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菠蘿欣賞家
編輯|菠蘿欣賞家
引言
華夏曆史源遠流長,誕生了數不盡的英雄好漢,在朝代更迭中無數皇帝各展才能,自始皇帝開始到封建王朝結束,一共誕生了494位皇帝。
其中有善於開疆拓土的馬上皇帝,也有專精文治武功促成天下盛世的仁慈帝王,真可謂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歷史自然是可以評判的,透過史書後人可以更深刻的瞭解這些皇帝的所作所為,而在深度瞭解之後哪一位做的貢獻最大自然有了高下之分。
接下來就向大家列舉無論是文治武功各個方面都有著傑出貢獻的五位帝王,即使到21世紀的今天他們的能力也被大眾所認可。
楊廣
楊廣,是任何一個熟讀史書的人都無法忽視的存在,有史料記載他荒淫無度堪比商紂王,在位期間更是大興土木導致民不聊生。
有人表示正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才導致各地起義從而促使了隋朝的滅亡,“隋煬帝”中的煬什麼意思?《諡法》中表示逆天虐民才是煬,好大怡政才是煬。
這樣看來楊廣不過是一個離德荒國、好大喜功的皇帝罷了,怎麼能說她傑出呢?其實不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史學家們在通過了解之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隋煬帝。
隋煬帝原本是被其父親封為晉王,是沒有機會染指大位的,但他的哥哥太子楊勇可以說給他做了一系列的錯誤示範。
楊勇淫蕩喜女、勇耽聲色,家中小妾不斷,可以說誰長得好他就對誰好,如果他只是一個大戶人家這就無可厚非,可他是太子,太子將來是要繼承大業的。
家人都照顧不好怎麼照顧天下人?特別是楊堅和皇后感情極深,對於這種荒淫無道的行為自然非常厭惡,因此楊勇這一太子逐漸失去了楊堅的恩寵。
而楊廣得知之後則是和妻子琴瑟和鳴,即使父皇送來的妃子也只是湊數根本不在意,他的這種做法也獲得了楊堅的欣賞。
因此隋文帝楊堅在600年10月廢楊勇立楊廣,之後楊廣更是憑藉一系列操作於604年登上皇位,國號大業。
上位後的楊廣便開始了被人稱為“昏庸”的治國道路,開通運河、改革科舉、減輕刑罰、遷都洛陽。
如果只是大興土木,隋朝絕不會如此短命,可他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四處征伐,兵役加上沉重的勞役讓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也就成了定局。
可從後世帶著批判性的眼光來看,楊廣又不是那麼一無是處,單單改善科舉這一條便是利國利民的大好決策,更規範的科舉讓官員的選拔更加的科學。
而大運河的開鑿好處已經不用贅述,雖說在當時讓人們揹負了沉重的徭役,但對於後世是毫無爭議的利好工程。
人們所詬病的荒淫無度,透過史書也發現其中帶有許多疑點,其在位期間和愍皇后蕭氏極為恩愛,楊廣對她也非常尊重,夫妻之間感情極好。
這麼看來楊廣也不再是那個讓人厭惡的昏君,可能他是一個暴君,但他絕不昏庸,甚至做出了許多可以名傳千古的好事。
劉徹
提起開疆拓土的皇帝就繞不開劉徹的名字,做為每位皇帝的最終夢想,開疆拓土無疑是最容易青史留名的方式。
加上西漢時期保守匈奴的侵擾,漢武帝一句“攻守易型”讓無數人熱血不已,縱觀漢武帝的一生,雄心壯志、坦誠無比自年少時便展現出雄主之像。
可就是這樣一個漢武帝在剛剛即位的時候仍被外戚集團所幹擾,由於漢景帝劉啟早崩,公元前141年劉徹剛剛即位,此時的太后權利滔天。
順帶著外戚集團也作威作福,劉徹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報復,直到公元前135年太后去世之後他才逐漸掌握了手中的實權。
聰明的他並沒有用強來解決外戚集團,而是採用了“欲讓其毀滅先讓其瘋狂”的方法,他將自己的舅舅田蚡為丞相,之後更是對其言聽計從,對於竇氏勢力更是縱容。
直到公元前131年他才找到藉口將竇嬰處死,而田蚡也在不久之後死亡,至此這位讓無數人崇敬的漢武帝才開始嶄露頭角。
嚐到權利失衡壞處的他開始效仿秦始皇開始加強中央集權,那些受封在外的諸侯便成了他首先開刀的物件,由此有著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出現。
這一舉措徹底解決了各地諸侯對皇權的威脅,有了高度集中的權力之後劉徹開始了他向四周擴張的壯舉。
在位期間,朝鮮、東嶽、樓蘭、西羌等多數國家要麼滅亡要麼臣服,漢朝的心腹大患——匈奴更是被擊退到陰山地區,真正做到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19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擴張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衛青、霍去病等一眾名流千古將領的橫空出世也意味著漢武帝時期註定是輝煌的。
可他沒有缺點嗎?自然是有的,貪圖美色、喜愛享樂幾乎是每位帝王到了晚年之後都無法避免的情況,而長生不老是大多數皇帝都無法抗拒的事情。
