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 月 6 日訊息,輸入模型圖紙和金屬材料,就能列印出相應的工業零部件。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今日訊息,北京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IT之家注:以下簡稱“清研智束”)將前沿技術進行成果轉化,自主研發的 Qbeam S350 裝置、Qbeam S600 裝置分別入選《北京市 2024 年第三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其中 Qbeam S600 裝置是全球首款陣列式電子束增材製造裝置,首次實現了陣列式電子束 3D 列印。
2×2 陣列式電子束金屬增材製造裝置 Qbeam S600
這兩臺裝置入選北京市首臺(套)的一大原因,是它們能做到傳統工藝做不到的事情,解決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發展痛點問題”。
從外觀來看,QbeamS350、QbeamS600 分別像一臺帶著顯示屏的大櫃子和一臺側面有扶梯的更大櫃子。QbeamS350 是單槍型號裝置,成形尺寸為 350 毫米 ×350 毫米 ×500 毫米,支援鈦合金、高溫鈦合金、高強鈦合金、鋁合金等多種高效能金屬材料的列印,可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領域。
S600 則是在 S350 單槍裝置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成形尺寸為 600 毫米 ×600 毫米 ×700 毫米,採用自主研發的多電子槍陣列技術,不僅保證了大幅面成形的尺寸精度和質量,還實現了複雜鈦合金構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製造”。
Qbeam S600 列印的大尺寸產品
“我們研發的 QbeamS600 不僅成為了全球首創,還重新整理了商業化電子束裝置最大列印幅面的新紀錄。”該負責人表示。
此前已商業化的電子束裝置最大列印幅面僅為 400 毫米 ×400 毫米,而清研智束採用陣列式電子槍技術,透過 2×2 電子槍陣列成形,將電子束成形列印幅面拓展至 600 毫米 ×600 毫米。
在將前沿技術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技術團隊解決了多槍和多電子束之間的干擾、拼接精度等一系列問題,成形精度可達 ±0.2 毫米,相當於兩張 A4 紙的厚度。
清研智束透露,目前 QbeamS600 已投產,在航空航天領域開始艙段類、舵翼類、整體框梁結構零件的批次生產和交付,今年上半年還將有一臺裝置完成交付。此外,QbeamS350 已在國內市場投放,為多家航空航天企業列印零部件,並實現多個鈦合金零部件批產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