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冬季,充斥著漫長寒冷的夜晚。
大多數人在這個季節去那兒,才不是為了看雪,而是去一觀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極光之美。
但有一位小姐姐是個例外,她是去尋找21世紀的頂級奢侈品——一夜好眠的。
這位小姐姐名叫Lizzie Enfield,是一名記者和作家
她是一位城市居民,內心常常感到不安。她經常在夜裡驚醒,然後很早就醒來無法再入睡,內心總覺得必須應對那些讓她失眠的長長的待辦事項清單。
這種狀況長久下來,讓她疲憊不堪,也讓她下定決心去尋找睡眠。
她去的目的地是瑞典。選擇這裡自然是有原因的。
因為當“睡眠不足”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後,就催生了一個新的旅行趨勢:睡眠旅遊。顧名思義,那些因缺乏睡眠而疲憊不堪的旅行者會根據需求選擇,預定遠離一切的睡眠度假村,進行量身定製的助眠活動。
然而,瑞典採用了一種更不同、更自然的睡眠旅遊方式,它從自然景觀和傳統的生活方式中汲取靈感。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睡眠研究員Christian Benedict對此作了解釋:
“研究表明,科技以及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對我們的睡眠有著顯著的作用,而多待在大自然中與更好的心理健康和更少的失眠之夜息息相關。”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闊的寧靜荒野,加上漫長的黑夜、涼爽的氣溫和強調放鬆的文化,使瑞典成為睡眠旅遊的理想之地。”
為了感受這種睡眠之旅,小姐姐出發了。
她選擇了斯德哥爾摩群島,這是一個自然愛好者的天堂,擁有超過30,000個島嶼,其中許多島嶼無人居住。斯瓦爾佐(Svartsö)是其中較大的島嶼之一,但常住居民僅約65人。
從斯德哥爾摩出發,乘坐兩小時的渡輪可達。夏天這裡是一個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吸引著週末遊客和度假者,島上有度假屋、幾家餐館和豐富的自然景觀,供人徒步、游泳、騎車和劃皮划艇。
可在冬季,斯卡爾加德酒店(Skärgårdshotell)卻是島上唯一開放的住宿
小姐姐在斯瓦爾佐島下船,沿著一條被雪覆蓋的小路走到斯卡爾加德酒店,酒店給她安排了一個位於森林邊緣的木屋,遠離主樓,俯瞰著黑暗的斯瓦爾佐湖湖面,這裡讓她感覺完全遠離了塵囂,但又不完全獨自一人在荒野中。
房間內飾也充滿了瑞典極簡主義的風格:
一張床、一把椅子和一個床頭櫃。沒有電視,也沒有其他能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只有周圍純淨的寧靜。這看起來很好,因為她來到這裡,就是為了睡覺的。
在這裡,她瞭解了這個小島的很多故事。
斯瓦爾佐字面意思是“黑島”,指的是島上的黑色花崗岩基岩,雖然在冬季,這個名字更可能指的是沒有城市光害的黑暗天空。
黑暗,長期以來被視為恐懼和抑鬱的隱喻,可在這些北歐地區卻很受歡迎。在更北的北極圈,極夜將大地籠罩在黑暗中達數月之久,居民們遠離室內,戴上頭燈,探索雪地小徑。
可在這個島上的冬天,小姐姐幾乎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只有徒步、閱讀和觀察白天的節奏,這是她在城市明亮的燈光中無法做到的。
於是,她就真的照做了。
黃昏時分出發,路過滿是綿羊、豬和山羊的田野,沿著森林邊緣漫步,一直走到海邊,看著太陽落入水中,聽著啄木鳥的嘈雜叫聲停止,幾乎就像按下了某個開關一樣。周圍的森林一片寂靜,大地在厚厚的積雪下安然入睡。
若是累了,可以去隱秘地坐落在樹林之間的桑拿房,以典型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結束一天。汗水可以驅散所有可能讓人失眠的煩惱,然後跳入令人振奮的海水中。
晚餐後,人們會圍坐在火爐旁,任由閃爍的火焰撫平一天工作的所有壓力。因為傳統上,在較暗的月份,火不僅能帶來溫暖和光明,還是晚間儀式的一部分。
對小姐姐來說,這種氛圍確實有效。
換句話說,它是如此催眠,以至於到晚上八點,她就已經準備好回到小屋,裹進被子和溫暖的羊毛毯下,安然入睡了。
一覺睡了整整10個小時,醒來後精神煥發,看到外面樹梢上方掛著一輪月亮。
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夜晚睡眠後,小姐姐吃了一頓由麥片、酸奶、越橘果醬和肉桂卷組成的早餐,準備徒步穿越斯德哥爾摩群島步道的斯瓦爾佐島路段。這條獨特的270公里長遠足路徑橫跨20個島嶼,從南到北,一氣貫通。
單單斯瓦爾佐路段,有18公里的小道環繞著島嶼,經過一個大大的淡水湖和茂密的松樹林。偶爾可以看到一隻紅松鼠,可以跟隨鹿的足跡,或是踩過一棵被海狸咬斷的樹。
整整一天的體驗就像與森林的約會,當小姐姐回到小屋時,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晚餐、圍坐在火爐旁,以及安穩地睡覺。
對於這趟旅行,小姐姐收穫頗豐。
輕鬆的運動、寧靜的環境、少有的干擾,以及從大自然中汲取睡覺的訊號,為她提供了完美的生物鐘重置。
或許,人們很容易認為睡眠不足是21世紀才出現的問題,但瑞典的瑪拉傳說表明,睡眠不足的歷史和森林一樣悠久。
瑪拉是一種奇怪的神話生物,據說它會在人們睡覺時折磨他們,使他們感到恐懼和焦慮,於是瑪拉便產生了“噩夢”這個詞。但在現代,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難以入睡,科技干擾已經取代了神話生物。
假期公司Wellbeing Escapes的創始人Stella Photi就表示:
“我們的客戶來找我們時常常說他們感覺身心疲憊,而這種疲憊通常與缺乏睡眠有關。我們儘量將當地文化的元素融入我們的睡眠專案中。在泰國或斯里蘭卡等佛教國家,我們提供冥想和正念練習;在印度,我們使用本地草藥的阿育吠陀治療;在義大利,我們的睡眠促進活動包括在葡萄園中進行引導性散步。”
“然而,在瑞典,睡眠旅遊的基礎就是體驗大自然。“
“睡眠度假村不僅僅是幫助人們在假期裡睡得著,我們的目標是提供一種放鬆、全面和個性化的方法,幫助人們建立新的睡眠和清晨習慣,帶來長期的改變。”
或許,從此以後,真的就可以與失眠說再見了。
Ref:
https://www.bbc.com/travel/article/20250113-how-sweden-is-embracing-its-sleepy-side
文|閃電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