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一個“晉級之年”。
全國“GDP萬億俱樂部”成功納新。常州、煙臺相繼官宣:2023年GDP突破萬億元,煙臺成為了我國第26個、山東省第三個萬億城市。
一直以來,煙臺顯得有些低調,很多人想起煙臺都會想到櫻桃和。但其實,煙臺更是實力強勁的北方工業名城。1861年煙臺開埠,是山東開埠最早的城市,比青島還要早了30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煙臺的GDP都高於濟南,一個能與省會城市比拼的地級市,足見其經濟強悍程度。
伸向海洋的膠東半島上,青島、威海、煙臺三足鼎立,共同賦予山東海的氣質。如果說青島、威海分別代表“海山東”的洋氣與美麗,煙臺,則濃縮了“海山東”的富饒。
煙臺是聞名全國的水果之鄉,中國人能吃上蘋果、大櫻桃,喝上葡萄酒,都要感謝煙臺;煙臺擁有佔全國1/8的國家級海洋牧場,海鮮產量是青島的近3倍;黃金產量全國第一的煙臺,為北方人結婚備足了“三金”。
神奇的北緯37°穿過煙臺,在山海之間留下豐厚的物產。作為近年來崛起的北方第一地級市,煙臺也保留著濃郁的漁港氣質,歸航的漁船滿載著城市的市井氣息。
既生煙臺,何生青島?
不論是歷史發展,還是城市景觀,位於膠東半島一南一北的青島和煙臺,都像一對雙胞胎,總要被拿來比較。
陽光、沙灘、海島,煙臺和青島不分上下;吃海鮮、哈啤酒,你有我也有。煙臺昆嵛山與青島嶗山太清宮,同為道教發源地,就連東巡的秦始皇,也三次到訪過煙臺和青島,不偏不向。
在外地人眼裡,經濟上排名第三的煙臺,總是低青島一頭,然而,煙臺的自然環境,明顯好於青島。在國內眾多面朝大海的城市裡,煙臺的獨特,體現在她的北向大海。
山地、丘陵、平原,不多不少地分佈在整個煙臺地區,溼潤的海風從南面吹來,路過不高不低的山丘,為煙臺帶來既豐沛、又均勻的降水,也讓煙臺市區保持著不冷不熱的溫度。
夏季的煙臺,沒有青島的潮溼悶熱。不冷不熱、不幹不溼的煙臺,比青島更加宜居。
自然環境之外,縱觀近代百年,也是先有煙臺的崛起,再有青島的後來居上。
向東北伸向大海的膠東半島,與偏向西南的遼東半島形成接應,聯手守護著渤海灣。晚清重臣李鴻章曾言:“渤海大勢,京師以天津為門戶,天津以旅順、煙臺為鎖鑰。”作為扼住渤海灣的咽喉之地,煙臺自近代以來,戰略地位飆升。
煙臺的“煙”指狼煙。早在明朝時期,海上威脅便已顯現,明朝政府在煙臺山設立烽火臺,遇有緊急,便狼煙四起。守衛京師,是煙臺與生俱來的使命。
優越的地理位置,讓煙臺成了西方侵略者眼中的風水寶地。1861年,一紙《天津條約》,將煙臺確立為山東最早的一處通商口岸。彼時,藏在膠東半島南部的青島,尚未引起注意。直到德國侵佔青島前的30多年間,煙臺是山東唯一的港口城市。
然而,沒有形成天然的港灣,是煙臺之於青島的劣勢。1895年甲午戰爭以後,在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被德國搶佔的青島,成為“後起之秀”。原本打算修建的煙臺至濰坊鐵路,也因德國阻撓而擱淺,煙臺的鐵路建設由此被擱置。
