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保姆請不起,
而是德華更有價效比。
不知道還有誰沒看到 熱搜上掛著的“大學生德華”,打工人對大學生的羨慕,在大學生結束了痛苦的考試月,放假回家的這一刻,終於跌落到了谷底。
“德華”來自於父母輩最愛看的《父母愛情》,是男主的妹妹——帶孩子專業戶,風 風火火、直來直去的男主妹妹,以一己之力帶大了哥哥家的五個娃,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幼兒園園長”。
她身上有很多標籤——沒什麼文化的農村大姑娘,說話不經過大腦,講起話來讓人冒火的“土包子”。
乍看起來這樣的德華跟當代大學生八杆子打不著,然而在這個高鐵上又擠滿了返鄉大學生的節點,德華成為年輕人的帶娃icon。
給大學生一次放假的機會,他們只能被迫秒變“德華”,當大學生們還在被考試月連軸轉地折磨時候,殊不知他們已經被家裡最親密的人給惦記上了。
接過陪伴或適當教育家中幼兒的任務後,他們不再是以往只能接受父母家人照顧和寵愛的小孩,而是逐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能有所擔當的大人。
“德華”們透過參與家庭分工,增加了自我認同感,“伏弟魔”們適應著自己在侄女外甥面前的長輩身份,也是在從心理上適應自己從“需要成年人照顧的孩子”到“照顧孩子的成年人”的轉變。
這次我們採訪了6位當代大學生,紛紛說出他們“德華”的經歷。
1
1
1
滑動檢視更多內容
1
2
1
滑動檢視更多內容
1
3
1
滑動檢視更多內容
1
4
1
滑動檢視更多內容
1
5
1
1
6
1
管你是法學大神,醫學院大神,在大城市再光鮮亮麗,一回到家就會被打回原形——質疑“德華”、理解德華”、成為“德華”,從青春撲面的大學生,成為一天崩潰八百次的帶娃工具人,也不過是踏進家門的距離。
在學校裡,想翹掉早八課,只需要摁掉鬧鐘,央求室友幫忙簽到,但是回家了以後,過上了“007”的有規律的生活。
在“德華們”為了哄孩子紛 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全天下的人輔導起小孩子的作業,都會發瘋、頭疼,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辦法避免情緒崩潰的瞬間,再大的情緒也要自己扛,只能心中默唸“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要生氣!”
大學生自己談不上戀愛就算了,還得在大年初一、情人節等版圖中,拉扯著三四個孩子,眼睜睜看著爸媽/哥嫂你儂我儂。
但當“德華”不是沒有收穫的,00後和10後的較量最終收尾在一個溫情的結局:10後會在填空題裡自豪地寫上我愛我的姑姑;被照顧的弟弟妹妹們蹲守在房間門口等“德華”醒來,送上捂化了的巧克力;願意拿出傳家之寶“奧特曼卡”換大學生晚一天回學校。
不知不覺間,00後都已經變成被需要、被信得過的“大人”,被小孩子們喜愛和靠近,畢竟Z世代之前的人設是“回家當天萬人捧,居家數天人人嫌”,好像這批“全職兒女”正在成為獨當一面的成年人,從“長不大”的孩子,變成有能力給予愛和關照的人。
從被家長嫌棄在家無所事事的大學生,從被社會大眾認為“自私的一代”,變成可以承擔家庭職責的“德華”,他們拉近了家族、親人、姐妹之間的關係,這也是他們對家庭最純粹的愛吧。
“德華”獲得共鳴,Z世代也在嘗試跨越代際認知的鴻溝,或許有一天,被“德華”悉心栽培的孩子們,也能向德華“反哺進貢”壓歲錢呢,請拭目以待。
編輯:Nagasaki
排版:Yuri
美編:月明
圖源:受訪者提供、新浪微博、網路