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窮山惡水出刁民”和“人傑地靈”形容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導致的教育差距,富庶之地文化教育程度總是相對較高,歷史上曾與蘇、杭、揚州並稱運河沿線“四大都市”的淮安就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位於淮安市淮安區的河下古鎮更是歷史悠久,明清兩代出了67名進士、123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的美稱。
如今的河下古鎮有新修也有舊跡,新修的部分秉承了“修舊如舊”的原則,並不突兀。舊跡則帶著漫長時光的滄桑和沉穩,觀之、觸之,盡是歷史。
河下古鎮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古鎮因地處淮河下游,四周環抱著河水而得名。古鎮內依然有人居住,商業痕跡並不明顯,反而是那些擺放在家家戶戶的花草,懸掛在門口的燈籠帶著濃厚的煙火氣息,讓人踏實而溫暖。
在這樣的古鎮裡遊街串巷最有趣味。青石磚鋪就的小路領著遊客開啟一場尋舊之旅,偶爾邂逅到情調十足的咖啡館酒吧,偶爾又邂逅到莊重肅穆的祠堂廟宇,新舊交融,帶來未知的驚喜。
古鎮里名聲最大的飯店當屬建於清道光八年的文樓,在江南地區聞名遐邇又百年不衰。
走過古樸悠長的青石板路,走進青磚黛瓦的小樓,嘗一嘗煮乾絲,來幾個蟹黃湯包,拼一拼金絲魚片,淮揚菜吃的是味道,也是氣氛。
曲曲折折的街巷中藏著“身懷絕技”的美食老店和老手工作坊,王興懋醬油、德源醬園都是創立於清朝的百年老店,也是當地人吃了幾代的食物,食物濃郁的香氣、精美的石雕木雕都帶著時光的味道。
老店新店簇擁在古鎮中,趕上節假日便是人潮如流,很容易讓人想起舊時運河上漕船如織,商旅往來的繁華景象。據《河下志》記載,鎮中曾有108條街巷,44座橋樑,63座牌坊,55座祠廟,102處園林,富商的豪宅甲第連雲……如今人們看到的不及最初百分之一。
古鎮的歷史韻味最是悠長,這裡有青磚長巷,有小橋流水,有吳承恩晚年歸隱的住宅,如果時間只允許逛一座古鎮,選河下就沒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