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了《熱辣滾燙》,著實讓我體驗了一把突破精神枷鎖的自由!爽!情緒價值給到滿分!
01
從小到大,從父母到專家,總在告訴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
男兒有淚不輕彈。
每次我哭,父母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想辦法讓我不哭。他們不關心你當時的委屈與無助,也不想耐心等你宣洩情緒,因為在他們的眼裡,你能有什麼值得哭的事情?久而久之,我覺得哭是一種恥辱,給別人帶來麻煩。
7歲跟哥哥玩,意外摔折了左手腕,哥哥跑去找母親,我自己趴在床上,託著聳拉的手腕,疼的眼淚吧嗒吧嗒掉,一邊嘴裡埋怨自己不爭氣,一邊不停數落自己:不許哭!不許哭!
聽老師的話。
從小我就被教育要聽老師的話,聽話就是讓你幹啥就幹啥,不提問,不拒絕。如果你不信邪非要提問,老師會說:哪兒有那麼多為什麼!我怎麼說,你就怎麼記!
小學四年級之後,老師每年有幾場晉級賽,美其名曰“示範課”,教學內容、提問和回答人,都排練過多次。事關升職加薪,老師選角自然謹慎,考慮到我很“聽話”,所以經常被安排當演員,據說我的表演可圈可點。
年輕人不要計較得失。
第一份工作的部門老大總跟我講,他是出於信任才安排我做這做那,其他人能力不行,交給他們不放心。當時我信以為真,滿腔熱血東奔西撞,鋪橋架路,無需揚鞭自奮蹄,堪稱勞模典範。
直到有一天我約老大彙報方案,不巧他約了人談事,我就在自己工區等著。他說完事兒再叫我,結果我從晚上六點一直等到十一點。期間去過幾次他門口,看見燈還亮著,想著領導真辛苦。最後再去看發現已經漆黑一片,我打電話給他,他驚訝地問我:你還在啊?
我還被教育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所以我沒擠下車也不敢喊司機多等一會,而是默默坐到下一站,再走回來;
為了不影響同事,生病了也不好意思請假;
為了·······
樂瑩說得有道理,給了朋友更多的蘋果,但他們只覺得你不愛吃。
02
當你為別人活慣了,連你自己都會忽略你自己。一個人真的只能靠別人來定義麼?
《熱辣滾燙》給了我答案。
杜樂瑩遭遇了最狗血的劇情,堪比變態版超級瑪麗,一步一個坑,坑坑各不同!被持續暴擊之後,杜樂瑩沒有妥協,而是直接開大,選擇最原始、最痛快的方式來抗擊,用拳頭來打破世界對她的設定,她要為自己活一次,要為自己贏一次!
有一些人在吐槽劇情邏輯。比如樂瑩喜歡上拳擊的動機莫名其妙,她後續的生活來源神秘莫測等等。我覺得這是因為這些人無法理解,有的人就是會莫名喜歡上什麼。莫名不是沒有理由,而是這個理由無法解釋。
還有人更奇葩,吐槽給杜樂瑩安排的坑過於刻意,不真實。我感覺這人肯定看不了西遊記,畢竟他追求的是紀錄片般的真實性,劇組上哪兒給他找孫悟空去?
03
除了片子情緒價值給到滿分,我還想給編劇上一個大分!
女主角選擇拳擊是命運的偶然,但編劇不是啊。所以為什麼安排女主角去打拳擊呢?
經過我一頓翻箱倒櫃地查詢資料,我發現「女子拳擊運動」本身就是一部抗爭史。
拳擊系統分為職業拳擊和業餘拳擊兩大系統。
職業拳擊聯賽高度商業化,女性拳擊手由於對抗強度往往不如男性,所以一直作為表演專案,類似籃球寶貝兒的功能。收入與男運動員比也是天壤之別,以最著名的女子拳擊手萊拉·阿里(拳王阿里之女)為例,其比賽獎金是2.5萬美元,萊拉的對手,通常只有幾千美金,而她的父親阿里在1980年對戰霍姆斯的出場費是800萬美元。
雖然在職業拳擊被置於附屬地位,但至少還有生存空間。女子拳擊在業餘拳擊系統裡直接就被封殺了!!
女子拳擊在1904年曾作為表演專案出現在奧運會,在此之後銷聲匿跡,在整個20世紀,女子拳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被明令禁止;
直到20世紀90年代,全球仍沒有一項統一的女子拳擊賽事;
2012年悉尼奧運會,女子拳擊被納入正式比賽專案,成為奧運會最後一個實現男女平等的專案。多說一下,男子拳擊被納入奧運會比賽專案是在1920年,早了近一個世紀。
我國女子拳擊起步也就十幾年的時間,但初代女拳手高手如雲,比如王亞男、高麗君,以及WIBA、WIBC、WBA三冠王張喜燕。她們曾橫掃職業拳賽,蟬聯多次金腰帶,當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沒有聚光燈,關注她們的人寥寥。
這些巾幗英雄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於熱愛投入拳擊運動,用拳頭向世人宣告了女人的拳頭和男人一樣硬!真希望這篇文章能引發一些作者對她們的關注,她們的故事真的很精彩!
我記得賈玲在一個採訪片段中提到,她說減肥只是電影情節的一個工具,並不是重點,也希望觀眾更多關注電影想表達的內容。
我覺得這是真正的勇氣。
真正的勇氣是明知自己也許不能改變什麼,仍然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朵花的是否綻放對這個世界無關緊要,但對於這朵花來講,意義非凡。
賈玲做到了,杜樂瑩做到了,王亞南、高麗君、張喜燕做到了,還有無數打破陳規的人也做到了。期待未來的我也能做到。
祝大家都能擁有一個熱辣滾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