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蘊含著小眾的需求,體現的是縣域旅遊的魅力。不是熱門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更有價效比。與過去家庭喜歡帶孩子去一線城市開闊眼界不同,如今很多家庭更願意選擇前往古鎮、古城旅遊。既是觀光,也是藉機讓孩子對傳統文化有著直觀的認識。在這些古風小鎮,遊客喜歡讓孩子“跟著課本去旅行”,漫步古巷探究歷史建築,領略各類非遺文化,體驗不一樣的傳統工藝。
年輕旅遊者也開始偏愛“下沉式旅遊”,去那些曾經只聞其名,卻從未涉足的縣城、鄉村感受青山綠水,品味人文古蹟和特色美食。在他們看來,縣城雖然沒有大城市那般氣派,但交通、住宿、餐飲都有一定基礎,比去那些 “人擠人”的熱門城市要香得多。常年處於快節奏都市生活的人,面對大城市的喧囂,越來越嚮往小縣城那股“生活在別處”鬆弛感,希望找到一處可以讓自己慢下來的寧靜之地。
而在安徽省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縣城,歷史上卻是四朝古都,你去過嗎?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安徽省的這個很不起眼,歷史上卻是四朝古都的小縣城到底是在哪裡?那裡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風景?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壽縣的那些事。壽縣,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東鄰長豐縣,北與淮南市區、鳳臺縣毗鄰。
西靠霍邱縣,南與六安市、肥西縣相連。壽縣別稱壽州、壽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壽春楚文化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壽縣不僅有儲存完整的宋代古城牆、始建於元代的學府孔廟、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的江淮名剎報恩寺。
而且,這裡還有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一塘——安豐塘(古稱芍陂)”。芍陂(què bēi),又稱安豐塘,它是中國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從“人猿相揖別”的石器時代,到蕩氣迴腸的楚風漢韻,再到目光所及的宋元明清,古都2000年薪火一脈,從未斷絕。公元前262年,戰國楚考烈王將這裡賜給令尹(相國)春申君黃歇祝壽,此地便為“壽春”。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因強秦威逼,“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這裡成了楚國最後一個都城,見證了楚國最後19年、4位國君的落日餘暉。2024年,楚考烈王熊完之墓——武王墩大墓上萬件文物重見天日,舉世矚目。這位國君也許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很多成語與他有關:毛遂自薦、歃血為盟、竊符救趙等。壽縣城外,李三孤堆、大孤堆、小孤堆、黃泥孤堆、嚴家孤堆等,都是千年古墓。現在的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南宋寧宗十二年。經800年不倒,比平遙古城還早100多年。
城牆周長7147米,高9.7米,牆磚用桐油、石灰、糯米粘合,愈久彌堅。東有賓陽門、西有定湖門、南有通淝門、北有靖淮門,四個城門巍然聳立。除通淝門外,其他三門甕城完好,“甕中捉鱉”名副其實。
特別是對於工作和生活在安徽淮南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於安徽省一個很不起眼,歷史上卻是四朝古都的小縣城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