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南笙墨舞
編輯|南笙墨舞
前言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天下大亂。可這一時期並沒有消沉,反而在文學上達到了鼎盛。
其中以文采飛揚的曹家父子三人最為突出,他們各有才藝,在文壇上大放異彩。
可曹丕曾多次為難曹植,有次他見兩頭牛打架,讓曹植作詩卻不能出現“牛”字。聰明如曹植,他是如何化解這場危機的?這又是首什麼奇詩呢?
父子三人,各領風騷
曹操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統領大半壁江山。他一生征戰沙場,但也十分愛好文學。曹操性格豪放,行事果決,他的很多詩歌如《短歌行》都展現出不羈放浪的個性和非凡的才華。
曹操一心想要掌控天下大局,但也注重培養兒子們的文學造詣。他常常與兒子們討論文學創作,啟發他們的寫作思路,提高詩歌水平。
曹操的長子曹昂原本有望成為繼承人,但在宛城之戰中陣亡。這樣,曹丕就成為嫡長子。後曹丕繼承父親的事業,登基稱帝建立魏國。
曹操第三子曹植則被後人譽為“千古英才”。他思維敏捷,語言華麗多彩。曹操十分欣賞曹植的詩文才能,甚至有心立他為儲君。曹植的代表作《洛神賦》蘊含深意,被視為藝術上的傑作。《七步詩》則充分體現了他的機智和聰慧。
曹家三父子各有才華,在文壇上取得卓越成就。他們推進漢末文學蓬勃發展,代表作激發後人無限遐想。三人各領風騷,書寫出這一時代的文學輝煌。後世文人很多都對曹氏一族推崇備至,將他們視為文學創作的典範。
曹操透過培養兒子們的文學素養,使曹氏一族成為當時文壇的明珠。曹植才華橫溢,書寫出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讓曹氏之名成為這一時期文學發展的重要象徵,譜寫出曹氏一族燦爛璀璨的文學篇章。
才華招致嫉恨
曹植是曹操與卞夫人的第三子。他從小就聰慧過人,有著超乎常人的文學才華。
據傳,10歲的曹植已經能夠熟讀諸子百家的著作,並能背誦《詩經》、《論語》數千字。一次,曹操無意中看到了兒子所寫的文章,覺得文章出眾,難以相信是兒子所作。
他便詢問曹植是否請人代筆,曹植卻坦然地說這確實是自己所寫,如果父親不相信,可以當場考試。曹操見兒子如此自信,對他更加欣賞和喜愛。
畢竟曹操一直熱衷文學,他收留和培養了不少當時的文人學士,諸如陳琳、王粲等。曹操希望兒子們也能繼承文學之道,尤其對小兒子曹植寄予厚望。曹植也不負眾望,在隨軍出征的同時,也勤奮學習文學。
他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既能寫景物描寫,又能撰寫抒情文,還能創作駢文辭賦。他在20多歲時就已經小有名氣,許多作品廣為流傳。
而曹丕則比較木訥內向,不像曹植那般積極主動地展示自己的才華。曹操對曹丕的文學造詣也很欣賞,但總歸不如他對曹植的看重。曹丕心中不服,便經常在明處暗處和曹植較勁。
曹操在銅雀臺舉行盛大典禮,讓兒子們參與文武表演和才藝比拼。曹丕先出場吟詩作賦,獲得了在場眾人的稱讚。接著曹植即興創作出千古絕唱《銅雀臺賦》,驚豔全場。
曹丕立刻黯然神傷,再也無法振作精神。這件事使曹植的聲名大噪,而曹丕對他也更加忌恨和嫉妒。在曹操諸子中,曹植與曹丕一直都是最有希望繼承大業的人選。曹丕為長子,地位穩固,而曹植才華出眾,深得曹操喜愛。
這使曹丕對曹植一直懷有嫉恨之心,甚至設計《死牛詩》一類怪談,意圖陷害曹植。但都沒有得逞,反而使兩人關係更加惡劣。
