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便實行了郡縣制,自此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中這一制度也基本被沿用了下來。
有資料顯示,大概在唐朝時我國的縣大概有1500個,其他時期也基本有1000個左右,而到如今我國的縣級區劃更多,有2800多個。
自然,古代有縣就會有相應的衙門進行治理,它的長官便被叫做縣令或者縣官,根據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他們大多是七品芝麻官。
然而位於景德鎮的浮樑縣衙很是特別,它的級別很高,是十分少見的“五品縣衙”,始建於公元816年,經歷了6朝的風雨依然儲存至今。
期間它經歷了347任縣官,卻沒有一個人涉嫌貪腐,簡直讓人驚歎!
但我國的古縣衙並非只此一家,浮樑縣衙究竟有何特別可以位列五品?又為何被譽為“中國第一縣衙”?
01
“中國第一縣衙”
這座縣衙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816年,稱得上是我國江南地區儲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級行政中心。
那麼它憑什麼能夠贏得“中國第一縣衙”的雅號呢?
從古至今浮樑就是一個“明星縣”,這主要源於當地的茶文化和瓷文化。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茶葉、瓷器和絲綢很快就成為了這條路上的緊俏貨,成為國內外貿易的重要商品,單單浮樑就承擔了其中的兩樣。
浮樑的種茶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而到了唐代時這裡的茶葉加工規模之大已經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單是茶葉稅就佔了全國的三分之一還多,每年大概有15餘萬貫。
以此來看,浮樑縣在我國古代很是特別。
在白居易的詩篇《琵琶行》中,他以如椽之筆描繪了商業貿易的生動場景,寫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可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商業活動蓬勃發展,貿易往來頻繁。
此外浮樑作為當時的瓷器製造中心,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商業層面,更在政治層面得到了體現。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監督瓷器生產,中央特地派遣了正三品的督陶官駐紮在此地。
考慮到朝廷與地方的溝通效率,當地縣令被賦予了五品官銜,這使得浮樑縣署的級別和規模都凌駕於其他普通縣署之上,顯示了浮樑在整個國家體制中的特殊地位。
如果你進入浮樑的縣衙內,你還能在那裡找到乾隆皇帝頒發的聖旨碑,石碑上刻著“特授浮樑正堂加五級”的榮耀,這份殊榮使得這裡被譽為“中華第一縣衙”、“江南第一縣衙”。
歷經滄桑,這所古老的縣衙在過去的歲月中數次重修,如今人們所看到的建築群體,大多出自清道光年間(1821年)的重建,其佔地面積約為2356.97㎡,保留了其原初的歷史氛圍。
02
縣衙內部規模宏大
曾為政令源頭之地,浮樑縣衙,面積廣袤達95畝,如今仍然屹立不倒,擁有大小房屋300有餘,氣勢磅礴。
在修復的過程中縣衙努力重塑昔日景象,無論是華麗的花廳還是優美的後花園,一切都彷彿歷史的重演,即使時間輪迴,這裡依然保持著它那始初的華麗風度。
尤為別緻的是,在後花園的東北角落,安置了一座紀念白居易的亭臺樓閣。
這位文采洋溢的唐代詩人,因他筆下的不朽名篇《琵琶行》,與浮樑縣衙結下深厚的歷史情緣。他對於浮樑景色的細膩描繪,屢次吸引他來此遊賞。
一踏入縣衙,便是由那威風凜凜的城門樓迎面而來,城牆厚重雄壯,高聳入雲,高達8米。
在古城牆環繞的城市中心,矗立著一座鮮豔的朱塔,旁邊輝映著一座雄偉而又有著歷史沉澱的紀念牌坊,它們無聲地訴說著官府的威嚴與莊重。
這些僅僅是外在的景象,官府的核心職責是裁決案件。步入那宏偉的正門,只見其中擺設著一面大鼓,那是為申冤者準備的工具。
不過這面鼓的敲擊非同小可,非重大不平之事不可觸碰。如有誤報或越級申訴,則會招致嚴酷的懲罰,如笞刑。
譬如宋朝,哪怕你所述案件真實無虛,亦必須先受杖刑之痛,後官府才予以受理。
若非如此規範任由任何人均可擊鼓申冤,哪怕再多的縣令也難以應對,忙得不可開交。
