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說龍,要說龍最多的地方肯定要來故宮。神龍祥瑞意祥和,穿越古今尋龍影。中華龍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從沒有間斷過,龍的形成記錄了中國古代民族發展的聚合過程,肩負著中華先民對自然未知的敬畏和對祥瑞的期盼,最終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故宮作為明清皇帝的居所,裝飾最多、氣勢最盛的圖案就是龍,堪稱龍最多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也是中華5000多年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
故宮的前身是明清皇宮紫禁城,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清兩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於此。1912年溥儀退位後,紫禁城作為皇宮的歷史就此終結。1914年,於外朝區域成立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乾清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並通電全國,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從世人難以涉足的皇家紫禁城,到遜帝暫居的故宮。
再到普通百姓皆可參觀遊覽的故宮博物院,絕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它不僅是一座博物館,更象徵著封建帝制的徹底結束,皇家的權威和尊嚴被徹底摧毀,民主共和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不過,在北京,除了故宮以外,其實還散落和分佈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充滿歷史滄桑感和歲月感的古建築。其中,在距故宮僅600米,有座神秘的全綠老建築,免費開放卻少有人去!
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這座距故宮僅600米的神秘全綠老建築究竟是因何而建?那裡又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會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北京北平圖書館舊址的那些事。北平圖書館舊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它的前身是1909年清學部主持設立的京師圖書館。京師圖書館的開放,是中國傳統藏書樓向近代圖書館轉變的標誌。可惜,由於“地址太偏,往來非便。
而且房屋過少,佈置不敷。兼之潮溼甚重,於藏書尤不相宜”,開館後讀者寥寥。尋找新址的任務,落在時任教育部僉事的魯迅先生的肩上。1913年10月,教育部下令閉館,另覓適宜館址。1915年6月,位於安定門方家衚衕的國子監南學舊址才被確定為新館址。經過近兩年的籌備,1917年1月,在曾任教育部部長的蔡元培和魯迅等教育部官員以及知名學者的共同見證下,京師圖書館在國子監南學舊址重行開館。
此時,京師圖書館藏書達到13.6萬冊。1929年與北平北海圖書館合併,仍稱“國立北平圖書館”。同年5月,在文津街興建新館。1931年6月25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建國後該館改稱“北京圖書館”,後來以該圖書館為基礎建立的國家圖書館,是全國最大的圖書館。1986年後,這裡為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北平圖書館舊址總建築面積達11800平方米,正門為三間琉璃門座式,體量高大,氣勢宏偉。
主樓又稱文津樓,共有二層帶前廊,配樓共有一層,樓間連以平頂連廊。書庫在主樓後部,各樓均有地下層。造型仿清官式宮殿樓閣,綠琉璃廡殿頂,漢白玉須彌座式欄杆。2006年5月25日,北平圖書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北平圖書館舊址並非北京的熱門旅遊景點,儘管它距人氣和知名度都非常高的故宮600米,免費開放卻少有人去!特別是對於工作和生活在北京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於免費開放卻少有人去!距故宮僅600米的這座神秘全綠老建築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