曹植這一生可謂風華絕代,早熟的才華使他在曹操心中地位超然,但也招來曹丕的妒忌。兄弟兩人由此結下怨懟,日後在王業爭奪中反目成仇,最終導致了兄弟鬩牆。
即興出題
可由於曹植的種種行徑,之後還是曹丕繼承了父親曹操的魏王之位,曹家兄弟之間原本就複雜的關係更為微妙。作為曹丕的弟弟,曹植曾一度被曹丕懷疑要與其競爭太子之位,關係向來不睦。
曹丕繼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便常常為難曹植,以求一舉除去心頭大患。
的確,此後曹丕屢屢設難索難曹植,可曹植卻每每妙筆生花。表面上,曹丕對弟弟禮遇有加,實則戒備森嚴,曹植也深感憂慮,難以釋懷。
一次,曹植與友人喝酒小聚,談及國政,言辭激烈,被曹丕的眼線耳聞。大怒的曹丕命人將曹植押解至京。母親聞訊急趕,哀求曹丕寬恕弟弟。
曹丕卻故意出難題,要曹植即興吟詩描繪牛鬥場面,卻不得提“死”與“牛”字,能答出來就放了他。曹植深知哥哥鐵了心要置自己於死地,只得從命。
曹植仔細觀察,見一牛漸漸不支,被對手猛擊頂入枯井,慘死井中。靈光一閃,他當即吟出一篇佳作《七步詩》,生動描繪了牛鬥全過程,字裡行間絲毫未見“牛”字。
曹植挽救了自己的小命,可曹丕難掩失望,但事已至此,只好命人解去曹植縛繩。此番曹植雖化險為夷,心中卻無半分喜悅——詩意昭昭地警示他:兩兄弟猶如鬥牛,一方不忍痛下殺手,才導致失敗。可曹丕豈會放過他?
如此考驗、如此惶恐的日子不知持續了多久。兄弟二人表面和睦,實則鬩牆,曹丕忌憚曹植的威脅,又不忍置他於死地,曹植處處防備,卻也無力迴天。這場均勢的較量,直到曹植中年猝逝才宣告結束。
當曹丕凝視弟弟的遺容,心中五味雜陳。他方知自己對曹植的戒備從何而來——權力讓血濃於水,讓他對這個骨肉同胞熟視無睹,才華讓嫉妒生恨,讓他想方設法剷除心中惦念。
剷除禍根
曹丕與曹植是曹操的兒子,也是手足同胞。然而曹丕從小便在權力爭奪中與曹植形成死對頭。曹操共有25子,早年長子曹昂是他的心頭之愛,頗有封為太子之意。
可曹昂於宛城之戰中殞命,曹丕、曹彰和曹植開始角逐繼承人之位。可曹丕與曹彰和曹植相比明顯遜色許多,武他不如曹彰,文他不如曹植,但兩樣又都“沾一點”。
之後曹丕得到了司馬懿、吳質、陳群等謀士輔佐,曹植則有楊修、丁廙、丁儀等文臣支援。曹植文采飛揚,曹丕則擅長謀略治國。
起初曹操看重曹植的文學才能,欲培養他的政治能力。曾在南征北戰時,曹操甚至親自帶著曹植在身邊,教導他治國之道。在曹操欲攻打孫權時,他將留守鄴城的重大任務也交給了曹植,還派給了曹植眾多有能力的大臣。
然曹植仕途多舛,曾因酒醉失職,也擅自闖入要地司馬門,失去曹操信任。相比之下,曹丕一直謹慎穩重,謹小慎微,漸成了曹操的心目中人。
之後曹丕逼宮稱帝,曹植上書哀悼漢室,表達強烈不滿。曹丕因政敵之憂,開始嚴密監視曹植的一言一行。
曹丕設計讓曹植在宴請中對牛賦詩,意圖陷害他謀反。曹植被迫作《死牛詩》明志,表明自己無異心。此後,曹植再三請求寬恕,但曹丕仍在曹操死後對曹植嚴加打壓。
為斬草除根,曹丕頻繁調動曹植封地,在行為上嚴加約束。見曹植有才名,又深得民心,曹丕更是激增戒心,終日提防。曹丕驟然駕崩後,曹植雖得喘息,但仍難逃宿命。之後,曹丕次子曹叡帝位,也繼續針對曹植。曹植遭受打擊,憤懣身故。
結語
一生遭此待遇,實由曹丕嫉才妒能,欲除異己、鞏固地位所致。
曹丕透過疑心重重、頻繁遷徙、言行約束、設計陷害等手段,將曹植一生打壓成強權政敵,意在消滅隱患,保障皇權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