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軍是日本陸軍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因為侵佔駐紮在中國遼東半島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關東軍成立於1919年4月12日,九一八事變後規模擴大,駐紮在整個中國東北地區。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因為要防備蘇聯軍隊,以及想要把東北地區建成日本的工業基地,所以這個時候的關東軍兵力最強。包括三十一個步兵師團,十一個步兵和坦克旅團,一個敢死隊旅團,兩個航空軍,再加上偽滿洲國部隊,總兵力達到約一百二十萬人。
關東軍裝備步槍約七十萬支、輕機槍約一萬一千挺、重機槍約三千挺、迫擊炮約兩千五百門、大炮約一千八百門、坦克約七百輛、飛機約九百架、軍火庫約八百個。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蘇聯無暇東顧,關東軍壓力減輕,開始往別處調動兵力。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大量關東軍部隊調往南洋和太平洋諸島充當炮灰。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因為蘇聯軍隊的視線逐漸轉向遠東地區,再加上抗日武裝不斷消滅日軍,關東軍只好重新擴充力量進行備戰。為此,關東軍將在東北地區的二十五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招,並編成八個師團、七個混成旅團五個炮兵聯隊和一個坦克兵團。經過迅速補充,關東軍兵力一舉達到二十四個師團,約七十萬人。
此時的日本已經是日暮窮途,軍火生產難以為繼,因此關東軍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的膨脹,裝備遠遠跟不上,有二十多萬人沒有武器。說是二十多個師團,其實按照三十年代的裝備標準,也就相當於八個半師團,關東軍往日的威風已經不復存在。1945年8月,裝備精良的百萬蘇軍攻入東北,關東軍被打垮,其中八萬三千人被擊斃,五十九萬四千人被俘,不可一世的關東軍從此滅亡。
戰爭結束後,被俘虜的關東軍官兵被蘇軍押送到蘇聯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