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兔子燈、打年糕、舞龍舞獅、寫春聯……今年春節,年味十足的蟠龍天地成為大家新春趕集、賞燈的好去處。而在網紅粉蛇燈的邊上,承載著“年年高”美好寓意的“年之糕”店內人氣爆棚。
這家店的前身就是位於召稼樓的日月年糕店。店主一家來自浙江台州,現家住閔行。
“寶藏店”裡的“年味”
年糕,諧音“年年高”,包含著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希望,因而年糕也成了民間祝福親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走進小店,90多平方米的小店內人頭攢動,年糕、方糕、糯米糖糕等各類糕點擺滿了貨架,遊客們邊看邊選購心儀的口味。
“這個動線是我們專門設計的,從進口處進來,兜一圈,先是糯米年糕,然後是各色糕團,出口處是大米類糕點,中間還有粳米類和泰國香米類的創新糕點。”“年之糕”店主陳琦高興地介紹說,“過年了,年糕店人氣十分旺,客人進店,一圈下來每個人手裡至少要拿三樣品種。”
陳琦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新店生意火爆,每日客單量超過千單,是平時週末銷量的翻倍。
“過年了,總要買點糕點,新的一年要高高興興呀。”前來店裡購買年糕的徐女士,是“年之糕”的常客,“每次路過這裡總會買一點,這裡品種多樣,年糕軟糯,不粘牙,好吃。”
“這裡還有年糕片、桔紅糕,都是我們小時候過年吃的東西;那裡還有鹹口的年糕片,應該是創新改良的,都買點回去嚐嚐看,記憶中的年味就是這樣軟糯甜蜜的。”路過此地的劉先生一家十分激動,如發現了寶藏店一般。
年糕店裡的“團圓飯”
在“年之糕”的店裡,專門設有一處現場製作區,透過透明玻璃,能看見現場製作年糕的場景。
“春節期間,工人們都回去過年了,現在我媽媽、叔叔正在裡面幫做年糕。”陳琦介紹,以前最忙的時候一天就要生產一兩千斤的年糕,也都是大家一起幫忙做。
陳琦的老家位於浙江台州,她告訴記者,那裡家家戶戶都會用糯米或粳米磨粉打成年糕,這不僅是一種食品製作工藝,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家庭團聚的方式。所以,他們家人也都會做年糕。
令陳琦尤為驕傲的是叔叔,承擔著年糕產品的創新大任。“店裡的新品種都是叔叔研發的,像這個桂花方糕裡面的桂花汁,就是他親自熬的,不酸不甜,口感剛剛好。”陳琦說,一家老店,只要有“創新”就是“活”的。
今年春節蟠龍天地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還有許多韓國遊客,懂一些外語的陳琦,還幫著介紹起年糕。
“近一個月,韓國客人就多了一半。”陳琦說,“我會兩句韓語,我會跟他們講‘這個是我們店裡賣得最好的’‘這個現在可以吃’,如果他們問得更深入,我就用英語繼續介紹。”
今年過年,對陳琦一家來說尤為特殊,年糕生意越做越大,店內顧客絡繹不絕,全家人的團圓年也就在上海過了。
“除夕夜,允許商家提早些結束營業,即便這樣,我們也都忙到了19點才關門,顧客的熱情太高漲了。”陳琦說,結束營業後,大家才一起圍坐一起吃了年夜飯,弟弟妹妹們也從老家趕來上海,過年了還在店裡幫忙。
一個更遠大的夢想
陳琦的爸爸陳謀灶,是“年之糕”的創始人。2012年,他帶著家人在上海閔行安了家。從召稼樓的一家年糕店開始做起,如今生意越做越大,年糕品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陳謀灶
陳謀灶介紹,他們在召稼樓用心做年糕做了11年,召稼樓的年糕小店之所以取名叫日月年糕,就是因為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年糕,也希望我們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高”。
召稼樓日月年糕店
剛開始,陳謀灶只做白年糕,慢慢地,年糕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他還自學做糕點,業務涵蓋了各類糕點生意。與浦江鎮合作,陳謀灶還推出了獬豸年糕。
獬豸年糕
如今,閔行的召稼樓正在改造升級中,陳謀灶將年糕店開到了離原先不遠處的蟠龍天地,老店新開,吸引了不少“新粉”,也留住了一批“老粉”。“我們主打精緻手工糕點,其獨有的江南糕點口味和生動的成長曆史,承載著老上海人的專屬記憶。”
而在陳家人的心中,“年之糕”品牌的迅速擴大,也離不開全家人的高效配合。“爸爸對外統籌業務,媽媽做年糕,叔叔進行產品創新。未來,隨著店鋪擴張,開出更多的新店,數字化的作用將顯得越來越重要……”陳琦說,作為95後的她更擅長於數字化,可以更精準地計算,她也會為家人分擔更多。
記者獲悉,目前“年之糕”已在上海開出了三家分店。但在陳謀灶的心裡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開出十家分店,成立一個年糕工廠,讓自己的年糕品牌越做越大……
“等召稼樓改造好,我們還要回去的!”陳謀灶一邊高興地打年糕,一邊說,沒過到正月十五,就還是年,希望大家抽空去店裡細品中國人特有的這份“年味”。
記者:李逸
初審:方佳璐
複審:姚怡瑩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