煙臺山和青島八大關的相似,展示著兩個城市在近代相同的建設軌跡。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西方侵略者將煙臺山的萬國建築風格,複製到青島八大關,成為兩個城市最具異域風情之地。
既生煙臺,又何生青島!很多人為煙臺惋惜。然而,煙臺卻因此有幸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迎來了新的時代使命。
張裕葡萄酒便誕生於此時。此外,我國第一臺時鐘也是煙臺企業家所造,如今北極星鐘錶仍然是煙臺人的驕傲。令許多老煙臺人上頭的飛輪罐頭,則代表了煙臺作為我國四大食品名城之一的輝煌。
如今,青島擔當著山東經濟的門面,一刻不得鬆懈,而緊隨其後的煙臺,則顯得悠閒從容。作為一個新興的旅遊城市,700多萬煙臺人,每年接待超出自己10多倍的旅行者,低調地展示著自己的宜居。煙臺的文藝浪漫與市井煙火,融合得恰到好處。
青島的海邊擁立著層層的高樓,而煙臺的海岸線,卻是城市最休閒的空間。在全國最長的環海公路上,不論是坐上17路公交車,還是自駕,一路都有海景相隨。從繁華的芝罘區大悅城出發,一路經煙臺山、朝陽街、海水浴場,到萊山的煙臺大學,是最懂煙臺的一條遊覽路線。
青島有的,煙臺有;煙臺有的,青島沒有。
相比之下,物產豐盛的煙臺並不繁華,而是富饒。作為山東“港城”,煙臺幾乎是海鮮的代名詞。
煙臺燈塔,作為煙臺山上最顯眼的地標,100多年來默默無聞地為無數滿載活蹦亂跳海鮮的漁船引航。開埠後的煙臺,築起了碼頭,供歸航的船隻解除安裝魚蝦,成立了漁業公司,製造了我國第一對機動漁船。1918年,以零售鮮魚為主的“公利市場”在煙臺落成,一直是膠東地區最大的漁市。
海產品的豐富與產量,和煙臺人的幸福指數直接掛鉤。舊紅利海鮮市場搬到哪裡,是老煙臺人最關心的問題。扇貝、蛤蜊、海蠣子、鮮蝦,是煙臺最大眾的海鮮。春季的皮皮蝦、鮁魚,秋天的梭子蟹,最帶流量。煙臺特有的“天鵝蛋”,在別處很難吃到;別處也有的海腸,則屬煙臺最好、產量最多。
煙臺海鮮,勝在便宜。煙臺與大連共享一片海洋物產,然而從大連坐船到煙臺吃頓海鮮,都比在大連划算。物產豐盛,是煙臺海鮮的底氣。
水果之鄉,煙臺名副其實。1861年開埠後,煙臺向西方物種敞開大門。來自西洋的蘋果、大櫻桃、玫瑰香葡萄,原產美洲的草莓,從日本引進的網紋瓜……在煙臺適宜的水土間紮根,並從煙臺走向全國。
2021年,煙臺蘋果成功上天,煙臺籍宇航員王亞平在空間站裡耍雜技的蘋果,正是著名的煙臺棲霞蘋果。經過100多年的培植,蘋果已是煙臺價值百億的現象級IP。每年,全國出口的蘋果中,一半從煙臺拉
中國櫻桃看山東,山東櫻桃煙臺排第一。大櫻桃從煙臺走向全國,就連著名的大連櫻桃,也源自煙臺。如今的大櫻桃已成網紅,然而煙臺櫻桃仍然不驕不躁,不斷追求著顏值和口感的完美結合。紅的、黃的、紫的,皮膚顏色不同,全都個大味甜、水分充足。難怪有些無良商家,要用煙臺大櫻桃冒充進口車釐子。
開風氣之先的煙臺,除了引入洋氣的水果,也養成了洋氣的生活方式——喝葡萄酒。1892年,我國第一瓶葡萄酒,從張裕葡萄酒公司的生產線上走下。被葡萄酒文化浸潤100多年的煙臺人,喝起酒來相當生猛。看上去人畜無害的白蘭地,成了煙臺人酒桌上的殺手鐧。
海鮮、水果塑造了煙臺的城市氣質,讓煙臺擁有青島沒有的富足感。生活在煙臺,更令人踏實。