步入古縣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長長的青石鋪成的通道,約百米之遙,途經儀門直達公堂。通道左右皆是財政部門,徵稅業務在此處進行。
在古代縣衙,儀門是一個標誌著尊嚴和等級的象徵,它不僅是建築物的一部分,更是權力結構和社會秩序的反映。
這個門專為知縣及前來視察的上級官員開啟,彰顯了他們的地位和權威。
東門和西門則分別服務於普通官差和押解的犯人,這種劃分在細微之處體現了等級之別。
沿著儀門向後,便是大堂所在的地方。在通往大堂的甬道上,古柏靜靜矗立,歲月的痕跡在它們的樹幹上刻畫得深刻。
旁邊還有一口古井見證了無數的官員往來與權力交接。左文右武的格局,展示了儒家傳統的文武並重,六房分列兩旁,代表著古代官署的六部機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這是古代朝廷的縮影,在縣衙中有序執行。
衙院深深,青石板磚傳遞著厚重的滄桑,沿著中軸線層層遞進,大堂、二堂以及三堂,似乎仍迴盪著昔日的威嚴。
在那滄桑的古縣辦公處前方,一座蒼勁挺拔的宋塔巍然屹立,歷經歲月風霜,盡顯古韻。那便是被譽為"江西第一塔"的浮樑紅塔,基座至頂尖,整齊劃分為七重,總高度達37.8米。
全塔以青磚疊砌,堅實厚重,每一層都伸出精巧的疊澀陽臺,不僅展現了古代建築的非凡技藝,也成為歷史長河中浮樑文化的標誌性象徵。
古縣衙景區內那長達300多米的文化長廊,更是將浮樑的厚重底蘊展現在人們面前。
在浮樑縣,茶香縹緲,彷彿講述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故事,這裡的經濟發展繁榮地位特殊,使“五品縣衙”對治理環境的要求甚高。
從建築的美觀到植物的搭配,每一個細微之處都承載著提倡廉政的決心,並且在不斷地營造一個正面的行政氛圍。
走入府衙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雕刻細緻的照壁,上面有著蝙蝠、蓮花及如意雲的造型。
蝙蝠的形象,透過語音雙關代表為官者當造福百姓的願望和理想,蓮則是潔不與小人同流合汙;特別是在大堂和二堂中間的庭院裡,兩株枝葉繁茂的棗樹屹立其中,相傳由當年的縣官親手種植。
其花雖小卻碩果累累,象徵著縣官職微卻亦能做出一番事業,護得一方平安。
03
浮樑縣官
昔日封建社會之中,縣衙不僅僅是縣令及其僚屬的辦公場所,更是象徵一個王朝法律與統治的支柱。
自西漢以來為了防止血緣關係網路的延伸與地方勢力的沉澱,帝王們精心制訂了“任職迴避”措施。
明清兩代在這項制度上更是做足了功夫,不僅細化規定,還要求官員任職地點須距故鄉五百里之外,並且不得有親屬在相近區域內為官。
因此在1925年之前,這裡縣官的職位一直未有江西人擔任。
而在古縣署附近,靜靜矗立著一處獨特的歷史遺蹟——浮樑察院。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顯得有些陌生,但它在歷史長河中扮演的角色卻至關重要。
唐朝之際,浮樑察院脫穎而出,它是一個專門打擊官場犯罪的機構,與當代的紀委和監委職責不謀而合。
曾有347位知縣曾在這片土地上擔任要職,他們無一例外地保持了廉潔自律的高尚品質,沒有一人墮入貪腐的深淵。
浮樑縣衙外,華夏大地還散落著其他歷史久遠的縣衙遺蹟,如南陽的內鄉古縣衙,便是其中之一。
其不僅時至今日依然儲存完好,成為當地聞名的旅遊勝地,更是我國古代衙門遺存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時光已經過去了700多年,內鄉縣衙似乎猶在訴說著元朝大德八年的往事。疲倦的石磚路,目睹了比故宮還久遠的歲月流轉,它是國內第一的衙門主題博物館,有著極高的古代官衙建築歷史的研究價值。
歷經元、明、清三代的精心修建和擴充套件,它已經成為了一片佔地不小的官署建築群。
“一卷官府史,凝聚著世代官府文化的精髓。”內鄉縣署建築群以其特有的建築藝術魅力脫穎而出。
它在整體規劃上忠實地遵循了清朝地方政府的建築規範,生動地詮釋了“北靠南臨、文東武西、前庭後院、監牢偏南”的古代禮教秩序觀念。
無論是內鄉古縣衙的文化沉澱,還是浮樑古縣衙的傳奇故事,都是我們共同的歷史遺產,代表著我們民族歷史的一頁。這些古縣衙不僅是我們民族過去的見證,更承載著我們的未來。
參考來源:
景德鎮南河公安 景德鎮不只有瓷器,還有個全國獨一份的五品衙門 廣西衛視 這個縣的縣令,曾是全國唯一一個享受五品官待遇的特殊存在 瓷都公安 江西浮樑:書寫人與鄉村的美麗故事 今影片 “江南第一衙”——浮樑古縣衙 河南手機報 “天下第一縣衙”,常留人間作史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