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裡夷陵之戰被描述為,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以怒興師一意孤行,聽不進別人的勸諫,導致慘敗。那麼夷陵之戰劉備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為了給關羽報仇,還是為了奪回荊州?
找尋歷史真相,首先自然要從史書記載中尋找證據,我們來梳理一下蜀國、吳國、魏國三方關於夷陵之戰的記載:
“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先主傳》
“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法正傳》
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瑾與備箋曰:“奄聞旗鼓來至白帝,或恐議臣以吳王侵取此州,危害關羽……”——《諸葛瑾傳》
陸遜之孫陸機在《辨亡論》明確說劉備伐吳“志報關羽之敗,圖收湘西之地”。從吳國方面諸葛瑾給劉備寫信求和來看,至少在諸葛瑾看侵奪荊州、殺害關羽,是劉備伐吳的原因,因為劉備伐吳自然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奪回荊州,二是為了給關羽報仇,陸機的觀點也能證明這一點。其實自從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之後,孫權估計早就預料到這一天了,奪了別人地盤,殺了別人兄弟,孫權心理不擔心才怪。黃初元年,以曄為侍中,賜爵關內侯。詔問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吳不。眾議鹹雲:“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劉曄傳》魏國方面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夷陵之戰,但其實一直在虎視眈眈,而且魏國方面對於劉備伐吳有著旁觀者清的看法。早在劉備出兵之前,魏國方面對劉備是否出兵進行過一次討論,群臣都認為劉備不會出兵,只有劉曄不這麼看。在劉曄看來,劉備伐吳也是有雙重目的,一是劉備稱帝后出兵展現實力,二是因為劉備和關羽恩情深重,不為關羽報仇,說不過去。
至於蜀國方面堅稱就是為了給關羽報仇,也是情理之中的。很多人反對劉備伐吳是為了給關羽報仇,總是說為何過了2年才報仇,情義哪有江山社稷重要之類的觀點,其實我們現代人是很難理解古人的價值觀的。關羽對劉備真的是非常重要,一輩子的兄弟,創立基業的功臣,劉備如果不為關羽報仇,就像劉曄分析的那樣——不光對自己沒法交代,對天下人都沒法交代。
夷陵之戰發生在近1800年前,那個時期人們的很多想法,有時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思維去推斷,而應結合當時的社會衡量標準、價值觀來分析問題。所以根本無須糾結於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到底為了給關羽報仇,還是為了奪回荊州,因為這其實是一個問題,沒法分割開來。
參考:《三國志》、呂思勉《三國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