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白雲區龍歸街道有座600多年古村,名叫北村。
說北村的故事,要先講廣東韶關珠璣巷。韶關珠璣巷是廣府人發源地,從這裡走出了176個姓氏。
1271年,元兵南侵,又加上宋末胡妃被朝廷追殺,為了不連累百姓投井自盡,世道顯得有些亂。珠璣巷有些人就想著要擺脫這個動亂的環境,向南遷移,尋找一處安穩的適合居住的環境。
這南遷的隊伍裡,便有董姓一族。
董氏跟著大眾來到了廣州,最終與表親一起輾轉轉擇了北村這個位置安居樂業。
北村的村民主要有兩個姓氏:董氏與徐氏。徐氏與董氏是表親,當年徐氏來此地放鴨,看中祖上這裡土地肥沃,便也在此安了家。
北村的房屋坐北向南,每一條巷道都有個名字,最早建立的巷子叫仁壽裡,當年,董、徐兩姓沿著巷道兩側修建房屋,兩姓為伴,生活得富足又和諧。每一條巷子的名字,都有著美好的寓意。
當然,牙齒和嘴唇即便再唇齒相依,也總有磕碰的時候。聰明的北村人為了避免傷和氣,便建了一座“鄉約”,有事情,大家坐下來慢慢商量。
北村現存三座完好的祠堂,其中董氏宗祠在村西,坐北朝南,青磚石牆人字封火牆,建於1895年。“董氏宗祠”四個大字由順德蘇若瑚所題,當年,廣州陳家祠讓他題字“陳氏書院”可是花了200兩白銀的。
徐氏原本在北村建有三座祠堂,規模宏大,美輪美奐的雕塑極其精美,不過在1938年有兩座被付之一炬,僅保留下一座,十分可惜。
北村多的不僅是巷道,還有書院,竟足足有13座書院。據說,是廣州北部保留最多的書院群。
北村先輩們對子孫後代的教育是十分重視的,當年,北村出了第一位舉人後,便越發重視教育,書院建得是越來越多,主要教國文和珠算。可謂功夫不負有心人,清朝時期,北村還真走出了一位名人:粵劇伶人徐癸酉,藝名蘭桂。
伶人蘭桂在廣東粵劇的地位非常高,同時,他也讓北村颳起了一陣粵劇風,每當週末或節假日,北村大戲臺上便有一群人吹吹打打地唱戲,村民常常坐在榕樹下的石條凳上,看他們唱,看他們彈彈打打,好不歡樂。
同時,北村也是著名的華僑村,根據統計,從北村走出去的華僑甚至比現居人數還要多。他們雖然身在國外,卻始終惦記著故鄉,祠堂的修建有他們捐款的身影,逢年過節,也有人會回來團聚。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啊!
廣東人逢年過節都離不開舞獅,北村也有自己的獅子隊,成員可謂老中青都有,還有10歲左右的孩子。一招一式中,都透著對文化傳承的決心與喜愛。
北村甚至還有一座圖書館,裡面不僅收藏著諸多書籍,還收藏著北村的歷史。每一位走進圖書館的人,都能觸控到北村的歷史。
甚至還可以學習廣繡。
作為一個局外人,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廣東人,他們注重傳統,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傳承與歷史,好像只要有祠堂在,人心便不散,漂泊在外的遊子總會回家。就像一棵老樹的根,永遠都觸控得到。
旅遊攻略:
北村地址:廣州市白雲區龍歸街道村前大街與村南大路交叉口東50米
交通:地鐵3號線北延線龍歸站A口,再步行約1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