程十分輕鬆。
下面讓我們看看猛瑪LARK M2的主要配件,如果你買的是全能版,就會獲得兩個接收器和兩個無線麥克風。手機版接收器可以直接插入Type-C介面使用,並且提供一個Type-C轉介面用於連線充電器,讓裝置可以邊錄音邊充電,且還設計了按鍵切換降噪模式和重新配對。
順便一提麥克風上也有降噪切換按鍵,可以在環境嘈雜時直接一鍵切換降噪,不需要用app手動切換,避免錄音過程被打斷。一般情況下,如果你的裝置支援3.5mm模擬訊號輸出,直接用這個迷你接收器就可以,對於那些不支援模擬訊號輸出的裝置,則要用到另一個接收器。
相機版接收器提供了Type-C和3.5mm兩種連線方式,用來適配不同的裝置,3.5mm介面就不用過多介紹了,大家都瞭解的,值得關注的其實是Type-C介面,相機版接收器內建UAC功能,可以與透過資料線直連PC等裝置實現直接收音。
雖然相機版接收器也很小巧,但是功能卻豐富了不少,猛瑪設計了一個旋鈕,可以直接調整收音的音量,並且透過中間的按鍵切換降噪、聲道等多種設定的不同模式。與其他無線麥克風恨不得把一堆功能塞進app裡不同,猛瑪更關注創作者的全場景體驗,透過最佳化操作體驗讓創作者不必為了調整錄音效果打斷錄製過程。
一個手掌大小的收納盒就可以把整套戶外錄音裝置打包帶走,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實在是讓人感嘆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便捷。
猛瑪LARK M2,不只是「小」
如果你覺得猛瑪LARK M2的優點只有小,那麼就錯了,在後續的實測裡,你將直觀地感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變化。我們先來簡單地過一遍資料:單麥克風最長續航9小時(官方資料)、支援48khz 24bit取樣率、116db最大聲壓級、70db信噪比、300米穩定傳輸距離(官方資料)、單/雙聲道和輕度/深度降噪。
我來簡單地解釋一下這些資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48khz 24bit取樣率,這是原本只有專業麥克風才支援的取樣率,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迷你無線麥克風大多都只有48Khz 16bit。雖然16bit和24bit之間的差距看似不大,實際上在音訊資料量上存在著指數級的差距,因為16bit的取樣點只有65536個,而24bit則是16777216個,後者甚至可以滿足專業級的後期需求,在複雜的音訊環境裡保留更多的聲音細節。
簡而言之,16bit的音訊更多用於日常場景,比如搞搞直播、拍一些即興vlog,而24bit則可以在日常場景中提供更好音質的同時滿足專業需求,就算你想拿來錄一些音訊資料回家做混音,或是剪輯商業影片,48khz 24bit的取樣率都可以輕鬆滿足。
116db最大聲壓級和70db信噪比,足以保證猛瑪LARK M2在錄音的時候,不會因為突然增大的音量而出現破音問題,同時有著足夠乾淨的底噪,確保錄製的聲音清晰且準確。可以說,單看資料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迷你無線麥克風,因為即使是對比目前市面上的同價位傳統麥克風和無線麥克風產品,猛瑪LARK M2的效能引數和功能體驗都處於前列。
不過,麥克風終究還是要用錄音效果說話,我選了幾個不同的場景來測試猛瑪LARK M2的錄音效能。
在室外嘈雜環境中,我先用手機直接錄音,效果很差。雖然手機與我的距離並不遠,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錄進去大量的環境噪音。而且可以明顯感知到人聲增強並不明顯,如果這時候有人說著話從你身邊經過,他的聲音和你的聲音大機率會混在一起。
後來使用猛瑪LARK M2收音,在嘈雜的環境裡,作為主音源的人聲非常清晰,而且背景音也都被大幅度削弱,降噪效果很好。即使是直播時突然遇到有人按喇叭,也不會影響直播間觀眾的體驗。
猛瑪LARK M2在嘈雜環境下尚且可以清晰錄音,那麼安靜環境下自然就更不用說了。不過,我也好奇兩者的拾音效果會有多大的差別,所以在距離手機1.5米左右的“直播”位置進行了一次測試。
結果自然是沒有什麼懸念的,兩個音訊的效果差距十分明顯,在直接用手機錄音的情況下,即使只相隔1.5米,聲音聽起來也非常的遠,而且還把手機來資訊時的震動聲一起錄進去了,可以說完全沒有可比性。
在測試完室內的錄音效果後,下一步我決定試試強風下的錄音效果。因為測試時天氣尚可,最終選擇用騎車的方式模擬正面強風,車速在30km左右時,迎面的風速就達到了五級風標準。
在套上防風毛衣後並開啟降噪後,實話實說,猛瑪LARK M2的表現非常不錯,可以聽到風噪被幾乎完全消除,考慮到中途的車速可能最高接近40KM/小時,已經達到六級風的水平,換言之除非你非要在臺風天出門錄音,否則多數情況下,你都不用擔心風噪會對你產生嚴重干擾。作為對比,我也同步測試了手機在這種情況下的錄音效果,回放時發現手機錄下來的聲音已經被風聲遮蓋了大半,即使現在的旗艦手機有AI降噪加持,面對強風也是招架不住。