位於煙臺市中心600多年曆史的所城,有“煙臺第一街”之稱的朝陽街,藏著煙臺的古樸。擁有最令人羨慕的海景宿舍的煙臺大學,活躍著煙臺的年輕氣息。望不到頭的煙大小吃一條街,則匯聚了煙臺最地道的煙火氣。相比之下,如今的南洪街,就有點不夠瞧了。
然而,南洪街大劉涼皮的燜子,確實很多外地人都吃過的。煙臺燜子,代表了煙臺小吃的“下線”。煙臺燜子用粗製的地瓜粉打成凍,切小塊煎到透明,吃的時候,蝦油、芝麻醬、蒜汁一樣也不能少。這樣一道平平無奇的小吃,卻因混合了北方城市和海濱城市的味道,而俘獲了煙臺人挑剔的味蕾。
海腸撈飯,則是煙臺小吃的天花板。海腸這種東西,又貴,又嬌氣,不管是過水還是入鍋炒,都要快,不然它就不給你好吃。翠綠的韭菜,絕不是顏色的點綴,它和海腸互相中和了彼此不討人喜歡的味道。飽滿的米粒裹著湯汁,掛上幾顆海腸段,一碗海腸撈飯,有著吃不盡的銷魂。
煙臺是魯菜之鄉,然而不管是蔥燒海參還是油燜大蝦,都不及小吃街上的一份烤生蠔來的舒爽,10塊錢5個,便宜到讓你懷疑人生。
豐富的物產,讓煙臺小吃豪氣十足。早上一碗蓬萊小面,配上大蝦和鮑魚,瞬間就讓人戰鬥力爆棚。煙臺的鮁魚水餃,也高出青島幾個段位,肉餡直塞到餃子皮無力支撐,巴掌大的一枚餃子,吃幾個就撐。
煙臺的富饒與煙臺人的樸實相輔相成,在濃郁的煙火氣中盡顯。煙臺,有青島比不了的生活。
北方第一地級市,是如何煉成的?
近代以來,煙臺展現出進取的一面;生活在山海物產之間的煙臺,也有享受安逸的一面。當進則進,當守則守,是歷史與現實交織之下,煙臺人生長出的生存智慧。
清末民初,2000多萬山東人迫於生計,從煙臺的蓬萊島飄洋過海闖關東。為了生活,煙臺人敢拼的精神顯露無疑。多年後,迴流的煙臺人,帶著諸多東北的印記,重新踏上故鄉的土地,又有了迴歸一方的踏實與守候。煙臺港,遙望大連港。 攝影/石耀臣
煙臺的包容與開放,體現在煙臺人說的每一句方言裡。“煙大”一家親,煙臺人說別踩我的“掘丫兒”,山東人反倒聽不懂,得讓大連人來翻譯。煙臺人既有東北人的直爽、熱情,又有山東人的憨厚與真誠。
這樣的煙臺人,搞得了事業。建國以後幾十年間,煙臺工業、科技產業的發展最令人矚目。作為全國工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地級市,在高階化工、裝備製造、電子資訊、食品加工等領域,煙臺培育出6家山東獨角獸企業,和省會濟南不相上下。煙臺下轄的6個縣中,有4個為全國百強縣,煙臺由此成為北方第一地級市。
煙臺招遠、萊州動的是真金白銀,作為中國第一產金大省,煙臺黃金為山東貢獻了90%的產量。龍口粉絲、萊陽魯花花生油、黃飛紅花生、龍大香腸……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的產業,共同支撐了煙臺經濟的快速崛起。
各縣均衡發展,讓煙臺這座大城市,少了些功利,多了小城市的從容,在青島的光環下,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煙臺的未來,不是下一個青島,而是更好的煙臺。
文丨董大
圖片編輯 | 鯨魚
地圖編輯 | 孫璐
地圖審稿 | monk
設計 | 九陽
頭圖攝影 | 杜子玉
封圖攝影 | 杜子玉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