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開工萬事愁。 ”
但對於身在杭州的人們來說,開工日期漸近,似乎是一件值得賀喜的事情,或者說至少不是一件壞事。
眾所周知,在美食方面,杭州“荒漠”稱號響徹網際網路已久。
每當問到杭州美食,除了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外,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
“別問,都說煩了,浙江每個城市的食物都在替杭州贖罪。”
關於在杭州的飲食情況,幾乎每個打工人都攢了一肚子苦水。
平時忙於為生活工作奔波,或許還能忍忍,畢竟還有一些踩雷無數後篩出的飯館,能撫慰被傷成玻璃碎片的心;
到了放假期間,每一個為“今天吃什麼”和“我的寶藏小店到底什麼時候開門”抓耳撓腮的杭州人,才是真正體會了那句:
這城市那麼空,這回憶那麼兇。
△2025年1月23日,年還沒過呢,浙江人已經愁上了
好在,假期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陸續復工之後,杭州打工人們總算迎來了春天:
偉大的,江西小炒,終於回來了!
“給江西老闆一個炒勺,他能勾起全體江浙滬人的口水。”
不知從何時開始,“江西小炒”這類炒菜小店,成了許多江浙滬人日常吃飯的首選。
通常,它們往往以“江西特色小炒”“贛湘小炒”“江西土菜館”等名字出現。
多數是大排檔一類的“蒼蠅小館”,分佈在居民區或商業區附近。
初次看到,你可能不會覺得其有什麼特別之處。店鋪不大,裝潢簡單,服務隨意,再去看大眾點評或美團,評分也不甚高。
但就是這樣一群小店,卻讓打工人們從年前饞到年後,欲罷不能。
江西小炒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
春節假期結束時,江西與浙江的高速公路上,許多博主記錄下浩浩蕩蕩的返浙潮。
△ 圖源: 微博@江西日報
面對此情此景,浙江網友只想激情開麥:這哪是一輛輛汽車,這明明是我的一日三餐!
年都過完多日了,有網友想起來還是十分不甘,怒倒苦水——
自己家這邊的江西小炒放假早,逼得自己過年期間吃了N天肯德基。
還有更慘一些的網友,吃老孃舅都快吃吐了,甚至點了個兒童套餐換換口味。
實在忍不了的,過年期間過度思念家門口的江西小炒,乾脆去了趟南昌,尋思到本源之地解饞。
結果尋摸半天,街上沒有一家名叫“江西小炒”的餐館,沒有辦法,最後只能……
跑到那位老闆家中蹭了頓飯。
雖說吃到一口江西小炒的江浙滬人,總難免被狠狠陰陽怪氣一番:
又幸福了啊浙浙。
“來,我們都不要告訴他,在江西根本沒有飯館,前面會加江西二字做字首”。
不過沒關係,愛它的江浙滬人們堅信,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笑他們的人當然不會知道,江西小炒,就是江浙滬人的生命之火,慾望之光。
在浙江義烏,許多市民已經自發將江西小炒,定為本市特產。
去年一次音樂節上,臺上藝人與觀眾互動時,問到義烏的特產是什麼。
按外地人的思路,原以為怎麼也得有“小商品”一分天下,沒想到臺下脫口而出:江西小炒!
△ 圖源: 抖音@江西衛視
《江南都市報》曾採訪過一名本地網紅,說外地人來到義烏不知道吃什麼沒有關係,選擇江西小炒一定不會錯。
“吃正宗江西小炒,請您認準浙江。”
在另一個城市,浙江台州,江西小炒也成了特產。
有外地網友參觀當地開發的景點“十里長街”時,感到逛吃的滿足感不夠,於是在社交網路上釋出了感想。
本地網友立刻回覆:在十里長街,最好吃的其實是門口的江西小炒。
△圖源:小紅書評論區
江西小炒的魅力,甚至讓江浙滬吃貨一度更改了人生追求:
找個江西物件,天天換著法兒吃江西小炒。
江西小炒,這一過去不算起眼的菜系,從江西這座默默無聞的省份出發;
如今幾乎佔領了全浙江的街頭小巷,甚至在整個江浙滬,都大有席捲之勢。
△江浙滬不能失去江西小炒,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傳說中的江西小炒,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魅力?
所謂江西小炒,其實菜如其名,最初正是因為經營它的老闆們大都來自於江西而得名。
更準確地說,大多數老闆來自江西東部景德鎮的樂平,或者上饒地區。
上世紀90年代,一股打工經商潮順著東風從江西刮到浙江。
由於位置不遠,交通也便利,一時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江西人來浙創業、務工。
△最高峰的時候,有近300萬江西人在浙江務工。
但隨著務工潮的到來,問題也出現了:因為兩地飲食習慣差異太大,初來乍到的江西人並不太適應。
一方面,江浙滬菜系通常講究濃油赤醬和原滋原味,對於喜鹽喜辣的江西人來說並不合口味;
另一方面,務工之餘還要準備三餐,對於忙於工作的人們也是一種負擔。
有需求就有商機,一些有心的樂平人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起初這些飯館多以夫妻小店的形式發展,主打江西口味。
△不必太專業的廚師,主打家常
那時的人們大概不會想到,夫妻檔口,尋常小店,竟把江西菜打響了名頭,積攢了口碑,甚至成為浙系名菜。
目前,僅樂平或上饒來江浙滬開江西小炒店的,就有幾萬人之多。
在浙江台州搜尋“江西小炒”,相關結果有近1700條 / 大眾點評
但全國那麼多美味菜系,憑什麼是江西小炒拿下這一局?