晚年的劉徹為了尋找長生不老藥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千金之軀的公主嫁給了一個江湖術士,而這還遠不止如此,在處理繼承人上更是有些昏庸。
僅僅因為一個夢就導致了太子的死,在更換太子之後為了防止出現在他身上外戚幹權的情況更是將新太子的生母下令處死。
但他卻做了幾乎所有帝王都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情:下罪己詔,在他剛即位的時候經過前面幾任皇帝的積累國力充盈。
可經過他四十多年的征伐讓國庫早已虧空,百姓生活質量遠不如前,為此他在公元前89年頒佈了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罪己詔。
罪己詔的頒佈讓當時的民意徹底達到了一個巔峰,在古時皇帝是誰?那可是天子,天子竟然因為他們這些民眾而認錯,這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劉徹在位期間更是讓漢朝的名望達到了頂峰,也不虧後世“秦皇漢武”的稱號。
李世民
提起皇帝,李世民是邁不開的話題,雖然其得位方式引發無數爭議導致有人嘲諷、有人維護,但在功績方面沒人能夠否認。
作為唐朝一百多年盛世的奠基者他幾乎是完美的,成為皇帝之前跟隨父親南征北戰積攢下自己的人脈,在父親傳位哥哥時又能夠即使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武功方面攘外安內,透過便橋之盟(渭水之盟)讓國家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時間,在強盛痛打突厥,在短短的三個月之內將突厥覆滅。
民間有這樣一句戲言:“在李世民執政期間沒有主持過滅國戰爭的將軍根本沒有話語權”,諸如代國公李靖、徐國公李勣、李靖真傳底子蘇定方等等都有過滅國使其臣服大唐的壯舉。
李世民在世期間大唐國力達到了鼎盛,大唐這個名字也成為了周邊國家的噩夢,為了防止被滅他們共同為李世民稱尊號“天可汗”。
李世民的功績是不需要贅述的,他的個人魅力同樣是極大的,雖說有弒兄逼位之錯,但在他的功績面前就顯得不值一提。
朱元璋
明朝的締造者:放牛娃朱元璋,他的事蹟不管在任何朝代任何地方都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從一個放牛娃到皇帝其中的艱辛自不必多數,其中離不開朱元璋的個人魅力和軍事能力,在百姓最為水深火熱的時候揭竿而起建造一個大明盛世。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成為皇帝之後朱元璋對自己更是嚴苛到了極致,沒有其他皇帝的驕奢淫逸,同時他和馬皇后的愛情也為眾人津津樂道。
愛民如子這個詞也真正體現在朱元璋的身上,對於貪官汙吏的懲治更是達到了巔峰,為了防止下面的官員不作為,大誥的出現更是讓底層百姓有了伸冤的依據。
雖然在當時封建王朝的時代背景下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但他的對民眾負責的態度可以說是亙古唯一,高居廟堂卻能心繫百姓這也是後世對朱元璋如此推崇的原因。
嬴政
提起帝王怎麼不提起建立“皇帝”這一詞語的嬴政,從一介質子到一國之君再到統一華夏,對於他而言再多的稱讚都不誇張。
書同文車同軌的決策徹底將華夏四分五裂的局面掀翻,自秦始皇后一統天下、九州一統便成為了所有人的一致想法。
可是說是他在人們的心中建立了“華夏本就是一體”的念頭,也是後世各方英雄豪傑所想要實現的最終夢想,所以每當華夏沉迷的時候總有偉人能夠披荊斬棘再創輝煌。
有人曾指出如果不是秦始皇,歐洲各國林立的局面可能在這裡上演,是他繼承六世之餘烈將華夏徹底統一,雖然這個王朝極為短暫,但對後世的影響是揮之不去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人物在如今仍舊飽受爭議,有人拿著他焚書坑儒來批評他,雖說這件事情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仍有許多人樂此不疲。
再有便是用“暴君”來稱呼他,說他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修建長城所導致的沉重徭役害死了無數人,可如今的長城仍就存在這片土地上,正如秦始皇嬴政仍舊影響著幾千年後的我們。
秦始皇的功績不必贅述,單單一條併吞六國統一華夏就能夠讓他成為最偉大的帝王,一定程度上沒有之一。
結語
人無完人,每位帝王幾乎多有著或多或少的爭議傍身,千百年後的人們肆意的點評當時的英雄人物,可無論爭議多大,他們的成就已經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哪怕再過千年,百年這些人做出的事情仍舊留存於世,特別是這些在當時做出卓越貢獻的帝王,他們都會隨著歷史的不斷推移被人銘記,而這些爭議也會隨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