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百家姓,作為民眾耳熟能詳的詞彙,其實背後蘊藏著獨特的意義,自遠古部落時期,人們最開始獲得名字的時候,除了方便稱呼的基本要求之外,還是為了圖騰的崇拜。
古代科學技術和認知水平上的落後,導致神學盛行,人們將一切歸於天理,為了表達自己的尊敬設立了各類圖騰,這些圖騰被他們視作榮耀,值得誓死拼搏。
如果以一個族群的圖騰命名,就可以稱得上是當地的貴族或是勳貴,藉此將人和人區別開來,而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名字中代表神學崇拜的部分逐漸淡化,轉變成對王權的尊敬。
由神轉為人的這個過程,其實也是民眾思想認知發展的重要節點,人定勝天的概念開始出現,表示人類在思想上邁向了下一個階段,不過古代人們對於名字仍舊十分看重。
“字、號”又或者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俗語,都將古人對名字的看重向我們展示了出來,作為對王權崇敬的一種手段,從神學中發展而來的名字,其實在分層方面更為明顯。
如果我們經常閱讀古文,很容易就能發現其中一些根本不像正常字型的文字,這就涉及到了一個知識,那就是避諱,古代的王公貴族,不能直呼名姓,要冠以代稱。
古人對禮儀榮辱這一點格外在意,講究一個“身前身後名”,所以在名字的安排上,自然就產生了更多的規矩,這也讓名字本身具有的代表意義更加多元化。
而姓氏的排序就是其中之一,古代帝王凡事都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第一人,給後世留下一個好名聲,體現在百家姓上,則是排行先後的差距。
另外,古代帝王除了尊貴,還要求謙卑,也就是說,不管你表面上在做什麼,都要認可一些先輩的成就,這樣就能從側面給自己營造一個虛心受教的明君形象。
作為古代慣用的籠絡手段,百家姓上也有所體現,依照尊卑排序的百家姓,每個朝代都會做略微的修改,可不管如何變化,皇帝的姓都是在前面的。
就算是被滅掉的朝代後繼者,都不會抹除他們前列的姓氏,從這裡可以看出,百家姓本身其實是一部類似史書的記載,這些帝王曾在歷史上出現,最後又隨風消散。
百家姓將這段經歷歸結成一個個的姓氏,變相的告訴了我們當時朝代的名姓和連線起來的歷史,而在帝王之後,自然就是勳爵貴族,作為貴族,他們的虛榮心並不弱於皇帝。
為了能夠和平民做出明確的區分,在皇帝將自己排到首位的時候,下面如何排行的爭議就已經開始,最後自然就是以官職大小來區分尊卑。
古代最重視的莫過於“規矩”兩個字,特別是對於丞相、諸侯這種頂層人員,他們更加需要重視自己的個人形象,如果在百家姓中排名靠後,自己不在意,其他人如何看待?
我們要知道,每個貴族家裡都會養一些幕僚,幫忙出謀劃策,不管怎麼樣,沒有名氣的貴族,吸引來的幕僚或者客卿,本事也難有保障,所以,百家姓一經推行就引發了大變動。
各朝各代雖然說戰亂不斷,但百家姓的整體發展路程還是處在尊卑觀念上,不過,作為諸侯的王公貴族其實有不少,單純以官位來說又不好排行。
所以,對於這類人,皇帝提出以封號前後的標準來進行判斷,算是解決了有可能發生的爭端,至此,姓氏等級的觀念就越發的融入人心,不過在現代,百家姓卻逐漸丟失了代表意義。
曾經代表等級尊卑的排序,顯然已經不適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因為我們現在將“人人平等”作為了信條,百家姓的代表意義更多的就變成了紀念意義。
在我們說起百家姓時,更多的是表示懷念或者是歷史研究,並不會再使用它們的等級觀念,這同樣代表了我們認知的進步,從神學到尊王,再到現在的民主。
我們的社會不斷變遷,百家姓可謂是其中的記錄者,作為連線三個階段的一個媒介,就算在現在,百家姓仍舊具備很高的研究價值。
總之,如果我們對百家姓有興趣的話,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搜尋,說不定祖上還真有當皇帝的人,但是我們要明白,當下是我們最應該抓住的財富,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