在相同的風速下,手機錄下來的聲音已經被風聲遮蓋了大半,即使現在的旗艦手機有AI降噪加持,面對強風也是招架不住的。
除了音質和降噪效果,我也對猛瑪LARK M2的遠距離連線進行了測試,從辦公園區的南側到北側,高德地圖給出的距離就正好約300米,實測錄音穩定性沒有問題,在並不算嘈雜的戶外環境下,聲音非常清晰。
至少測試到這裡,猛瑪LARK M2的一切表現都如官方介紹的一樣出色,那麼就只剩下最後一項測試了:續航。前面我們提到,猛瑪LARK M2的麥克風續航接近9小時,考慮到它的麥克風體積是如此小巧,我一開始對此並不是很相信。
所以,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用外放音源對著麥克風放了一小時的音樂,實測麥克風電量僅降低了9%,這個錄音強度恐怕比多數正常場景都更高,以這個資料推算,續航9個小時可以說相當輕鬆。
不過,為了公正起見,我還是選擇連續播放一晚上的音樂,看看錄音什麼時候中斷,實測結果是9小時32分鐘,完美達成官方續航,甚至還有所超越。而且,在完全沒電後,把麥克風放回充電盒,只需10分鐘就可以充入約10%的電量,再支撐約1小時的錄音,完全充滿也只需要1小時20分鐘左右。
(10:12開始充電,11:33時已充滿)
綜合來看,猛瑪LARK M2效能引數不僅沒有水分,甚至官方還略有保守了,不管是戶外直播還是影片素材錄製,猛瑪LARK M2的表現都能夠滿足多數創作者的需求,再考慮到它的迷你機身和價格,可以說是今年最值得買的迷你無線麥克風之一。
讓創作不再受限
此前,我在看一些無線麥克風的影片時,就見到不少網友感慨自己當年買個1拖1的無線麥克風都要好幾千,現在最低三四百,全套不到一千就能備齊,而且效果還更好。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只有競爭才能促使行業進步,一個缺少競爭對手的行業只會故步自封,難以取得突破,而麥克風行業就是如此。
在過去,專業麥克風都是老牌音訊廠商的自留地,他們更關注專業錄音室的需求,而且因為缺少競爭,所以產品更新非常慢,即使是索尼這樣的消費電子巨頭,更新迷你無線麥克風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如果是以前的傳統媒體時代,或許還能得過且過,但是在自媒體時代,隨著市場對麥克風的需求爆發,那些還在用著十年前無線技術的麥克風,顯然無法滿足創作者多樣化的創作需求,行業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另一邊,猛瑪從2017年開始就深耕無線圖傳等影影片創作市場,並且僅用兩年時間就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出色的產品設計,在圖傳產品做到了國內市場第一。同時,猛瑪也注意到了飛速增長的無線麥克風市場,並在2020年釋出了首款產品,也就是開頭提到的LARK 150。
LARK 150只是猛瑪無線麥克風產品線的開始,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猛瑪陸續釋出了LARK M1(首創一鍵降噪)、LARK MIX(輕量化的標杆)等產品,開始在音質之外挖掘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探索創作的新思路。
隨著猛瑪產品線的豐富,不同的創作者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讓自己的創作歷程變得更加輕鬆,向全世界傳達自己的想法,使創作不再受限於硬體,而這也是猛瑪品牌創立之初就定下的使命:讓拍攝無限輕鬆。
一直以來,猛瑪都認為只有創新才能驅動市場的進步(這點與我的想法也是不謀而合),所以猛瑪的無線麥克風雖然型號並不算多,但是每一款都有各自的創新點。這在其他品牌上是很少見到的,不少品牌的新舊品之間往往只是換個設計、多個app小功能,也就是俗稱“科技以換殼為本”,這樣的產品對於市場發展是沒有一點益處的。
而且,猛瑪的新品往往以更低的價格、更好的效能出現在消費者的面前,這也驅使整個市場進行跟隨,因為只有跟上猛瑪的步伐,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與之對抗,至於消費者,自然就是獲益的一方,更便宜且更好用的無線麥克風,已經徹底改變了直播和影片的拍攝生態。
或許有些讀者會覺得我在拔高猛瑪,但是在我看來,這就是新一代中國科技企業的樣子。以技術主導、將使用者體驗作為核心,以革命的姿態進入市場,帶著決心去改變舊有的格局,最終讓整個行業進入新的時代。
剛剛釋出的猛瑪LARK M2,無疑會是一款繼續引領市場的產品,不管是它的無logo設計,還是小巧到近乎隱身的體型,都會成為一個新的特性,「無感」將不再只是形容重量,而是擴充套件到視覺感知,讓拍攝者、觀看者都忽略掉麥克風,讓麥克風不再喧賓奪主。
我想,這也是猛瑪想透過這款產品傳達給使用者的想法,讓產品變得更純粹,更好地服務使用者,或許就是猛瑪僅用兩年時間就成為圖傳第一、通話第一,並在後續成為音影片硬體的新勢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