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我國就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湧現了大量的文人墨客,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而“俗語”正是其中之一。
俗語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不僅覆蓋面很廣,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古人常說:“出門與妻不同房,出門不拜丈家墳”,這句話這又有什麼講究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什麼是“出門與妻不同房”?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整個社會都十分開明,對於外出夫妻同房,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現在的新婚夫妻還特意出去蜜月旅行。但在古代為什麼會有“出門與妻不同房”的說法呢?
在封建時代,古人的思想是比較保守的,古時禮教的規定就是男女授受不親,即使成婚以後,同房也被視為一種汙穢之事,只能在夫妻自己的家中進行。
有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說的就是寧願把房子借給別人辦白事,也不能借給夫妻或情侶住。在古人眼裡同房這種事,是非常不吉利的,會給家人帶來厄運。
尤其古代人的“出門”,不像現代人出差或旅行,可以住酒店、賓館。以前的女人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入,她們的“出門”通常是回孃家,或者是跟隨丈夫出去拜訪親友。即使夫妻留宿在孃家或是親友家,也不會同房。
一個原因,是古人都是十分保守的,對於夫妻生活這樣的事,更是極其隱私的,絕不會在別人家做出這麼尷尬的事。另一個原因,是大家都覺得同房這是個不吉利的事,都怕招來厄運,所以十分忌諱。
連孃家的父母都會覺得,女兒女婿如果在孃家同房,會“汙穢”了孃家的房子,假如有了身孕,更是會影響孃家的財氣運勢。所以婚後,夫妻二人回孃家時,出嫁的女兒都是要跟丈夫分房睡的。
什麼是“出門不拜丈家墳”?
這裡的“丈家墳”指的是岳父家的祖墳,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既然是半個兒子,那怎麼就不能去上墳了呢?
因為在古代一直都有重男輕女的傳統,所以女子的地位低下,連祭拜祖墳的資格都沒有。
古時候講究多子多福、傳宗接代,但是身為女子只要嫁出去了,就屬於外姓人了。拜祭祖先的事都是由家中的男丁來完成的,若是有外姓人來拜祭,那肯定是這家後繼無人,斷了香火。
若是女婿來拜祭岳父家的祖墳,則說明孃家無人,會被別人看輕的。所以古代有“女婿上墳,有辱先人”的說法。
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人認為是古代人的封建思想,非常陳腐。但其實裡面還蘊含著當時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畢竟每一句俗語都是幾千年生活經驗所得來的。
現代社會,很多地方早已沒有了類似說法。對於古代習俗,留其精華去其糟粕,更有利於契合現代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