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朱老總為黨和國家奉獻了一生,在1976年離開了人世,臨終之前他還曾開玩笑一般和家人說:我這輩子就沒吃飽過。實際上,朱老總確實是個十分勤儉節約的人,所以在1958年我國駐德國大使館向中央請示,朱老總在國外的鉅額存款要如何處理時引起了很大反響。
據信件所說,當時朱老總在館記憶體了95008.3馬克,要知道,根據當時的匯率來看,這絕對算得上是一筆鉅款了,如此節儉的朱老總為何在國外會存有鉅款呢?這件事又是如何處理的?
這件事還要從一個名叫史沫特萊的女人開始說起,她是美國的一位女記者,出生在工人家庭的她是在慈善機構的資助下才有了讀書上學的機會,從小她就對文學創作很感興趣,1916年她進入《紐約呼聲報》工作,兩年後由於報道了美國政治內容而被抓入獄,之後她流亡到了歐洲,最後選擇在德國生活,並在《法蘭克福報》做記者。
早在1928年她就來到了中國,在之後的13年時間內幾乎沒有離開過,她曾去過上海,和宋慶齡見過面,又在宋慶齡的介紹下見到了魯迅等作家,之後她又去了廣州,可是在這裡她卻受到了警察局的驅趕和軟禁,好在有中國朋友的幫助她才擺脫困境,這讓她對國民黨印象極差。一直到1937年,在我黨的邀請下她來到了延安,在趕往延安的路上,她曾和左權、彭老總等人有過接觸,彼此都有著十分不錯的印象,同時這些將領也讓她對毛主席、朱老總更加好奇了。
在見到毛主席和朱老總的那一天,史沫特萊十分的激動,毛主席風趣幽默的說話方式讓她很快放鬆下來,同時也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過,要說最投緣的還是朱老總,或許是因為朱老總曾在德國留學過,也會說一些德語,兩人溝通起來也更加順利。在延安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她對我黨產生了極高的好感,和朱老總的接觸也越來越多。
實際上,史沫特萊這次來到延安還有一個目的,她想要寫一部堪比《西行漫記》那樣優秀的作品,對於寫書她也有自己的計劃,在和朱老總的接觸中,她發現他的人生經歷可謂是波瀾壯闊,於是她又有了一個念頭,想要為朱老總寫傳記,在徵得朱老總同意後,她就下定了決心,於是兩人的接觸更加頻繁了。
不過,除了寫書和做記者之外,她平時也十分的忙碌,曾參加藝術學院的工作,教我黨領導人和文藝工作者跳舞等等。在全面抗戰時期她還曾加入醫療隊,穿梭在武漢、長沙等地的戰場上,有時候還號召和鼓勵國外志願者和她一起為中國貢獻力量,比如說大家比較熟悉的白求恩就是因為受到她的影響才來到中國的。
一直到1940年,由於長時間堅持高強度的工作,她的身體患上了很嚴重的病,只能先去香港治療休養,第二年她就回了美國。之後她根據在我國瞭解和接觸到的情況創作了《中國的戰歌》,不久後又為朱老總寫了本傳記,名為《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但在1949年她遭到誣陷,被指認是蘇聯間諜,無奈之下她只能流亡到英國,本來她也曾想要回到中國看一看,可是由於病情加重,她只能放棄這個計劃。
在1950年,她給朋友寫信交代了自己的後事,信中她表示要將作品的收入都交給朱老總,一個月後她離開了人世,而她的稿費則暫時存放到中國駐德大使館。在朱老總得知訊息後,想辦法將她的一半骨灰接來中國,安葬到了八寶山,但朱老總並沒有處理那筆稿費。一直到1958年,中國駐德大使館再次發來請示。朱老總想了想,決定讓大使館用這筆錢幫忙買自然冶金科學新書和化學新書,之後再郵寄回來。那個時候我國這方面的書籍十分匱乏,朱老總這麼做可謂是幫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