江西小炒,又被稱為“江浙滬打工人心中的價效比天花板”:
肉菜均價二十幾塊,素菜均價十幾塊,米飯自取,兩個人不到一百塊錢就能吃飽。
價格實惠就算了,量還一點不含糊——
碼得厚厚的肉片,大塊的肥腸,全須全尾的活魚,讓人感受到十足的分量感。
在隨隨便便點個外賣都幾十塊的當下,江西小炒堪稱物美價廉的典範。
更吸引人的是,江西小炒店裡通常還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大冰櫃。
千萬不要小瞧它,走入許多江西小炒店,老闆可能不會讓你看選單點菜,而是帶你走到裝滿食材的大冰櫃前。
想吃什麼菜,現場點,明廚亮灶,拿著食材就去爆炒。
△圖源: 微博@中國食品雜誌
預製菜“防不勝防”的年代,許多網友說,在江西小炒店,終於找到了久違的感覺——
吃到的都是早上現殺的活雞,隔壁小店買的現摘菠菜,就連牛肉澆頭都是現炒的。
雖比不上大飯店中精緻的烹飪,但無比新鮮的食材,配合著上菜時的熱氣騰騰……
烹飪短平快,卻鍋氣十足的一盤菜,實在令人無比享受。
△圖源:抖音@江南都市報
關於江西小炒,也並非沒有爭議,比如江西小炒,到底是不是江西菜?
準確來說,一家江西小炒店,確實有江西家常菜的經典之選——辣椒炒肉、肉絲跑蛋、藜蒿炒臘肉、生炒雞等等。
△經典江西菜蓮花鴨血 / bilibili@江西衛視
但同時在選單上,你也能看到諸如辣子雞、回鍋肉、尖椒肥腸、糖醋里脊、東北地三鮮等全國大雜燴。
啥都可以做,好像“並不江西”?
其實,這正是它的制勝秘訣——經過多年改良融合,江西小炒,已自成一派。
不但保留了江西菜口味濃厚,鹹鮮兼辣夠下飯的特點,還相容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打工人的口味。
辣度上溫和很多,搭配上博採眾長,“食客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想吃啥,點就好,喜歡您來;不知道咋選,就有什麼吃什麼,美味下飯。”
比飯店便宜,比外賣好吃,比盒飯熱乎,比食堂帶勁。
據江浙滬打工人朋友透露,每天一頓江西小炒,兩眼放光,眼淚直流,“感覺被生活工作摧殘麻木的‘屍體’,都被喚醒了。”
江西小炒不是江浙滬之光,誰是?
新一年吃上第一口江西小炒,生活的希望又短暫回來了。
喜愛江西小炒的人們,總不吝分享心得——
“這麼說吧,如果走進一家江西小炒,你看到這樣的畫面,便是來對了。”
過去,江西省素來被稱為“最沒有存在感的省份”,長期處於“默默無聞”之中。
但不看不知道,如今江西小炒已經不僅火遍江浙滬,據統計,如今僅樂平市在省外開辦的“江西小炒”餐飲店就有近5000家。
難怪有人說,“悶聲發大財”似乎成為了江西人的一種生活哲學。
“他們保守,顧家,勤勞,信奉讀書至上;同時又堅韌,溫和,專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要知道不止江西小炒,其實許多“江西出品”早已默默融入我們的生活。
提到點心,還有誰沒聽過火遍全網的鮑師傅、瀘溪河?
事實上,它們都來自江西的一座小城——中國麵包之鄉,資溪。
這個總面積不過1251平方公里、總人口僅有13萬的小城,已走出了400多家品牌直營店,2600多家品牌化經營店,麵包產業年創產值達300多億。
提到眼鏡,或許在配鏡時,你總能看到街上“餘江眼鏡”的字樣。
原以為這是什麼連鎖品牌,沒想到其實是江西鷹潭下屬的餘江區——
鷹潭,靠著光學鏡片產業,已經悄悄成為眼鏡業的“大鷹帝國”。
2022年時,鷹潭眼鏡產量就達到佔全國總產量的21%,產業叢集營業收入達100.8億元。
除此之外,說裝修有上饒,提小吃有鉛山,都昌的牙科很出名……
江西,就是這麼一個不喜張揚,但又總悶聲努力的大省。
或許你不會刻意提到它,但你需要的時候,卻總會有它。
而在這背後始終離不開的,是勤勞堅韌,踏實肯幹的江西人。
對於他們而言,生活的滋味,便是要無聲試煉、默默去闖。
就像江西小炒,它們不突出,不張揚,默默開在街頭小巷,卻已經成為了食客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說到這裡,你是否又想去嘗一嘗江西小炒,解決今天的一日三餐?
去吧,它就在樓下,就在附近,就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